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术后再发巨大动脉瘤 武大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专家“ 3S ”技术理念微创“ 腹部拆弹 ”
七年前,武汉张先生因凶险的主动脉夹层、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今年4月,已是80岁高龄的他再次遭遇“ 大血管危机 ”,生命受到腹部巨大动脉瘤的严重威胁。
危急时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湖北省人民医院 )血管外科主任邓宏平教授团队在其首创的“ 3S ”技术——“ 小血管鞘 ”(small sheath)、“ 短时间 ”(short time)、“ 小创伤 ”(small damage)理念指引下,在人体最粗大动脉上“绣花”实施腹主动脉“四开窗”手术,不仅拆除了致命威胁,更保住了内脏的4大“ 生命通道 ”,让高龄患者再添福寿。
主动脉夹层术后7年再发巨大动脉瘤
7年前,张先生突发凶险的主动脉夹层,在植入胸主动脉支架后他侥幸逃生。但术后其未遵照医嘱定期复查,直到最近一次体检才发现,自己的腹主动脉处已悄然形成一个直径达8厘米的巨大夹层动脉瘤。
这颗藏匿于体内的“ 炸弹 ”,不仅瘤壁“ 薄如蝉翼 ”,剧烈咳嗽都可能引发破裂,更棘手的是,它恰好卡在供应肝脏、脾脏、肠道和双肾的4根重要动脉处。
传统治疗手段陷入两难困境:若常规植入腹主动脉支架隔绝瘤体,4根“ 生命通道 ”将被完全封堵,导致多个脏器坏死;而开放手术需要开腹切除动脉瘤置换人工血管,创伤大、恢复慢,对80岁的高龄患者来说风险极高。
创新技术理念实施顶级“ 四开窗 ”手术
面对这个血管外科界“ 天花板级 ”的难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邓宏平教授团队决定运用首创的“ 3S ”技术理念,为患者实施顶级术式——腹主动脉“ 四开窗 ”手术。
“ 3S ”技术理念是邓宏平教授团队在血管外科界率先提出的“小血管鞘”(small sheath)、“短时间”(short time)、“小创伤”(small damage)手术技术理念。和常规“四开窗”技术需要胸部切开显露粗大动脉、植入18F以上大血管鞘相比,“小血管鞘”技术仅需穿刺肱动脉置入8F鞘即可完成4个分支手术,既降低外科切口带来的创伤,又避免了大鞘对脑动脉血流的阻挡,大大降低术后脑卒中的可能,对高龄和合并脑血管病史患者尤其有利。结合束径技术和股动脉超选分支动脉技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左图:术前DSA显示腹主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右图:术后DSA造影见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消失,四支分支血管供血正常
术前,专家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根据患者主动脉CTA数据1:1还原出透明血管模型后,在支架上精确确定四个血管分支的位置和大小,为患者绘制出“ 血管地图 ”。
术中,邓宏平教授团队通过大腿处的微小穿刺口,将特制支架送入患者腹主动脉,这个“聪明”的支架到达预定位置后自动膨胀展开,预先设计的四个“ 窗口 ”精准对位四根分支血管开口。
整个“ 3S ”技术理念指导下的腹主动脉“ 四开窗 ”手术无需开胸剖腹,仅耗时3小时完成。术后患者清醒无需住重症监护室直接回病房,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五天后康复出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携手共筑体重管理“新生态”,共绘冰城健康“同心圆”:哈尔滨市体重管理专科联盟宣布成立
2025-05-11 -
05-092025
河北省“12356”心理援助热线全面启用
-
05-092025
604个项目角逐!雄安医疗大健康技术应用大赛预赛评审会举行
-
new双项大奖!兰大二院在全国医院人文管理大赛中斩获佳绩
2025-05-09
-
我的病人朋友——专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米彦军
2023-03-06 -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室召开“内镜治疗及内镜技能指导”入基层科普宣传,手把手志愿帮扶线上会议
2022-09-13 -
无陪病房,让病友感受“家”的温暖
2022-09-13 -
好好记录平凡却闪着光的日子
2022-09-13 -
做完无痛胃肠镜,我就后悔了……
2022-09-13
-
赣医大一附院“ 白鹭文化健康促进新模式 ”项目获评2024年国家级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
2025-01-03 -
南华附二医院2024年 “ 5·12 ” 国际护士节暨第十三届护理文化节系列活动顺利启动
2024-03-13 -
在心脏骤停6次中完成急救和心梗支架植入 28分钟里创造生命奇迹
2024-03-15 -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成为国家卫健委“中英卫生人才发展平台”首批成员单位
2023-09-19 -
既挂牌又出征! 通用技术宝石花医疗辽阳辽化医院成为辽阳市宏伟区区域医联体牵头单位
2024-07-19 -
做完无痛胃肠镜,我就后悔了……
2022-09-13 -
兰州大学健康管理中心被评为全国“三级医院健康管理医学科共创共建单位”甘肃唯一合作单位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