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信息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信息之窗/详情

共话健康传播人才培养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医师报》座谈会暨卓信第三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召开

时间:2023-03-22 20:37:00来源:医师报作者:王璐佳盟旭旭 阅读: 188171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 沈佳盟 见习记者 戴旭旭)3月15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表示:将《医师报》作为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实习基地,推动健康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image.png

3月15日下午,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健康传播专业负责人、工会主席许静教授及教工第二党支部党员代表,健康传播专业博硕士生一行20余人走进医师报社。‍



健康传播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建构健康传播知识体系?许静回顾起20164月,时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曾提出:“医学具有科学属性、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传播学更是科学、艺术、人文等多方面的综合,因此,在学生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要认真探讨、慎之又慎。”在韩启德院士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建立了健康传播硕士项目。2017年,韩启德院士对健康传播专业的发展提出三点建议,其中包括在实践中学习、在项目中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韩启德院士的提议,健康传播专业开启了“干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据许静介绍,首先培养目标要有战略性。不仅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健康宣传素养和媒介素养,还要兼具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健康传播的人才需要培养结合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创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变被动为主动。她强调,健康传播不仅是科研和教学,更是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医师报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对许静提出的“干中学”的人才培养方式颇为赞同,围绕着新时代行业媒体的前行法则,用一个个生动的策划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医师报》创刊17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成功“破圈”的经历。她表示,医生职业群体的庞大与人民的健康需求井喷,带来了专业传播需求,一般的媒体演变之路通常经历五个阶段,即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网络,但医疗行业媒体却是直接从报纸刊物跃演变到融媒体时代。她还表示,做媒体要做有意思的媒体,要坚持理想与职业操守,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融媒体时代,要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首。


什么样的健康新闻能兼具高质量与高阅读量?健康传播当下面临什么困境?北大新闻学院师生、北大医学新闻部师生与医师报社编辑部就健康传播中面临的问题、实际操作经验、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热烈互动。


唐金楠书记对《医师报》近年来在健康传播中发挥的力量表示充分肯定。 “从医师报人的身上我们看到,做一件事,要有一种操守、一种坚持,这是不容易。” 他总结道:“媒体人要有坚守精神,要与时俱进,保持极为活跃的思维、极为宽广的视野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不忘初心,坚持自己认定正确的方向,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同时建议媒体人要紧追热点,要对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和媒体变革有所应对,加强对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了解,做好人才储备。


最后,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交流互动,通过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推进健康传播人才培养,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体系。


 image.png

唐金楠书记报告《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这次两会上的高频热词,也是国际社会的聚焦重点。唐金楠书记就这一理念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他提出,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刚刚提出的目标,而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代代进步的中国人所一直追求的梦想。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努力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直至党的二十大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走好自己的路,就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过去一百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开辟了全新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新路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image.png

许静教授作报告《健康传播人才培养与知识体系建构》

 image.png

张艳萍社长作报告《新时代 行业媒体的前行法则》


image.png


本次座谈会由卓信第三支部书记、医师报副总编陈惠主持,医师报副总编辑许奉彦卓信第三支部组织委员、总编助理裘佳以及卓信第三支部党员、部分编辑参加了座谈会。








责任编辑:王璐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