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场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2022第25届CSCO学术年会-医师报官方情报站/专场报道/详情

2022CSCO胃癌专场|为啥有些治疗试验效果好,临床获益有限?石敏教授:肿瘤微环境评分找出治疗优效者

时间:2022-11-22 19:21:22来源:医师报作者:肿瘤组 阅读: 157171

“胃癌的药物治疗经历了三次跨越式的进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石敏教授在CSCO学术年会11月11日的胃癌免疫治疗专场中介绍,胃癌从十九世纪手术治疗到化疗再到靶向以及免疫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但免疫靶向耐药、部分患者效果较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实践,石敏教授认为,上述这些问题可能与肿瘤微环境相关,引入合理评分体系,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图片


引入TME评分预测

晚期胃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


目前,临床应用PD-L1检测可及性存在一定问题,接受免疫治疗的胃癌患者,只有部分接受了PD-L1检测。石敏教授介绍,在一个纳入三项PD-L1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试验的mate分析中发现, PD-L1低表达患者免疫治疗获益小或不太清晰。为进一步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石敏教授建议,引入肿瘤微环境评分体系(TMEscore),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


胃癌微环境具有明显异质性,胃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识别预后以及肿瘤治疗相关的基因标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廖旺军教授对与TME相关的细胞、分子、和遗传因素进行了评估,以此来识别预后并寻找到肿瘤治疗相关的基因标志,阐明了肿瘤对于免疫治疗的反应。


在与韩国合作开展的胃癌评分队列中,TME评分明显优于MI、TMB评分系统,在与广东省胃癌合作单位队列中,TME评分也明显优于其他基因评分系统,并且通过TME特征评估免疫和基质状态,可以预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石敏教授介绍,为了进一步拓展TME评分的应用范围,TME评分用于预测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疗效以及预测一线晚期胃癌疗效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期望在未来可以取得一定成果。


靶向治疗可作用于肿瘤微环境


靶向治疗药物除结合特定靶点外,还会对肿瘤微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增强抗肿瘤的作用。


曲妥珠单抗通过其抗原结合部位(Fab)结合于 HER-2 受体的胞外域后,破坏 HER-2 同源二聚体及 HER2-HER3 异源二聚体的形成,从而抑制 PI3K/AKT 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细胞生长;曲妥珠单抗通过其 Fc 段与 NK 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或免疫效应细胞的 Fcγ 受体Ⅲ结合,启动 ADCC,使免疫效应细胞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石敏教授介绍曲妥珠单抗在诱导免疫炎性微环境方面,HER-2阳性要优于HER-2阴性,且对于HER-2阳性患者而言,应用曲妥珠单抗可使NK细胞、效应T细胞、M1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显著增加。


最新靶点Claudin18.2是紧密连接蛋白中的一个特异性靶点,通常埋藏在胃黏膜中,恶性肿瘤的发生会导致紧密连接的破坏,使肿瘤细胞表面的CLDN18.2表位暴露出来,成为特定的靶点。目前,针对Claudin18.2靶点治疗胃癌的药物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石敏教授介绍,该类药物对肿瘤微环境的作用主要是增强ADCC及CDC效应,桥接肿瘤细胞与T细胞。


重视微环境作用

提升胃癌治疗疗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能够通过增加抗肿瘤免疫反应来提高化疗的敏感性,但是ICIs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进展甚微。由于胃癌肿瘤细胞类型和相关肿瘤微环境的原因,一些临床试验的结果并不可观。


对胃癌的研究表明,与单纯化疗相比,联合治疗可提高癌症治疗的疗效,但由于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和许多未知特征,导致化疗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试验的结果低于预期。


“从化疗到靶向再到免疫治疗,逐渐聚焦于肿瘤微环境,促进了胃癌治疗效果的提升。”石敏教授认为,今后对胃癌微环境以及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是必要的,从而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提升胃癌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排版:管颜青

编辑:刘则伯

审核:王丽娜


责任编辑:许奉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11-222022

    2022CSCO CDE专场速递|抗肿瘤新药获赛道第一,但仍存诸多问题

    审核专家: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 近几年,我国创新药获得巨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从数据来看,每年都不断刷新了创新药审评历史记录。聚焦在抗肿瘤新药领域,近五年新药上市审批(NDA)申报情况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 随着大量的新药都在争先恐后的进入审批流程,为避免程序上延误而导致的药品审批积压,在药审中心一系列“组合拳”的支撑下让抗肿瘤新药在中国实现“加速跑”。在突破性治疗(国家级“三好学生”)、附条件批准(高二成绩优异,获得报送资格的学生)、优先审评审批(高校自主招生,提前发放录取通知书)等一系列优先政策加持下,CDE抗肿瘤创新药注册跑出了“中国速度”。 11月6日,在2022年CSCO年会期间,在CDE专场上引发大家重点关注。 CDE化药临床一部部长杨志敏 汇报了《2022年中国抗肿瘤新药审评情况报告》,并对新药审评过程中的四大问题进行详细解读。 (图片来源:CDE) 数据显示,仅抗肿瘤药就占总NDA数量的1/3之多(31.1%),自2018~2021年间,三年间增幅(35.7%),数量远远超过全球总体增长速度(17.3%)。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仅2022年获批上市抗肿瘤新药的数量为(含新增适应症)55款,其中21款药物为首次申报上市的适应症。 (图片来源:CDE) 从数据上来看,获批数量居于首位仍是肺癌,共获批13个新药(含新适应症);其次是血液肿瘤(7个);第三是乳腺癌(6个)。在泛瘤种类领域也获批了5个(含新适应症)。杨部长介绍,从最新的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年来,首次获批上市的新药总体持平,而新增适应症的获批情况相较于2021年有所降低。 (图片来源:CDE) 自新法规实施以来,在2020年7月~2022年9月共获批的78个品种(含新增适应症

  • new2022CSCO胃癌专场|为啥有些治疗试验效果好,临床获益有限?石敏教授:肿瘤微环境评分找出治疗优效者

    “胃癌的药物治疗经历了三次跨越式的进步。”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石敏教授 在CSCO学术年会11月11日的胃癌免疫治疗专场中介绍,胃癌从十九世纪手术治疗到化疗再到靶向以及免疫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但免疫靶向耐药、部分患者效果较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实践,石敏教授认为,上述这些问题可能与肿瘤微环境相关,引入合理评分体系,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引入TME评分预测 晚期胃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 目前,临床应用PD-L1检测可及性存在一定问题,接受免疫治疗的胃癌患者,只有部分接受了PD-L1检测。石敏教授介绍,在一个纳入三项PD-L1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试验的mate分析中发现, PD-L1低表达患者免疫治疗获益小或不太清晰。为进一步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石敏教授建议,引入肿瘤微环境评分体系(TMEscore),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 胃癌微环境具有明显异质性,胃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识别预后以及肿瘤治疗相关的基因标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廖旺军教授对与TME相关的细胞、分子、和遗传因素进行了评估,以此来识别预后并寻找到肿瘤治疗相关的基因标志,阐明了肿瘤对于免疫治疗的反应。 在与韩国合作开展的胃癌评分队列中,TME评分明显优于MI、TMB评分系统,在与广东省胃癌合作单位队列中,TME评分也明显优于其他基因评分系统,并且通过TME特征评估免疫和基质状态,可以预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石敏教授介绍,为了进一步拓展TME评分的应用范围,TME评分用于预测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疗效以及预测一线晚期胃癌疗效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期望在未来可以取得一定成果。 靶向治疗可作用于肿瘤微环境 靶向治疗药物除结合特定靶点外,还

    2022-11-22
  • new2022CSCO抗白血病·淋巴瘤院士论坛 | 院士领衔大咖齐聚,共话血液肿瘤前沿进展

    11月10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和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办,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 第二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2022年CSCO学术

    2022-11-15
  • new2022 CSCO经典病例SHOW| 一例汉曲优®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病例分享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管颜青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每年新发患者103.37万,44.13%在中国。其中,HER-2阳性胃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肿瘤,具有复发转移率较高,预后差等特点。采

    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