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深度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深度报道/详情

外科医生伤不起

时间:2016-12-08 14:36:00来源:未知作者:本报记者 张雨 任艺 见习记者 张璐 策划 陈惠 阅读: 143002

在很多人的眼里,外科医生穿着绿色或蓝色的洗手衣,在无影灯下“舞刀弄剑”,在他们的巧手下一个个患者获得重生,他们似乎无所不能。然而,他们有时为了出门诊、做手术,甚至连一口水都喝不上,高度专注和紧张让他们忘记时间、饥饿和身体的异样,工作给他们带来的伤害是隐蔽而险恶的。


李磊:门诊4个多小时未离开椅子

为了了解外科医生的工作,记者联系到带了赵涛3年的组长——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李磊。这天下午他出门诊,记者也切身感受到了外科医师的辛苦。

周一下午不到13:00,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外科门诊走廊已是水泄不通,因为一个孩子得病基本都是全家出动,况且还是相对严重的心脏病。

门诊从13:30开始。13:23,李磊艰难地从楼道中挤进诊室,随身带着半瓶饮料和一沓白纸。

李磊刚坐下,一位年轻的患儿家属也跟着进来。“大夫,我是之前在网上与您联系的,今天从沈阳来北京出差,带来了女儿当地医院的检查结果,您给看一下吧?”

从这一刻起直到看完最后一名患者,李磊始终没有离开过他那张椅子。16:00本应是门诊的结束时间,但没看完的号却还有好几个。在等患者的间隙,李磊忙里偷闲喝了口水:“做外科医生真的特别累,小儿心外科还要加个‘更’字。孩子娇嫩,手术后还要密切关注术后情况,有时甚至几天回不了家。但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还是特别欣慰。”

几近17:00,门诊结束了,原本带来的半瓶饮料,李磊并没有机会喝完,不过这在他看来,已经是近来少有的“清闲”门诊了。接下来迎接李磊的将是查房、病例讨论、手术等忙碌的一周。


刘迎龙:6:30开始接诊

不仅李磊如此,作为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主任,刘迎龙教授虽已年过花甲,但仍旧身先士卒、申请了延迟退休,奋战在临床一线。

每天早上6:30,小儿心脏中心的灯光总会比其他科室早亮一个多钟头,刘迎龙主任就是利用门诊前的这1个多钟头为挂不上号的贫困患者加号看病。刘迎龙称之为“绿色通道”。没有特殊情况,他总会准时出现在这里。刘迎龙的专家号是320元,在黄牛那里更是天价,但在绿色通道,只要14元。

要问整个北京安贞医院谁来的最早,医院停车场的管理员一定会告诉你是刘迎龙主任,因为他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进入停车场的人。


张力伟:16:00未吃午饭

不仅仅在安贞医院,其他医院亦是如此。记者曾跟随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张力伟教授做过一次体验报道,除了感受张力伟教授精湛的技艺外,让记者印象最深的还有作为一名医生的辛苦。

那一天张力伟只有两台手术,但复杂的神经外科每一台都耗时耗力。第一台手术从早上9:00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张力伟让记者先去吃饭,因为他还要再做一会。

记者吃饭回来,张力伟已经开始第二台手术了。神经外科手术果然是刀尖上的舞蹈,由于需要高度集中,时间感觉过得也格外的快。

“完成!挺顺利。”随着最后一个关键动作的完成,张力伟伸了伸腰,此时已经过了16:00。

“您不吃点东西吗?”记者问。

“不去了,一会还有个会。”张力伟回答。

blob.png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