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春丽教授:全面考虑、全程干预,中医药多靶点、多机制、综合治疗糖尿病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宋箐)“我国是人口大国,糖尿病发病率长期超过10%,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一位,糖尿病防治任务任重而道远。”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朴春丽教授在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且随着时间在增加,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较低,超重和肥胖率高,这些都提示我国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健康负担正在增加。因此,无论糖尿病前期,还是糖尿病患者,加强疾病的综合治疗都显得尤为重要。
防微杜渐,将糖尿病扼杀于萌芽之中
“糖尿病庞大的患病人群为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即便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也难以招架,长期治疗及其并发症更是让患者及其家庭不堪重负。”朴春丽教授介绍,糖尿病在民间被称为“富贵病”,其与生活水平上升、生活习惯改变有很大关系。血糖升高带来一系列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
“肾病科接受透析治疗人群中,约一半是由长期糖尿病引发糖尿病肾病所致。而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病变,甚至截肢,更是让人扼腕叹息。”朴春丽教授表示,即便糖尿病前期,很多患者就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因此,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都应提高警惕,加强早期筛查,防微杜渐,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
标本兼治,中医药多靶点治疗糖尿病
在糖尿病领域深耕数十载,朴春丽教授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更是见证了糖尿病诊疗手段的变迁。朴春丽教授介绍,目前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胰岛素和口服药物。其中,口服药物的研制综合考虑了发病机制、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合并的代谢问题等多种情况,分门别类,各有专长。磺脲类降糖药、α-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等药物,均能抑制肝糖原输出,同时促进人体组织加强葡萄糖的消耗和利用。
长效、短效、速效、预混等各种胰岛素,TZD类降糖药,以及近年上市的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物,则能根据不同血糖谱变化、血糖波动情况及发病机制等,进行针对性治疗。
传统医学层面,中医药在加紧现代化的同时,也为糖尿病防治作出了重大贡献。朴春丽教授介绍,在理论上,其突破了原有“三消论”的发病理论,将从脾论治的津力达颗粒及中药汤剂等纳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发布的多部指南。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机制的特点。”朴春丽教授指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历史悠久,临床上强调辨证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依据患者发病机制、病史长短、并发症等情况制定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在朴春丽教授看来,初发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或新发糖耐量异常等患者,完全可以单用中药治疗。在饮食改善、增强运动基础上,辨证分析其属于实证、虚证、热证、寒证中的具体类别,再给予对应药物治疗。对于病史较长,已使用大量西药或胰岛素干预的患者,亦可综合症状、舌苔脉象、化验指标等选择适合的中药,降低血糖波动,保护胰岛功能,减少西药使用的剂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保护全身血管,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肝功能受损、高血压等多种代谢问题,中医药治疗可发挥多靶点、多机制、综合治疗的功能。
从脾论治,发挥津力达平稳调糖、防治结合的独特优势
络病理论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该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中成药津力达颗粒,以“益气养阴,健脾运津”为主,是治疗糖尿病的突破性成果之一。朴春丽教授介绍,津力达颗粒组方全面,涵盖靶点多,方中以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益气生津;糖尿病患者血糖越高,内热症状越明显,津力达颗粒组方中的黄精、苍术(炒)、苦参、黄连四味药物养阴、清热、燥湿,降低血糖。
口干、口渴是糖尿病典型症状,中医认为是热伤气阴,津力达颗粒组方中的山茱萸、麦冬、知母可滋阴清热。朴春丽教授介绍,津力达组方中的黄精、麦冬可养脾阴,仙灵脾温脾阳,苍术、佩兰燥脾湿,荔枝核畅脾气,葛根升脾津,丹参活血化瘀。
“总体而言,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具有夹瘀、夹湿、夹热的情况,津力达颗粒针对这些情况,益脾气、燥脾湿、温脾阳、畅脾气、泻脾热、养脾阴、升清气、通脾络,最终达到“通脉络,运脾津”的功效。”朴春丽教授表示,对于罹患糖尿病数十年的患者,配合津力达颗粒治疗,能极大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初发的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可单用津力达颗粒治疗。
朴春丽教授介绍,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开展的一项纳入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显示,对于服用二甲双胍稳定剂量血糖仍不达标的患者,加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0.92%,降低空腹血糖1.3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95mmol/L,显著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改善口渴、乏力、便秘等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该研究进一步分析显示,对于HbA1c>8.5%、年龄>60岁的患者,津力达颗粒降低HbA1c及空腹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更为显著。
总结
近年来,随着医疗检查整体水平提升、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完善等一系列措施相继落地,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总体有所上升,但仍不够理想。朴春丽教授表示,让广大糖友都能接受最有效的治疗,尽早控制血糖,才能避免严重并发症对个人和家庭的毁灭性打击。
中医药蕴藏着中华民族的聪慧灵性,是国之瑰宝。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独特作用,弘扬中医文化,推动中医产业发展更是国家“十四五”期间“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希望在糖尿病领域之外,能有更多像津力达颗粒这样的药物出现,在各种疾病治疗中再建奇功,造福国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倪海滨:把握早期治疗节奏 快速逆转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丨医师报·胰腺炎专栏
在急性快速逆转期,急诊或重症医学科医生该如何把握治疗节奏,尽可能避免急性胰腺炎患者演变为重症患者?
2023-12-06 -
new传承创新,载誉而归|“上药牌”麝香保心丸及胆宁片连续五年登榜中国家庭常备药
“2022-2023年度中国家庭常备药品上榜品牌”终于迎来了揭榜时刻。30个类别139个医药产品榜上有名。其中,上海和黄药业的核心产品“麝香保心丸”与“胆宁片”更是分别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家庭常备心脑血管用药、中国家庭常备肝胆用药两大品牌榜单!
2023-12-05 -
new医疗反腐升级 薪酬改革何时到来
2023-11-21 -
new杨剑:新技术需要掌握在更多的人手里
在新技术浪潮的舞台上大展身手。
2023-11-15
-
倪海滨:把握早期治疗节奏 快速逆转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丨医师报·胰腺炎专栏
2023-12-06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共助好孕|共助孕 同发展
2022-07-07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⑨ | 吴华:迎难而上 在摩擦力中前行
2023-03-29 -
浙江青年麻醉医生罹患白血病收到善款近百万
2016-04-17 -
现实版“飞越疯人院”
2017-07-28 -
闫慧敏教授:加强小儿胃肠道疾病防治 重视中医药应用!
2023-04-14 -
【热点】17岁女孩吸食笑气中毒,坐轮椅回国治疗……神内医生说:这个流行于酒吧等场所的东西害人不浅!
2017-07-07 -
洪群英:当间质性肺疾病遇上肺癌 高山面前无所畏惧 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5-09 -
呼吸危重症医学体系:补齐短板至关重要
2019-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