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3600公里的 “ 心 ” 动:新疆少年的新生,藏着跨越山河的爱与坚守

时间:2025-07-23 08:44:34来源:医师报作者:沈晓丹 陈瑜 李春杏 阅读: 1033

       近日,来自新疆吐鲁番的15岁维吾尔族少年小尼(化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康复出院,久违的笑容重新绽放在他脸上。就在几个月前,小尼因患上心脏疾病,生命危在旦夕,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周更须主任团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李香伟团队的努力,小尼成功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

       从绝望到新生,从新疆吐鲁番到广西南宁,这场跨越3600公里的生命接力,既凝聚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护团队的技术担当,也饱含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务社工用爱心力量的温情守护。

妙手同心克难关 “新心”跃动启生机

       小尼因长期胸闷气促到当地医院就医,后被诊断为心肌病、全心衰竭,生命岌岌可危。医生表示,只有接受心脏移植,才能挽救小尼的生命。

        经过多方打听,他们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有成熟的换“心”技术,不远千里转诊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就医。

        小尼入院后,李香伟团队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联合医务部、移植科、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超声科等多部门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并将小尼的信息录入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分配系统等待供体心脏。幸运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经过协调,成功匹配到一颗与小尼高度契合的供体。

       得知有合适供体后,医护团队立即为小尼启动绿色通道,多学科开展了通力合作。供体获取组和移植组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地同时进行手术。在周更须和李香伟的共同努力下,经5个小时,“换心”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小尼被转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监护病区接受进一步治疗。为确保小尼术后顺利康复,医护团队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包括抗排异治疗、术后监测、心理干预、功能锻炼、营养支持等措施。

        令人惊喜的是,小尼的恢复情况远超预期。术后第1天,小尼的气管插管被拔除;第2天,小尼可以下床活动;第10天,小尼被转出ICU到普通病房。在医护团队精心照护下,小尼各项指标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 
       小尼的成功救治,得益于多方的高效协同。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已能独立常规开展心脏移植手术。下一步,科室将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优化随访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造福更多心脏疾病患者。

医务社工助减负 真情呵护暖心田

        小尼父母以务农为生,经济本就拮据。为筹措手术费用,小尼父母已变卖家中唯一住房并背负了高额的负债,生活陷入困境。

        令人欣慰的是,了解到小尼的家庭情况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务社工立即为小尼启动了帮扶行动,为这场生命接力搭起“暖心桥梁”。

       面对语言沟通障碍,医务社工协调小尼的亲属提供线上翻译,精准完成了其家庭情况与需求的评估。同时,医务社工精准对接大病救助项目,招募专项志愿者全程协助小尼准备救助申请材料,最终争取到了医疗救助资金。此外,得益于周更须主任团队和李香伟团队的通力合作,以及在移植流程、药物应用等方面的不断优化,小尼的治疗费用大幅降低,进一步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针对术后焦虑,医院社工与志愿者通过棋盘游戏、绘画创作等方式开展床旁关怀,让小尼在轻松互动中树立康复信心,切实减轻了父母的陪护负担。出院当日,医务社工与医护团队共同为小尼量身定制了个性化康复计划,确保其返疆后病情得到及时监测,并提供科室联络通道以便随访支持。

        为了表达感谢,小尼将一封手写感谢信和一幅精心绘制的画作,郑重交到医护社工和医护人员手中。

       小尼父母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反复说着:“感谢你们救了孩子!一定要来新疆做客!”他们还分别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社工部及救助基金会献上锦旗,致敬这场由多学科携手创造的生命奇迹。


责任编辑:李辉
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