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3岁娃得糖尿病,还进了ICU!家长要留心这几点

时间:2023-04-21 09:37:45来源:医师报作者: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阅读: 300224

这年头

凡是带个“甜”字的

都让人欲罢不能

比如说

甜甜的微笑

甜妹

image.png

但娃如果“甜度”超标

那可不是啥好事了

前段时间

3岁的嘟嘟(化名)就因为太“甜”

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进了ICU!


image.png


没错!

让我们一起看看究竟是咋回事吧~

01

3岁娃昏迷送入ICU

皮肤呈花斑纹状,嘴巴还有烂苹果味

       “快!我女儿昏迷了!”

       某天晚上快8点的时候,爸爸抱着3岁多的嘟嘟神色慌张地冲进了深圳市妇幼保健急诊科,这时候的嘟嘟在爸爸怀里已经是昏迷状态了。

image.png

       医生见状,立马先查体,发现嘟嘟意识模糊,身上的皮肤有点发紫,呈花斑纹状,嘴巴里明显有股烂苹果味,处于严重的脱水状态,很有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医生立马先给嘟嘟输入生理盐水补液,并查血糖。

       待嘟嘟生命体征稳定了些后,紧急送入了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

       很快,检查结果也出来了,嘟嘟血糖水平高达54.51mmol/L,比正常值高出了接近10倍!而且结果显示,嘟嘟的尿糖和尿酮体是阳性,印证了医生的猜想,正是重度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image.png

嘟嘟的检查结果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病较急、病情凶险,若不能及时发现、妥善治疗,很有可能危及生命。

       好在,嘟嘟经过ICU医护人员的液体复苏、胰岛素等及时的对症治疗,在入院的11小时后,血糖降到了7.9mmol/L,精神状态也恢复正常了。

0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其实早有信号

       嘟嘟爸妈回想起整个过程,拿到病危通知书的时候还有点懵圈,“怎么一点征兆都没有?”

       其实在前一周,嘟嘟就有些反常信号,只是被粑粑麻麻忽略了:

       经常口渴,每天都要咕咚咕咚喝好几杯水,尿尿的频率也变得多了起来。

       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平时很爱吃的食物也没胃口了,而且后面吃完东西就开始吐,吐了整整三天。

       家里人都没太在意,以为过几天就好了,结果没想到,嘟嘟的状态不仅没有变好,还越来越严重,直到嘟嘟昏迷的那一刻,爸爸妈妈才反应过来,出大事了!

 

image.png

       而这些多饮、多尿、呕吐、精神差等症状其实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信号,随着病情加重,患儿会出现脱水及酸中毒症状,比如皮肤黏膜干燥、眼球凹陷、尿量减少、心跳加快、血压下降以及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

        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患儿就会出现头痛、嗜睡、意识不强等神志障碍,不及时抢救,可导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嘟嘟爸妈听完,不禁感到后怕,但娃为啥会被糖尿病盯上?

image.png

03

“小糖人”并不少见

呈增速、低龄化趋势

       糖尿病,大家一般都以为只和中老年人有关,但其实不是,儿童也会得糖尿病,还不少。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每年诊治的儿童糖尿病患儿呈逐年增长趋势,不过主要是轻症患儿,像嘟嘟这种比较少见。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而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它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时,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且这类娃终生都需要打胰岛素治疗。

       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有遗传、病毒感染、环境因素等。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2型糖尿病: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的血糖升高,往往合并其他代谢异常。

       儿童肥胖流行与其发病率急剧增加有关 。

       其不一定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

       大部分娃都属于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约占儿童期各型糖尿病总数的90%,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我国近年发病率为2/10万~5/10万,<5岁儿童发病率年平均增速5%~34%,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

       不过,现在的“小胖墩”越来越多,儿童2型糖尿病也在迅速增长。

image.png

04

不想家里出现“小糖人”

平时做好以下预防

       1型的发病机制很复杂,比较难预防,往往和遗传有关,而主要发病原因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预防:

管住嘴

       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肥胖的几率。小胖墩很可爱,但也很危险!

迈开腿

       肥胖是导致娃患上2型糖尿病的常见原因,所以运动很有必要!爸爸妈妈可以多带带娃出去走走,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孩子的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查,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小胖墩们更要做好定期体检。

糖尿病不能完全治愈

家长们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如果家里已经有“小糖人”

只要进行正确的控制和管理

娃也是可以正常生活和成长的

一定要有信心~!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二区/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二区/PICU于2013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并于2018年11月16日重新装修。科室现有床位33张,其中重症监护床位15张,呼吸内科床位18张。

       医护人员总数30人,其中医生10人,高级职称4人;博士2人,硕士5人。硕士导师1人。科主任赵宏霞任广东省医学会儿童危重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同时在多个国家、省、市级学会中任职。刘海英、吴春远副主任医师任广东省医学会儿童危重病学分会委员。余洁明、王杏医生分别任广东省医学会儿童危重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另有3位医护任该分会的神经、呼吸、心血管与循环学组及护理学组成员。开科至今已成功举办10届次省、市级儿童危重症及呼吸专业的学习班。

       2020年PICU成为广东省儿科呼吸联盟常务理事单位,赵宏霞教授是该联盟的常务理事;2021年成为广东省卫健委提升县域儿童危重病救治能力建设培训深圳唯一基地。

       PICU已成功救治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脓毒症、重症新冠、重症甲流、重症手足口病、噬血细胞综合征、各型脑炎、硬膜下积脓等众多危重病人。对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婴幼儿喘息、儿童哮喘、急性喉梗阻、儿童慢性咳嗽、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已经开展呼吸机、床旁支气管镜、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深静脉置管、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床旁血气、无创心排出量监测、床旁脑电功能监测、重症床旁超声、肺功能、一氧化氮呼出测定等专科特色项目。

就诊指引

        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菜单栏点击【就诊服务】→【门诊服务】→【预约挂号】→【红荔/福强院区】→【儿科】

image.png

image.png


责任编辑:王凤贺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