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消除职业倦怠之道|《向梅奥诊所学习消除职业倦怠——创建理想医院的12项行动》新书发布
1月19日,一场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师报》社、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主办,聚焦于消除医师职业倦怠、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新书发布会成功举行。
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樊荣、董家鸿主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明朝、美国普罗登司医疗集团玛丽亚医学中心张晓燕、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王岳主审的新书《向梅奥诊所学习消除职业倦怠——创建理想医院的12项行动》发布。来自全国多地的医师、律师、医务处等专家学者及热心医疗事业的同仁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借鉴全球领先的梅奥诊所经验,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2023我与好书有个约会·医界好书”评审会同期举办。本次活动在《医师报》直播中心医TV直播,并在微博卫生健康、搜狐视频、新浪新闻客户端、百度健康、海上名医、白大褂及《医师报》视频号矩阵同步直播,共计40.3万人次在线观看。活动由樊荣和《医师报》社副总编兼采编中心主任陈惠主持。
嘉宾名单
董家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
郑 宏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
郑雪倩 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
王 岳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肖明朝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杨俊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步 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宣传部、校史研究室干部
王克霞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副书记
邵晓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
王 君 中日友好医院党总支书记
项春梅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宣传中心主任
樊 荣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主任
张红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病理科主任
张艳萍 《医师报》社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
许奉彦 《医师报》社副社长
陈 惠 《医师报》社副总编兼采编中心主任
领导致辞
阅读是医院管理者的“必修课”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普遍认知,读好书,好读书,做一名知书达理的读书人,始终是中国文人的价值取向。”董家鸿院士表示,读书的意义在于使人虚心,不孤陋、不偏执,通过不断阅读可以拓展视野、开阔思维,博取众家之长,从而提升认知力、判断力和思想力。
“以前,我们常用‘狮心、鹰眼、妇人手’形容医生在内心感知和专业技能层面的修养。而今,对于一名医生的要求已不限于医疗技能,还需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领域知识,为此我们需不断拓展阅读范围,涉猎各领域知识,医院管理者更是如此。”董家鸿院士表示,相比医生,医院管理者就像是在给一家医院看病,只有解决医院的问题,才能造福更广泛的患者群体。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阅读必不可少。
“本书共提出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与工作环境,预防并消除职业倦怠的12项具体行动纲领,既是对自身的鞭策,更是对广大同仁的期许。”作为《向梅奥诊所学习消除职业倦怠——创建理想医院的12项行动》的译者,董家鸿院士表示:“打造一所理想医院既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实践脉络。一家理想的医院不仅需要赢得患者满意,更应获得员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此,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提出了‘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医院运营以医师为核心,医院发展以员工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脱掉高冷外衣,医学正走进普通大众
医学正在逐步脱掉深奥、高冷的“外衣”,走进普通大众视线中。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郑宏指出,很多医学书籍在编撰中也倾注了很多文学色彩,以使书籍更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郑宏介绍到,“2023我与好书有个约会·医界好书”活动从2023年2月启动以来,截止到目前共征集到近300多本与医学相关的书籍。在浩瀚如烟的历史长河中,300本书应该说是很渺小的,是沧海一粟,但其中蕴含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其中征集到的医学学科类书籍最多,在这些书中,医务工作者能更好地知道前沿的药物研究方向和成果;医学科普书籍则是医学教育的标志性成果,也是进一步推进科普创新的有益探索;在医学人文类和医学文学类书籍中,患者和家属能更好地理解医生的推荐和选择;医院管理书籍中,人们总能发现更完善的行业管理运行机制;医学编译类书记,则是中国医学界与国际医学界交流沟通的重要窗口。
他希望,通过“2023我与好书有个约会·医界好书”活动,真正体现“一本书籍一盏灯”的目的,让一本好书,能够照亮一片。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是一座桥,连通医药卫生和文化两大领域。医界好书评选活动则是推动医疗行业文化建设向前发展的很好载体,“这一活动,也必将成为医疗行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成为展示医疗行业优秀书籍的重要窗口。”郑宏说。
为医师朋友挖掘好书
“书籍是我们的精神粮食,一本经典、好的书籍能为我们的精神世界起到营养补充的作用。”《医师报》社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介绍,今年是“我与好书有个约会·医界好书”活动举办的第八年,2016年《医师报》发起“我与好书有个约会·医界好书”读书会活动,初衷是希望能从人文的角度,为医疗界挖掘好书,鼓励大家多看书,多看医疗以外的好书。张艳萍期待,本次活动能使文学与科学碰撞,迸发出时代精神的光芒,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行业发展作出贡献。
让中国的医院越来越温暖
“无影灯下,患者的腹腔内,到底谁可以监督外科医生的手?是卫健委吗?是医院院长吗?不是,是拿着手术刀的医生自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岳表示,医院作为一种专家密集型组织,很难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来实现最佳的管理。也正因此,如何消除医生职业倦怠,提高员工爱岗敬业程度,处理好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这三个群体间的复杂关系,成为令医院管理者头疼的问题。
在美国《新闻周刊》和全球数据公司 Statista 发布的“2023年世界最佳医院”榜单中,美国梅奥诊所排名第一;中国虽有4家医院入选榜单,但排名较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机构相比尚存较大差距。对此,王岳表示:“一家好医院在管理层面可简单概括为:生活上100%的关爱,职工至上;工作上100%的严格,患者至上——但我国很多医院却没有做到,尤其在生活上忽视了医务人员的疾苦、困难与需求。事实上,医院对医务人员的关爱,会直接反馈于医务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在生活上关爱医务人员,让他们感觉温暖,不仅有助于消除职业倦怠,也会让患者感到安全与温暖。”
王岳介绍,《向梅奥诊所学习消除职业倦怠——创建理想医院的12项行动》基于美国梅奥诊所的成功管理经验,提出了创建理想医院的三位一体纲领,分别从自主性、凝聚性和友谊性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减少职业倦怠,建设“理想医院”。“希望大家将它推荐给身边的医院管理者,让中国的医院越来越温暖,也让中国的医患都能感到医院的温暖。”
医务人员是职业倦怠高危群体
从一名临床医生走到一名医院管理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肖明朝在此过程中见过事业上升期踌躇满志的医务人员,也见过遭受挫折后苦苦挣扎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可能就是改变他们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医务人员很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群体。在肖明朝看来,许多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感到疲惫不堪,可能与工作时长分布有关。“他们工作时间并非全部用于实际工作,而是花费在等待、与临床工作关联性较低的事务上。这就表明医务人员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一组数据足以证明上述观点。截至2022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超过520万人,全国医护比为1∶1.18。相较之下,发达国家通常为每名医生配备2至4名护士。这就意味着,许多医生需要承担医疗照护等工作。
此外,过长的工作时间可能导致倦怠感增加,职业倦怠也与医疗差错呈正相关:随着工作时间延长,倦怠感逐渐增强,从而导致差错增多;差错越多,倦怠感也会相应增加。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肖明朝从《向梅奥诊所学习消除职业倦怠——创建理想医院的12项行动》看到了方法。《向梅奥诊所学习消除职业倦怠——创建理想医院的12项行动》提供了12项具体可操作策略的蓝图,从工作量、工作效率、价值观、归属感等方面进行总结,为创建理想医院团队精神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肖明朝指出,每当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发生时,管理者应予以关注并认真分析,从各个方面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从而为患者提供良好就医环境。
樊荣:关注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是提升医疗服务关键一环
多年前看到的一张照片一直深深刻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主任樊荣的脑海里——在国外一家医院的急诊科,医生接诊了一位年幼的孩子。然而,不论是如何调整救治方案、尝试哪种方法,他还是没能跑过死神,孩子最终没能挺过来。
这名急诊医生缓缓地走出急诊室,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医院对面的马路。他一个人站在那里,背对着医院,扶着栏杆,痛哭不止……
作为一名医者,樊荣深知这种无力感,因为他同样经历过。“医学好像注定是一门‘失败’的学科,因为生命最终会走向凋亡,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的挽回。”樊荣说,医生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生离死别,时间一长,在外人看来似乎表现出的是冷漠,其实那只是医生保护自己的外壳。
谈及为何要翻译《向梅奥诊所学习消除职业倦怠——创建理想医院的12项行动》,樊荣讲述了几年前发生的一事件。
“患者是一名国家二级舞蹈演员,因为术中一个较小操作导致出现并发症,而这个并发症直接将其前程葬送,因此酿成了建院以来赔偿金额最高的医疗纠纷,这件事给当事医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面对患者及家属的大闹时,他的内心也无比自责。”樊荣表示,其实医生在医疗纠纷中是第二受害者。
这时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能为医生提供什么?面对一系列繁杂、沉重的工作,怎么才能避免医生职业倦怠?樊荣及团队翻译此书的初衷在于此。
“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是提升医疗服务的关键一环。职工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是医疗机构管理水平评价的终极标准。只有高度关注医务工作者的健康状况,才有助于建立更加和谐、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医疗保健服务,希望医院管理者们通过阅读本书能受到启发。”樊荣说。
《向梅奥诊所学习消除职业倦怠——创建理想医院的12项行动》新书发布
“我”心目中的医界好书标准
一本好书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灵魂的滋养。它能够在我们困惑、迷茫的时候给予指引,也能在我们疲惫、失落的时候给予安慰。8位嘉宾齐聚,共同探讨“我”心目中的好书标准,推荐好书。
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郑雪倩:我认为一本好书一定是能给读者带来知识、使人耳目一新的。我特别关注一本书的规范性、可读性、引导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从做科普的角度出发,一本好书要关注其科学性。
《向梅奥诊所学习消除职业倦怠——创建理想医院的12项行动》这本书选择了一个我们国家还未完全注意的问题——职业倦怠,在诠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标准,不论是从选题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都十分新颖。
同时,作为医院管理者,除要解决医生倦怠问题外,还要考虑合规问题。因此我向所有医院管理者们推荐《现代医院合规管理》一书。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杨俊涛:我心目中的好书从阅读上来看,是给人以思考和理解文字的同时,能使人获得内心的安宁。在初步阅读时,可能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状态;随着阅读不断深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根据阅读者个人阅历的增长,又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不再是当年的“山和水”。所以,看一本好书是文字和读者内心的一次交流。
《向梅奥诊所学习消除职业倦怠——创建理想医院的12项行动》原著致谢十分明确,首页第一句话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我们所创造的世界,是我们思维的产物。不改变我们的思维,就无法改变我们的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在“内卷”时,我们是为了改变世界还是改造思想呢?我的答案是:“改造思想”,内心的安宁就是最大的幸福,读书亦如此。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副书记王克霞:我是一个读书比较慢的人,一本好书无论是薄是厚,应是能吸引我慢读的,让我愿意逐字逐句去读的。因为它不仅能引起我内心的共鸣,还会使我产生深度思考,能对我的工作或者生活有所启发,最终让我在思想上能有所进步。
我从头至尾认真细读了《向梅奥诊所学习消除职业倦怠——创建理想医院的12项行动》一书后,认为这是一本在建设医院或重塑医院文化过程中十分值得推荐的好书,本书聚焦解决当前医学领城里职业倦息的棘手难题,从系统上改善医院环境,让广大医务工作者不仅有崇高的职业感,并且有为此而努力奋斗的保障和幸福感。
另外,我想将毕啸南老师的《生而为人》推荐给读者们,该书将人性的多面性刻画得栩栩如生,不同的人物的故事展现了最真实的人间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许多感触、幸福和力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邵晓凤:这是一个高速发展、快节奏的时代,大数据、运营等新理念铺天盖地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似乎少之又少。《医师报》主办的“我与好书有个约会读书会”每年如期举办,使我深受感动。
我个人喜欢阅读的书籍分为两类,一是能从中获取知识的资料,二是能给予人启发和感悟的书籍,而科学性和可读性是一本好书的必要条件。
我要推荐的书是《鼠疫斗士:伍连德自传》,在中国近代史上,伍连德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他的一生有无数成就——创建国人自己第一家西医综合医院(现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击鼠疫等,该书中记录着许多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智慧。
中日友好医院党总支书记王君:阅读仿佛就是在和智者对谈,和勇者交流,和仁者对视。我心目中好书的标准一是能通过阅读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的书籍,二是阅读后能引发人们思考的书籍。人物传记、散文小品、身心灵成长的书籍常常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我推荐的一本书是《托斯卡纳艳阳下》。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宣传中心主任项春梅:我认为一本好书首先要能引起读者情感共鸣;其次是具备可读性,使读者愿意看、看得进,能有所获得感;最后是能给人以心静。
职业倦怠是职场人的一个普遍问题,《向梅奥诊所学习消除职业倦怠——创建理想医院的12项行动》不仅在选题上能引起读者共鸣,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改善职业成就感的实践指南,值得推荐!
为解决患儿疑难罕见病的诊疗及随访,我院开设了罕见病中心,因此最近我读到了蔡磊写的《相信》,这个鲜活的例子带给了我在工作上的许多思考,我认为这也不失为一本好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病理科主任张红凯:我个人偏爱人物传记类书籍,这类书籍记载的是一个个从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慢慢成为英雄模范人物的成长故事,在阅读时,读者能从中看到自身与书中人物的差距,从而起到激励和启发作用。
病理科每天需要管理的事情较为繁杂,而作为科室主任主任,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就是:如何将团队管理好,使团队人员不仅愿意工作,还能把工作做好、生活愉快。我在《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一书中感悟到两个精髓,一是消除医师职业倦怠,二是以患者为中心。这本书说教性不强,而是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向读者展示了这两点精髓的重要性,让人觉得“事情就应该这么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性。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主任樊荣:评价一本好书的标准首先是见真知,能有收获,能从中看到或思考到过去没想到的事情,使人开拓视野和思路;其次是见作者,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与作者面对面交流;最后是见自己,为我所用,读书是为了更好的自己,通过阅读能从中吸收、消化、激发知识和营养,最终作用于自己。
对我前半生影响最大的两本书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现我将这两本书推荐给各位观众和读者。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破局攻坚!打造有温度的全民健康防线
2025-05-08 -
05-082025
破局攻坚!打造有温度的全民健康防线
-
new2025ESTRO | 金晶团队研究登陆"TOP临床研究专场",中国原创放疗"组合拳"革新局晚期直肠癌治疗
2025-05-06 -
new什么是医生的“生活之道”?清华的风格是什么?这场读书会“有料”
2025-04-29
-
国际妇女节专题丨郭晓蕙:保护甲状腺 切忌“听风就是雨”
2024-03-05 -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
2024-01-04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⑨ | 吴华:迎难而上 在摩擦力中前行
2023-03-29 -
【热点】17岁女孩吸食笑气中毒,坐轮椅回国治疗……神内医生说:这个流行于酒吧等场所的东西害人不浅!
2017-07-07 -
闫慧敏教授:加强小儿胃肠道疾病防治 重视中医药应用!
2023-04-14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现实版“飞越疯人院”
2017-07-28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