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技术助力,糖尿病人实现精准血糖管理
血糖管理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是一堂必修课,良好的血糖控制有赖于糖友对自身血糖的及时监测,以及基于血糖情况对治疗方案、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的调整优化。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当下,依托于有力的血糖管理新技术可以使糖尿病人真正实现“三分院内治,七分院外管”。
不住院能调整血糖
林大妈是一位糖尿病病史十几年的老糖友,因为害怕扎手指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监测葡萄糖。这天林大妈来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复诊,一查吓一跳,林大妈的随机血糖已经达到25mmol/L,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2%。医生告诉林大妈,这么高的血糖,需要住院接受治疗。林大妈一脸愁容,说啥都不肯住院。
对于林大妈这种血糖严重升高的情况,如果回家不住院降糖治疗,医生无法及时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并调整降糖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糖持续控制不佳或者出现低血糖事件,对林大妈来说风险极大。 医生了解情况后,根据她的血糖制定了短期胰岛素强化降糖的方案,同时为她介绍了血糖管理“黑科技”——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以及互联网+院外血糖管理便民服务。
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是临床常用的血糖监测手段,可以连续监测血糖水平,提供连续全面的血糖变化信息,易于发现隐匿性高、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可以连续14天监测血糖信息,其工作原理是由一个植入皮下组织的微小探头持续监测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并将监测到的葡萄糖浓度数据无线传输到传感器上,佩戴者只需使用扫描仪轻轻一扫即可获知实时的血糖数据,了解体内血糖水平。
互联网+院外血糖管理便民服务是门诊病人佩戴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后,居家监测葡萄糖变化,与主管医生通过微信沟通,将监测数据、每天的饮食和运动情况等反馈给医生。医生根据病人的血糖变化情况,动态指导调整降糖用药方案(如胰岛素剂量),并对饮食、运动等进行指导建议。糖尿病人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随时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在家中享受医生的远程指导服务。特别是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来说,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院外血糖管理便民服务是保证血糖快速平稳达标的双保险。
揭开血糖管理“黑科技”的神秘面纱
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适用于所有需要监测血糖变化的糖友,它使用简单方便,只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步:护士安装传感器——将传感器贴于手臂上部
第二步:扫描——用扫描检测仪接近传感器进行扫描
第三步:获得数据——随时随地获得葡萄糖读数
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改变了传统测糖方式,在临床血糖监测管理中具有多重优势。它使用起来无痛感,避免频繁扎针或采血。传感器外观设计小巧,隐蔽性好,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等,门诊即可佩戴,随戴随走。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每隔几分钟更新一次血糖数据,可连续监测14天,更好地捕捉血糖波动,反映血糖变化趋势。并且,基于记录存储的所有血糖数据,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优化糖尿病管理方案。对于糖友来说能够随时了解餐后血糖情况,观察哪些食物会导致血糖水平剧烈波动,从而优化饮食选择。同时可以把每天的监测数据及饮食、运动情况反馈给医生,便于医生进行个体化指导,以更好地达到控糖目的。
在实际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远离强磁场,如果近期计划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可完善检查后再安装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
2、睡觉时宜平卧或向未佩戴仪器的一边侧卧,避免反复挤压造成传感器探头脱落;
3、勿撕开传感器表面贴膜,若传感器探头意外脱落,严禁再次使用;
4、使用期间不影响洗澡,但尽量避免使用花洒直冲安装传感器部位。
规范化自我监测实现精准血糖管理
林大妈在听取医生建议后,当即安装了一个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回家,每天给主管医生反馈血糖数据、胰岛素用量、饮食情况等。医生根据林大妈的血糖变化情况指导她动态调整饮食及运动,使其血糖很快便得到了平稳的控制,期间未出现低血糖事件。下图是林大妈开始佩戴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8天的动态葡萄糖图谱,从中可以看出,首日葡萄糖平均值高达13mmol/L,高于目标范围的时间高达90%。在接受治疗后的每日图谱中,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占比逐渐增加,在第5日开始稳定在90%及以上。
2周后门诊复诊,林大妈继续安装了一个新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因为血糖控制平稳,注意饮食,她的胰岛素用量已经比2周前的方案少了一半。4周后再次复诊时,医生便为她停用了胰岛素降糖方案,转换为口服降糖药方案。林大妈主动要求继续安装新的仪器来监测血糖进行精准管理。林大妈对于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新技术和互联网+院外血糖管理服务的结合使用十分满意,她激动地说,这“黑科技”就是隐形的“贴身保镖”啊。
专家名片
孙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专业特长:擅长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病、糖尿病周围
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周一、二下午,周三、周四上午
特需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周一上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山西|援非医疗队走进校园普及口腔与传染病知识
2025-04-11 -
03-192025
睡眠健康参考来了 推荐成年人晚11点前入睡
-
03-192025
这份专业指引助你“睡个好觉”
-
01-212025
陕西|室内烤火需谨慎,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专题
2021-09-23 -
2020IDSC专题
2021-09-23 -
超重或肥胖 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低
2017-06-14 -
小剂量降压药物联用更安全有效
2017-06-14 -
深夜吃饭增加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
2017-06-14
-
动态血糖为何与指尖血糖数值不一样?
2024-09-12 -
奥司他韦全攻略:你想了解这里都有!
2025-01-02 -
做冠脉CTA,这些常见知识点你需要了解
2023-09-25 -
增强CT到底增强了什么?
2023-09-25 -
补液治疗的一二三
2021-09-16 -
“情绪胃”应该如何用药
2021-10-26 -
医院电梯是生命通道,请不要肆意乱按电梯按钮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