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生命接力创奇迹!兰大一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危重症患者

时间:2025-08-21 19:49:58来源:医师报作者:xb002 阅读: 35327

       8 月 15 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 “兰大一院”)传来,经过多学科团队的协同奋战,一名遭遇急性肺栓塞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 49 岁女性患者,在经历了重重生死考验后,终于好转出院。这场跨越一个多月的生命接力,彰显了兰大一院在危重症综合诊疗领域的过硬实力。

       时间回溯到 7 月 7 日,该患者因急性肺栓塞在当地医院就诊,然而,在急诊手术过程中,危险突然降临。患者血压急剧下降,意识迅速模糊,四肢末梢湿冷且发绀,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其出现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乳酸酸中毒,难治性休克接踵而至,生命岌岌可危。危急时刻,兰大一院 ECMO 团队接到紧急求助,团队成员迅速行动,火速赶赴当地。抵达后,他们立即为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随后又安全将患者转运至兰大一院 CCU 进行进一步治疗。

微信图片_2025-08-21_194839_330.jpg

       患者转入兰大一院后,医院高度重视。副院长白明第一时间查看患者情况,果断启动全院多学科联合协作机制,统筹调配全院医疗资源,全力投入到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

       在治疗期间,挑战从未停歇。在 ECMO 的支持下,患者的血压逐步回升,意识也渐渐清醒,就在大家稍感欣慰时,新的危象又接连出现。患者反复出现胸闷、气短症状,频繁咳嗽,甚至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皮肤黄染情况进行性加重,胆红素指标大幅飙升。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接踵而至,急性心力衰竭、高乳酸血症、急性肝衰竭纷纷出现,同时还合并了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等棘手问题。

       面对这一系列危机,医疗团队沉着应对。ECMO 团队在评估患者病情后,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以减轻心脏负荷,启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迅速联动 EICU 团队,启动双重血浆置换治疗,有条不紊地逐一应对各类严重并发症。在多项机械支持下,随着血泵的平稳运转,患者的症状逐步得到缓解,各项检验指标也稳步下降,成功跨越了一道又一道生死关卡。

       当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核心病因 “双侧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多发急性肺栓塞” 的攻坚之战随即展开。介入医学科团队多次进行会诊,分阶段为患者实施外周溶栓、肺动脉造影 + 留置导管溶栓等精准治疗,最终成功实现患者肺部血流灌注通畅,患者胸闷症状未再发作。

       随着 ECMO 与 IABP 支持时间的延长,患者的心功能逐步恢复,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ECMO 穿刺处出现严重脂肪液化。心血管外科团队紧急会诊评估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同期为患者完成了 ECMO 撤除、股动静脉修补术及清创缝合术。术后,患者即刻拔管清醒,同日评估后成功撤除 IABP。从 “多器官机械支持” 到 “逐步撤离”,多学科团队协同奋战半个月,为患者的好转赢得了关键机会。

       8 月 5 日,患者转至康复科继续治疗。伤口治疗团队悉心负责创面愈合,康复科团队则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心肺功能与肢体功能训练方案。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的活动能力稳步提升,并于 8 月 15 日顺利出院。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与死神的拉锯战中,患者的病情以 “危重 - 缓解 - 再危重” 的节奏反复变化。从肺栓塞到休克、心衰、肝衰、弥漫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多器官受累,每一步都让患者濒临绝境。幸运的是,兰大一院 EICU、输血科、介入科、心血管外科、康复科、伤口治疗中心等多学科团队无缝协作,在 ECMO、IABP、CRRT、“人工肝” 等生命支持技术的辅助下,从急诊救治到器官支持,从病因攻坚到康复管理,环环相扣,精准施策。

       此次成功救治,不仅突显了多学科团队协作与急危重症生命支持技术联合应用的重要性,更标志着兰大一院危重症综合诊疗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为更多危重症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责任编辑:杜焕朝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