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3小时成功换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独立开展心脏移植手术助16岁少年获“心”希望

时间:2023-11-22 10:31:16来源:医师报作者:沈晓丹 石俊杰 龙博 阅读: 210932

       近日,16岁的少年小华(化名)因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术后,小华恢复良好,已能下床活动,逐渐恢复了青春活力。据介绍,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独立自主开展的第二例心脏移植手术,距离第一例手术仅过去一个多月,标志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在心脏移植这一高难度技术领域又迈出去了坚实的一步。

image.png

辗转多地求医 终获一线生机

       3年前,小华出现了胸闷气促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医生告诉小华父母,只有进行心脏移植才能挽救小华的生命。

       随着病情的日渐加重,小华的父母带着他开始了艰难的求医之路。他们曾先后到上海、广州等多地就医,均被告知要等到有合适供体的心脏器官才能进行移植手术。但目前供体器官数量有限,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进行器官分配,且还不一定是配型合适的供体,同时他们也被高昂的医疗费劝退。

       在求医无助之际,小华的家人打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也可以开展心脏移植手术,于是在11月3日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门诊就诊。

多学科协作 制定详细手术方案

       入院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李香伟及其团队经过严密的术前评估和讨论,一致认为小华需尽快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治疗。在征求小华及家人的意愿后,心胸血管外科立即联合移植科、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寻找供体。

       幸运的是,在移植科大力支持下,1周后,小华就成功匹配到1例合适的心脏供体。与此同时,心胸血管外科联合医务部、移植科、手术室、麻醉科、输血科、药学部和超声科等多学科,制定详细的术前、术中、术后治疗方案,为小华的围手术期管理保驾护航。

3小时手术 少年重获 “ 心 ” 生

       11月11日,在移植科、麻醉科、手术室团队的全力支持下,供体获取组和移植组同时进行。期间,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无缝衔接,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一切准备就绪后,李香伟及团队为小华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在将病变心脏切除后,团队成功将供体心脏移植到小华的心脏包腔内,随后血流恢复,心脏开始自主工作。整个手术仅用时3小时。

image.png

        当天下午,小华便返回心胸血管外科监护单元继续接受治疗。术后1小时,小华的神志恢复清醒,术后6小时顺利脱离呼吸机。

image.png

       为了确保小华的安全,在之后的几天内,心胸血管外科移植团队仍日夜守护,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实时精细化调整抗免疫排斥药物、抗感染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等,每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image.png

       期间,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顽强的小华相继克服了急性排斥、感染、营养不良等移植手术重要关卡,原已严重受损的各项身体机能也开始逐渐恢复。术后3天,小华已开始下床活动,目前恢复良好,各项指标好转。

你若性命相托 我必全力以赴

       谈及心脏移植手术,大多数家庭可能会对高昂的医疗费用感到担忧,在许多大城市的医院,其治疗费用往往高达数十万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通过优化医疗流程、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及精准的术后管理,缩短了等待供体的时间,大大减少了手术时间及费用,降低了手术风险,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李香伟表示,目前国内心脏移植手术已相对成熟,患者5年生存率也高达80%以上,几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除扩张型心肌病外,许多瓣膜病及冠心病的终末期心衰患者也能接受心脏移植手术。

       秉承 “ 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 的信念,心胸血管外科医护团队在一次次与死神较量中,为患者带去了希望和新生。下一步,心胸血管外科将继续立足于人民群众所需、所求、所盼,用实际行动践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医院为人民 ” 的服务宗旨,造福更多心胸血管疾病患者。

 

责任编辑:王凤贺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