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临床研究论坛
临床研究论坛于13:00准时拉开帷幕。论坛主席徐金富教授发表了开幕致辞,强调了临床研究在推动呼吸疾病诊疗进步中的核心地位,临床研究论坛始终不忘设立论坛初心,邀请呼吸领域重量级专家分享临床研究经验,惠及更多参会者。他并寄语与会同仁携手共进,用推动呼吸病学临床研究的方式改进临床实践,为中国呼吸病学研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论坛第一部分由韩锋锋教授和张伟教授主持。
周建英教授以《岁月不居,追光前行-做一名合格的呼吸医师》为题,结合自身丰富阅历,深刻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呼吸医师的使命与担当。周教授强调优秀的呼吸医师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更需具备科研思维、人文关怀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鼓励年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用研究推动进步。
王向东教授以《基于单细胞测序的多组学研究进展》为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的革命性应用。王教授展示了如何利用该技术结合多组学分析,在细胞异质性、疾病机制解析、新的潜在治疗靶点和新靶分子发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表明临床单细胞组学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
爱思唯尔高级责任编辑张鹏教授以《如何发表高质量临床研究》为题针对临床医生普遍关注的“发表难”问题,分享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张教授从Lancet子刊杂志评审角度科技论文的撰写、研究选题的科学性与创新性、严谨的研究设计与执行、数据的规范分析与解读,到期刊选择与投稿策略等方面,系统梳理了提升临床研究发表质量和影响力的关键要素。
徐金富教授以《支扩临床研究发展与展望》为题系统回顾了过去十多年间国内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研究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支气管扩张症从被忽视到被认同为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从研究空白到逐步成为热点研究疾病,体现了支扩联盟在提升公众和同道们对此疾病认知的快速提升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徐教授从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治疗策略优化到预后评估等方面,梳理了重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勾勒出中国支扩研究的清晰发展脉络。
论坛第二部分由白冲教授和李 强教授主持。
应颂敏教授以《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与细胞治疗临床研究》为题深入讲解了嗜酸粒细胞在气道炎症性疾病(如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等)中的核心作用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应教授重点介绍了靶向嗜酸性粒细胞及相关通路的生物制剂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细胞治疗在该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动态与前景。
申毓军教授以《前列环素与肺损伤研究》为题围绕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在肺损伤(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动脉高压等)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展开论述。申教授的前沿基础研究发现前列环素受体敲除抑制AT2向AT1细胞分化影响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损伤,探讨了相关药物在临床治疗肺血管和肺实质损伤中的转化应用潜力与挑战。
姚欣教授以《哮喘的临床研究体会》为主题深入从上皮细胞骨架在维持气道屏障功能中的作用、上皮源性因子在气道高反应形成中的作用、上皮细胞在不同类型哮喘形成中的作用及上皮细胞如何针对过敏原维持自身屏障功能稳态四个方面,探讨了哮喘表型/内型的深入研究对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真实世界研究在哮喘管理中的价值、新靶点药物的临床应用经验与挑战,以及对未来哮喘研究方向的思考。
论坛第三部分由熊维宁教授和揭志军教授主持。
王凯教授以《肺癌精准诊疗的临床研究》为题从五个方向对目前肺癌免疫精准治疗及增效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多组学解析肺癌免疫治疗分子标志物、肺癌血管靶向的精准治疗、靶向肿瘤代谢的精准治疗、肺癌免疫治疗的增效技术、白介素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陈恩国教授以《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应用呼吸疾病的临床研究》为题介绍了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在消融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在临床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治疗优势,它具有非热细胞消融的特殊模式不影响胶原等组织结构,并允许消融组织区域健康组织再生且无瘢痕形成等重要特性,已在肺部疾病中受到广泛重视,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治疗手段——纳米刀。
关伟杰教授以《DPP-1抑制剂治疗支扩的临床研究》为题介绍了在支扩中活化后的中性粒细胞可以释放大量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来破坏气道组织,二肽基肽酶(DPP1)则是催化NSP活化的酶。临床研究显示DPP-1抑制剂是潜在治疗靶点,不仅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蛋白酶带来的气道破坏,还可以延长患者首次急性加重的时长,有效减少患者的支扩急性加重频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目前国内有多个企业在针对该靶点进行临床研究,中国支扩联盟在推动临床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
第四部分由葛海燕教授和毛贝博士主持。
王成弟教授以《人工智能与肺部感染临床研究》为题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并介绍了人工智能为疾病诊疗带来的各种新方向,比如神经网络算法、大语言模型、病灶智能诊断等,目前在研发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肺结节管理方案、诊断肺部病毒性感染AI模型、构建肺部多模态融合智能鉴别诊断系统等,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未来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巨大的前景和发展潜力。
周敏教授以《如何开展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为题介绍了肺部感染与其他各种学科交叉的临床研究,比如糖尿病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多种预警模型的建立,利用深度学习实现流感病毒肺炎与新冠,全人源长效单抗靶向病毒刺突治疗流感的机制研究,评估COVID患者多种治疗方法等一系列临床研究。
陆海雯教授以《支气管扩张症的抗感染临床研究》为题介绍了支扩当前药物的研发管线,详细介绍了支扩中抗感染治疗中的药物临床研究,吸入性抗生素包括雾化吸入环丙沙星、雾化多粘菌素E和吸入妥布霉素等药物的研究、靶向铜绿假单胞菌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噬菌体治疗支扩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研究等,为未来支扩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此次论坛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充分展现了中国呼吸病学领域在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与深厚实力。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不仅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带来了前沿的学术资讯,也为呼吸疾病的精准诊疗与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受益良多,对未来携手推动中国呼吸学科的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7-062025
1
-
new第九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临床研究论坛
2025-07-06 -
new第九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肺功能论坛圆满举行
2025-06-30 -
new聚焦呼吸介入前沿,共话学科发展新篇——第九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呼吸介入论坛侧记
2025-06-30
-
第九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中西医结合论坛
2025-06-30 -
第九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基层联盟论坛
2025-06-30 -
数智引领,呼吸与共丨第九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召开
2025-07-01 -
第九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肺功能论坛圆满举行
2025-06-30 -
聚焦呼吸介入前沿,共话学科发展新篇——第九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呼吸介入论坛侧记
2025-06-30 -
第九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临床研究论坛
2025-07-06 -
1
202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