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山西|提灯而行 照亮生命经纬 ——5·12国际护士节 向一线护士致敬

时间:2025-05-12 16:55:01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作者: 阅读: 52422

五月的繁花为生命绽放,白衣的羽翼为健康护航。今天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我们向所有以生命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们是晨曦微光中的坚守者,是病痛阴霾下的提灯人,用专业筑起希望,以仁心传递温暖。今天,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的故事,共赴这场致敬与感恩的盛会——愿以理解传递温暖、用感恩凝聚力量,守护这份照亮生命之路的光辉!

昔阳县人民医院儿科护士赵静

“童”心守护 护幼成长

在昔阳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的走廊里,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面带微笑的身影,她是赵静,一位扎根儿科18年的“孩子王”,也是一位与病魔顽强抗争的透析患者。今年护士节,这位39岁的护士用带病的身躯继续守护着患儿,在她热爱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生命篇章。

18年坚守,她把病房当成了第二个家。2007年,赵静怀揣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走进儿科病房,面对哭闹不止的患儿和焦虑万分的家长,她总能想到办法安抚好他们的情绪。2020年,持续的腰酸背痛困扰着赵静,就诊后被诊断为肾衰竭,当诊断书摆在面前时,她攥着化验单在病房外站了许久,看着里面正在输液的患儿,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孩子们还需要我。”

昔阳县人民医院儿科护士赵静_proc.jpg

经过治疗后,赵静回到了她热爱的岗位上。“急诊室送来一名高热惊厥的1岁患儿,看着孩子四肢抽搐、面色青紫,我即使身体再不舒服也要去!”赵静听到呼救声,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她积极参与了抢救。当患儿终于停止抽搐时,她才发现自己已被冷汗浸透。

如今,每周两次的透析让赵静的身体大不如前,但她始终割舍不下病房里的孩子们:“只要身体撑得住,我就想守在这儿。”在儿科病房里,她仍像从前一样,弯腰俯身给哮喘患儿讲故事,蹲下来耐心示范如何正确咳嗽。遇到患儿难扎的血管,同事们总会第一时间喊她来帮忙,不仅因为她技术精湛,更因为她总能三言两语哄得孩子破涕为笑。

在这个属于护士的节日里,赵静依然穿梭在病房之间,用带病的身躯筑起生命的港湾,让每个患儿都能在爱的怀抱中重绽笑颜。这,就是白衣天使最美的模样。

榆次区人民医院心内一科护士长王金芯

白衣执甲 初心如炬

“别担心,我在这里。”近日,在榆次区人民医院心内一科的病房中,护士长王金芯轻声安抚着一位因青霉素皮试而紧张不安的女患者。她轻柔地拿起注射器,手法纯熟地为患者完成皮试,并陪伴在患者身边,轻声细语地与她交谈,直至确认患者无过敏反应,方才安心离去。

这一幕,仅是她36年护理生涯中众多温馨瞬间的缩影。

榆次区人民医院心内一科护士长王金芯2_proc.jpg

1989年8月,王金芯带着对护理工作的满腔热忱走上工作岗位,自2004年7月起担任心内科护士长。

作为科室的领军人物,她始终率先垂范,每日最早到岗,细心查看危重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情况,确保夜班护士工作无误。下班前,她带领护士们全面检查患者状况,敏锐捕捉病情变化,多次及时识别患者异常并通知医生施救,使患者转危为安。

“科室人手紧张,大家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能多承担一些就多承担一些。”王金芯笑容满面地说。手术频繁时,她主动加班接送患者,从不抱怨。在工作中,她追求技术卓越,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并严格督促科室护士,要求大家掌握各项技术操作,注重业务技能培养提升,支持她们外出进修。

榆次区人民医院心内一科护士长王金芯_proc.jpg

在她的带领下,护理团队成长为技术精湛、服务优质的队伍,连续获得晋中市卫生系统“优质护理站”、晋中市妇女联合会“巾帼文明岗”、晋中市劳动竞赛委员会“集体一等功”等荣誉,她本人多次荣获“优秀护士”“优秀中层管理者”“优秀护士长”“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过往成就已成为历史,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负‘白衣天使’之美誉!”王金芯语气坚定地说。她犹如一盏明灯,用36年的坚守与奉献,照亮患者的生命之路。

太谷区中医院外科责任护士郝秀娥

卅载如一 仁心守责

太谷区中医院外科楼道,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巡房护士的胶鞋声互相应和。52岁的外科责任护士郝秀娥轻轻推开病房门,指尖掠过患者额间薄汗,将输液管流速调慢半格。这一瞬的温柔,是她33年护理生涯中千万次精准与温情的缩影。

有着33年护理经验的郝秀娥,是太谷区中医院外科病房里“行走的教科书”。面对术后突发应激反应的患者,她总能在黄金一分钟内完成吸氧、静脉通路的建立、抗过敏药的输注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更令年轻护士钦佩的是,她能将中医理论知识融入护理过程,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护理不是打针、输液,是通过中西医知识结合,让每一项操作都为患者恢复健康打好基础。”她说这话时,白大褂口袋里还揣着翻旧的《中医基础理论》。

太谷区中医院外科责任护士郝秀娥_proc.jpg

“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中西医结合,既要精研现代护理技术,也要掌握传统中医技艺。”郝秀娥道出职业信念。她痴迷中医技艺,自学中医理论知识,遇到难题便穿梭于老中医诊室,硬是啃下了辨证施护等理论,将穴位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术后镇痛、情绪疏导等临床应用中。

“33年没干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把‘热爱’二字刻进了骨子里。”5月10日,郝秀娥抚摸着医院为她颁发的“优秀护士”荣誉证书说道。这份荣誉证书,见证了她凌晨3点护理肛肠患者时的尽心尽责,铭记着她收到患者及家属感谢时的笑容。那些被她托举过的生命,早已将这份坚守,铸成照亮人间疾苦的永恒灯塔。

晋中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田丽萍

岐黄仁术 辨证施护

从临床护士走到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岗位,她用26年时光深耕护理一线,将“大医精诚”的誓言融入每一次辨证施护、每一项科研创新。她就是山西省“十四五”中医优势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护理学会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晋中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田丽萍。

带徒弟有妙招,把中医知识变成“明白纸”。田丽萍当上护理部主任后,发现很多护士是西医出身,看舌苔像“看天书”。“不能让老祖宗的东西断在我们手里。”她带着团队认真学习、组织培训,通过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创建了各优势病种中医健康小处方的融合,逐步改善了各层次护士辨证施护的能力,为临床患者提供了同质化的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晋中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田丽萍_proc.jpg

科研上,田丽萍勇于“解难题”,为老疗法融入新技术。2019年,为降低中医施灸烫伤风险,她联合针灸科护士长开展《热敏灸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研究》。针对护士点火易被烫伤的问题,她发明艾条定位调节架,这个像“小台灯”一样的装置能固定高度、控制火力,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还让新手护士操作更安全、患者更放心。

“中医护理便宜又方便,为啥不让更多人用上?”2024年,在晋中市卫健委及市中医院领导支持下,田丽萍推动医院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将延伸护理服务辐射多个区域,让中医“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拔罐、耳穴压豆等项目门诊方便又实惠。一位20岁大学生嗓子疼,放血治疗后迅速好转,还学到不少健康知识。

“中医护理就像熬中药,慢工出细活。中医护理的传承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让老百姓觉得管用、舒服、贴心。”田丽萍说,“中医护理人不仅要做‘守灯人’,让经典永不褪色,还要当‘燃灯者’,让星火传遍四方。”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护士长李燕

温暖生命 守望余晖

“大爷,今天感觉咋样?等会儿帮您洗洗头?”5月10日,记者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病房见到护士长李燕时,她正俯身关切地询问一位癌症晚期患者。老人紧紧握住她的手,浑浊的眼中泛起笑意,连声应道:“好,好,护士长,就爱你来陪我……”

在全科医疗科,这般温情场景每日都在上演。这里收治的大多是疾病终末期患者,李燕带领的团队,不仅给予他们专业的医疗照护,更倾注心力给予他们心灵慰藉。病区里备着两个洗头盆,护士会定期为患者洗头。李燕说:“有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简单的生活照护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安慰,有的老人洗着洗着就落泪了。”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护士长李燕_proc.jpg

李燕的办公室清爽整洁,被同事们称作“树洞”,患者和家属随时能推门而入,倾诉焦虑、恐惧,甚至尽情宣泄情绪。李燕说:“常有老爷子在我这儿哭得稀里哗啦,不过哭出来,心里就畅快些了。”

李燕投身护理工作30年,先后在消化血液科、消化风湿科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深厚的临床经验。2015年,医院成立综合科(后科室不断分化独立成科,综合科也更名为全科医疗科),李燕便投身安宁疗护工作。这10年间,她目睹了太多患者在疾病终末期仍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家属身心俱疲、失望痛苦。她说:“我们希望能给出另一种选择——让患者舒适、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愿逝者安息、生者无憾,我们不仅要缓解患者身体的病痛,更要协助患者和家属坦然面对死亡。”10年来,李燕带领团队不断精进业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与心理支持,只为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善终”。

李燕坚信,生命的最后阶段不该只有冰冷的仪器和无奈的挣扎,而应满溢人性的温度。正如她常说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对待,每一个终点都值得被尊重。”

 

记者手记:

提灯者的光芒永不熄灭

5月12日,这个独属于护士的节日,像一束穿透病痛阴霾的光,让平凡的守护有了被凝视的重量。在生死博弈的战场上,护士不是聚光灯下的主角,却是托起生命方舟坚实的桨手。

人们常说护士是“白衣天使”,这个称谓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重量。深夜病房的脚步声比晨钟更早叩醒黎明,输液管里滴落的不仅是药水,更是无数个被切割的睡眠时间。他们见过最深的绝望,却始终将微笑调成恒温模式;他们熟悉人体206块骨骼的走向,却常在疲惫时忘记自己肩颈的酸痛。那些被口罩勒出的压痕,是勋章也是隐痛,见证着现代医学温柔的锋芒。

在精密仪器闪烁的冷光中,护士的双手始终保持着37摄氏度的恒温。他们用专业拆解病痛的密码,用共情缝合破碎的希望。当家属在ICU门外焦灼徘徊时,是护士轻声细语地解释搭建起信任的桥梁;当垂危的生命需要最后一份体面时,是护士轻柔地擦拭守护着人性尊严。这份职业的伟大,恰在于将神圣的使命化作日复一日的琐碎,在消毒水与体温计之间,编织着生命的经纬。

今天的掌声不只是节日的应景之作,更提醒我们,应将感恩化作春霖,浸润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就诊时多一份耐心倾听,在护理站前收起焦躁的催促,用理解替代无端投诉,让护士的付出被看见、被尊重、被珍视。只有当每个生命都成为照亮他人的星光,那些穿梭在病房的白色身影,才能真正拥有提灯前行的力量。


责任编辑:杜焕朝
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