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甘肃省中心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张红红医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时间:2023-05-10 10:50:36来源:医师报作者:马婕 阅读: 143996

11.jpg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4月27日上午, 2023年甘肃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省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在甘肃大剧院举行,隆重表彰全国及省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获奖单位、集体和个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五一巾帼标兵。甘肃省中心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张红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在现场接受颁奖。

22.jpg

获奖者简介

张红红,男,中共党员,出生于1977年7月,200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研究生院,硕士,重症医学医师,2007年8月入职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重症救护中心(MICU),2012年聘任MICU科室副主任,2021年7月筹建甘肃省中心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担任科室主任。

使命引领  实干担当

2007年参加工作后,张红红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重症救护中心(MICU)工作,因地处西部,甘肃省的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摆在每个产科从业者面前的挑战。

张红红敏锐观察到产科危重症的临床救治必须引入重症医学理念,需要多学科团队的无缝链接,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从2010年开始,他带领科室成员,克服种种困难,探索性的在产科危重症救治过程中,尤其是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急性肾损伤、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内环境紊乱方面,开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如妊娠期急诊脂肪肝)治疗方面,探索开展杂合式人工肝技术(如血浆置换,DFPP,胆红素吸附等),累计完成150例手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家庭。

在产科危重症的救治中,张红红全面准确引入重症医学理念,探索开展枸橼酸抗凝、重症超声、集束化策略、滴定式治疗理念,有效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探索开展产科重症快速反应团队(CCRRT)的建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的建立和应用,每年救治产科危重症患者3000余名,抢救成功率98.5%以上,有效提高了产科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3.jpg

身先士卒  冲锋在前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当时张红红正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作为离震中最近的国家级大型综合医院,华西医院成为复杂危重伤员的救治中心、灾区医院技术支援中心和省外医疗队后勤保障中心。作为一名进修人员,他积极参与到救治地震重症伤员工作中,因在救治过程中的优异表现,被评为“甘肃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09年8月荣获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团省委授予的“甘肃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经历过SARS、汶川地震、甲流救治的张红红预感到即将面临一次大考,他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新冠防治指南学习,参与医院发热门诊建设,与同事一起梳理救治流程、方案,为打好疫情防控战做好准备。面对未知的传染病,没有人不害怕,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他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身为党员,我愿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作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

2020年2月8日,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关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部署,作为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抗击新冠救援队队长,张红红带队援助兰州市肺科医院重症新冠病房,与来自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专业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团队一起积极救治危重新冠患者。

党员冲锋在前,群众紧跟而上。“我是党员,又比他们年长,有责任也有义务带着大家平安上阵,凯旋而归。”这以后,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来到隔离区外,仔细检查每个队员是否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镜和口罩。每天值班结束,无论多晚也会督促大家做好消毒,以免感染。

在监护区工作期间,他带领7名队员克服生理、心理压力,高质量完成了对危重症新冠患者的临床监护、定时查房、综合救治,并积极参与省级专家会诊,配合实施危重症患者ECMO、CRRT支持、血浆置换、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等抢救操作,圆满完成援助任务。荣获团省委授予的“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2020年8月荣获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授予的“抗疫英雄”称号。

不断钻研 攻坚克难

羊水栓塞作为产科临床中的灾难性疾病,其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十余年间,MICU团队共抢救羊水栓塞患者14名,抢救成功率78.6%,如何能进一步提高羊水栓塞的抢救成功率,减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始终是张红红团队重点突破的方向。

近年来,科室通过对重症医学新理念、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重症救治技术,经过反复循证,探索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在羊水栓塞救治中应用的可行性,最终通过模拟演练、沙盘推演,逐渐建立了一整套针对羊水栓塞救治的规范和流程。

2022年5月,一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血压与血氧饱和度下降、心跳呼吸骤停,考虑羊水栓塞。张红红组织多学科(MDT)团队救治,启动体外膜肺氧合(ECMO),维持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因羊水栓塞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使产妇全身出血、休克,患者循环、呼吸、神经系统、肾脏、凝血、内环境严重紊乱。张红红带领ECMO团队,坚守在患者病床,整整陪护十四天,精心的观察调整每一个参数,精准治疗,有特殊病情变化,随时和北京专家协调会诊。在大家精心呵护下,产妇病情逐渐趋于稳定,在度过了循环休克关、DIC、脓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关口后,历经40天救治转危为安。

经过此“战役”,张红红认识到了产科危重症救治中全面、精准的引入重症医学理念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切实提高全省基层产科从业人员对于产科危重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自2020年开始,他通过远程网络视频讲座,宣讲《产科重症100讲》,课程覆盖每一个县市级医院,把最新的产科危重症救治理念普及到每一个基层医务人员,短期内有效提升了全省产科危重症救治水平,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

44.jpg

守正创新  踔厉奋发

2021年7月,按照医院发展规划,作为科室负责人,张红红积极筹建急诊-重症医学科,对标医院“大综合,强专科”特色,以发展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建设航空港式区域性重症医学平台为科室愿景,积极推动“院前急救-急诊-重症医学”学科群发展,努力开展五大中心建设,开展MDT多学科联合诊疗,持续提升重症医学专业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2021年9月,成功开展首例重症血液净化,2021年10月,完成第一例双重血浆置换(DFPP),2022年5月,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联合CRRT成功开展,短短一年内,急诊/重症医学科累计接诊11300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8.5%。2022年科室医护团队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医师团队”“甘肃省优秀护理团队”。

用心服务  尽心保障

2022年11月,甘肃省中心医院接诊急危重症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在院党委统筹安排下,张红红带领甘肃省中心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团队,积极参与危重症新冠患者救治,高效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提升救治能力,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全力保障危重症患者及时救治。

 

截至2023年1月,急诊科接诊新冠危重症患者共计1760名,是我省收治重症患者人数最多的省级医院。张红红面对重症患者救治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为了让前来就医的患者得到精心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慎始如终,坚守在岗位上奋战,按照医院救治流程规范,及时准确评估分流,分级诊治,建立了省内第一家专门针对危重症新冠患者救治的重症医学病区,共收住老年危重症患者213 名,抢救成功率85%以上,圆满的完成了老年危重症新冠患者救治任务,用行动诠释着医者大爱和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杜焕朝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