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
当前位置:首页/ 第七届医学家年会(2022)/第九届医学家年会/详情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以技术引领发展,用人文温暖患者 |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㉘

时间:2024-04-07 21:55:31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张玉辉 杨瑞静)提及医院,相信许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冷峻的医疗器械、忙碌穿梭的医护人员以及庄重肃穆的医疗场景,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颠覆了人们对医院的传统印象:这里每个手术间都贴心的配备了温度设置在38-40度的医用恒温箱,以保证给患者输注的液体精准的接近人体温度,手术床上铺设了舒适的U形被褥,还有能调节体感温度的温控床铺……

麻醉科作为医院运作体系中的关键枢纽,肩负着确保手术患者能够在安全、舒适的麻醉条件下接受手术的重任。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学科带头人、医务科科长唐松江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团队不仅以精湛的医疗技术赢得了业界的认可,更将深厚的人文关怀渗透至每一处细微的医疗服务之中,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到顶尖的专业医疗技术服务,更能体会到如家一般的温馨与关爱。


在近日举办的第九届医学家年会上,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荣获“十大医学人文科室”殊荣。‍



“彩虹桥”托起万千母亲期待

每当黎明破晓或是深夜星辉洒落,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产房里始终有专业麻醉医师和护士坚守岗位,随时准备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

面对手术室与产科分布的特殊状况,早在2012年,时任产科主任蒋小亚和麻醉科主任唐松江带领团队打破常规,做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将产科手术室直接设在分娩室内。

这一创新设计大大降低了紧急剖腹产的发生概率,极大地提升了产科安全系数。唐松江介绍,产房内设有四间层流手术室,所有剖腹产手术均可在产房内部完成,避免了转运产妇的风险,医护人员能更为从容应对各类突发状况,为产妇提供更为及时精准的医疗服务。

术中实施精准麻醉保障患者快速苏醒

面对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剧烈疼痛问题和由此给广大女性带来的身心压力,2014年6月“彩虹桥分娩镇痛团队”应运而生,集结了麻醉科、产科、助产护理、新生儿科及专业导乐师等多学科专家力量,专注于提升分娩镇痛服务的质量与体验。

“彩虹桥”这一名称蕴含深意,它象征着短暂却绚丽的生活瞬间,正如分娩虽然历时短暂却对每个家庭具有深远意义。唐松江解释称,期望通过“彩虹桥分娩镇痛团队”的努力,在这个既神圣又充满挑战的人生重要时刻,为每一位妈妈缔造一段犹如彩虹般美好且值得珍藏的记忆。

“彩虹桥分娩镇痛团队”提供的服务涵盖了孕前咨询、规范产检、孕期筛查、个性化分娩镇痛方案设计,高质量的分娩镇痛执行,以及细致周到的产后跟踪回访等一系列环节,确保全程无缝隙的专业陪伴。

得益于分娩镇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由此带来的口碑效应,“彩虹桥分娩镇痛团队”得到了迅速发展,产科从一个病区的新兴学科,现已扩展至三个病区。团队还引入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快速康复理念和技术(ERAS),成功将产妇术后恢复时间缩短至6小时内即可下床活动和拔除尿管,术后的两小时就能进食,大部分产妇在术后两天至三天就可能顺利出院。并巧妙地研发了药食同源的产后饮食,如调配黄金三段汤等辅助产后恢复。

为使更多孕产妇获益,让更多医疗机构了解分娩镇痛,彩虹桥团队还定期举办学习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同行前来。他们一方面敞开大门,欢迎各地同仁实地考察、交流心得;另一方面,也走出医院,赴各地开展内部培训和经验分享,力求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传播得更远。

经过不懈的努力,分娩镇痛成果逐年凸显。唐松江透露,至2022年,全省平均分娩镇痛率已达到56.4%。这令人振奋的数据背后,是他们无数次派遣医疗队深入基层医院指导援助、派医生驻点数月亲手帮助当地医院革新分娩流程的结果。其中一家县级医院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分娩镇痛率从不足1%跃升至超过80%,实现了质的飞跃。

“彩虹桥分娩镇痛团队”像一道斑斓的希望之桥,承托起万千母亲的期待,让每位准妈妈在迎接新生命的过程中感受到尊重与爱护。

从意大利到家乡的麻醉医学变革之旅

在现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中,公立医院纷纷转型升级,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自身发展步伐。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尽管地域规模相对有限,但市内却汇集了多达二三十家颇具规模的医疗机构,正深刻改变医院发展和运营逻辑,也在改变着整体的医疗格局。如何令所在科室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洪流中崭露头角、独树一帜,成为了唐松江每日工作思考的核心议题。

2018年,唐松江内心怀揣着对麻醉医学技术的热忱与追求,踏上了前往意大利的求学之旅。学习期间,唐松江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比技术更为宝贵的财富——人文关怀。

每天,当手术室的门缓缓打开,患者躺在手术床上被推入,那里的场景总是令他动容。麻醉医生和护士们不仅会握住患者的手,给予他们温暖与力量,用眼神传递着深深的关怀与安慰。那种发自内心的关心,是唐松江在国内鲜少见到的。

更让他惊讶的是,医院里居然有许多“修女嬷嬷”,她们默默地守护着每一位患者。从患者进入手术间开始陪伴在旁,不换岗位,直到手术结束,再将患者送回病房。她们的存在,让患者在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支持与安慰。

那一刻,唐松江深深地体会到了,对于患者来说,技术固然重要,但在他们心中,更渴望的是那份来自医生的关心与温暖。技术或许可以治愈身体的创伤,但真正能够抚慰心灵的,却是那份人文关怀。

“科室发展唯有将人文关怀融入服务升级,倡导‘外科学微创化、麻醉学舒适化’的理念,才能真正提升核心竞争力。”回国后,唐松江时常思考,如何在医院中融入这种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唐松江表示,过去麻醉科在很多人眼中或许并不那么重要。但他坚信,只要用心去做,用实力去证明,就一定能改变这种观念。

于是,从顶层管理到一线服务,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进行了全方位改革,他带领团队开始与各个科室展开深入的合作。

首先从胃镜开始,通过无痛操作,让患者感受到了麻醉带来的舒适与便利。随后与医生们沟通交流,让其了解麻醉的重要性,看到麻醉为患者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打造有温度的疼痛管理新模式方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更是走在了前列。唐松江带领团队与各学科展开紧密合作,共同管理疼痛,为患者带来希望和舒适。同时,也注重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为患者打造舒适、安全的手术环境。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护理,都力求做到最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麻醉科与其他科室的合作越来越深入,范围也越来越广。呼吸科、肛肠科、消化科、介入科、口腔科……每一个科室,他们都用心、用实力去赢得信任与认可,打造出了“贵中医大一附院麻醉科”响亮的学术品牌。

拿取医用恒温箱38度的液体给患者输注

记者手记

为了让患者享受到更优质、高效的就医体验,唐松江带领麻醉科团队不遗余力地深耕流程优化领域。他们精简冗余环节,重塑就诊流程,显著减少了患者的候诊时长,从而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与此同时,团队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技巧,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体贴入微且专业的医疗服务氛围。

在数字化医疗时代的大潮中,他们勇立潮头,积极引入前沿数字化技术,践行精准医疗服务的宗旨。凭借精准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科学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诊疗服务,充分展现了现代医学科技的力量。

此外,团队与时俱进,借助社交媒体工具搭建了患者微信群,实现了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新型服务模式。这种即时互动和沟通机制,不仅极大地便利了患者获取信息和反馈需求,同时也有力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运行效率。

每当目睹患者在医院得到更优的治疗效果,每当听到同行们对麻醉科团队工作的肯定与赞誉,唐松江总会由衷地感到欣慰与骄傲:“我们确实做到了!在这里,患者体验到了真诚的关怀与坚实的支撑。”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与自信,这也恰是麻醉科团队不懈努力、追求卓越的最佳注脚。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