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信息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信息之窗/详情

​中西医携手,开启中西融合2.0时代新征程 ——第八届中西融合呼吸健康大会暨第二届中西融合耳鼻咽喉健康大会在津顺利召开

时间:2025-08-27 13:08:50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阅读: 491

2025年8月22日至24日,第八届中西融合呼吸健康大会暨第二届中西融合耳鼻咽喉健康大会在天津召开。大会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天津中医药大学主办,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呼吸专委会”)、耳鼻咽喉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耳鼻咽喉专委会”)、中西结合药物研究与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性气道疾病专业委员会、中西融合研究发展委员会承办。

图片1.jpg

本届大会以“中西融合·双向奔赴·同一气道·同一策略”为主题,千余位专家学者、临床医生与企业代表参会,共同探讨中西医协同防治的前沿成果与未来方向。大会不仅是呼吸与耳鼻咽喉领域的学术盛会,更是中西融合进入2.0时代的集结号。

战略部署·构建中西医融合新格局

1.jpg

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孙增涛教授、周慧芳教授主持。林江涛教授、阮岩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致辞,专委会将以推动中西医融合为核心使命,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全程中建立协同路径与循证体系。同时,未来将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和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使中西医结合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图片6.jpg

韩德民院士通过视频致辞指出,呼吸与耳鼻咽喉疾病关系密切,,亟需打破学科壁垒,通过中西医深度融合突破耐药菌感染、慢阻肺管理、过敏性鼻炎/哮喘个体化诊疗等临床难题,推动循证与标准化发展。

图片7.jpg

中国中药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宪对专委会工作提出聚焦优势病种、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形成高质量诊疗路径、推动服务体系下沉、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等五点要求。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于春泉副主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蔷书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古恩鹏院长在致辞中一致期望专委会持续创新,打造高水平学术平台,产出原创性、标志性成果,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2.jpg

聚焦需求·肺结节创新研究协作网络启航

本届大会将中西医协同防治肺结节列为重点议题。国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肺结节的科学管理,已连续三年将其纳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研究方向。围绕这一主题,中国中药协会立项《中西医协同推动中药参与肺结节全程诊疗管理体系构建及药物评价关键技术》,组织研制《中西医联合防治肺结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胸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单位,共同发起“中西医协同肺部结节全程诊疗与健康管理”创新研究协作网络建设。

图片11.jpg

国医大师张伯礼教授针对相关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化循证与数据支撑,积极应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二是加快建立科学、统一、可操作的中西医协同诊疗标准和路径,明确各环节的协作模式和疗效评价指标,让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三是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基层应用,通过基层培训、远程医疗、专病管理平台建设等方式进行推广,提升基层医生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能力。

3.jpg

协作网络主要发起人之一、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呼吸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李泽庚教授发布工作规划:将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开展《以诊疗全流程数据支撑中西医协同数智化主动健康管理研究》,着力构建中医药干预肺结节的循证证据体系,开展小金片、黄根片、冬凌草滴丸等中药在肺结节防治管理中的循证研究项目。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与数智化主动健康国家工程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协作网络还将建立10万例肺结节专病队列研究,开发“肺结节预测预警模型”,建设主动健康管理平台,逐步形成以健康为中心、以患者为核心、以诊疗全流程为重心的全程管理方案。与此同时,协作网络将联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西融合大讲堂等媒体开展“结有方·肺无忧”肺结节科普行动,提升公众健康认知。

23.jpg

标准引领·中西医联合诊疗有章可循

大会上《中西医联合防治急性咽炎临床应用指南》正式发布。本《指南》为《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系列指南之一,由中国中药协会组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共同牵头,组织行业内中西医临床专家、指南研究方法学专家、药学专家成立指南研究课题组,遵照GRADE方法,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结合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咽炎的循证证据,借鉴专家经验,制定了本指南,旨在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中西医联合防治方案,以提高急性咽炎的整体防治水平,解决急性咽炎患者抗生素耐药问题,减免临床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图片19.jpg

同时,大会启动了《中西医联合防治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中西医联合防治成人流感临床应用指南》等新一批标准化研究项目,进一步推动中西医临床实践的规范化。

图片20.jpg

跨界交融·学术对话点燃思维

主论坛上,刘大新教授、阮岩教授、孙增涛教授、林江涛教授、李素云教授、李磊主任等专家围绕中医“治未病”理论思路、儿童腺样体肥大、气道过敏性疾病、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中西融合健康平台发展等热点议题作主旨报告。

6.jpg

大会设置“鸣澈听澜 眩止云淡-中西医融合耳鸣耳聋眩晕”“岸芷汀兰 中西贯通-综合外治&适宜技术及非药物疗法”“中西医联合防治慢阻肺”“中西医联合防治呼吸道感染”“中西医联合防治肺间质病与肺癌”“和韵清喉 杏林妙音-中西医交融咽喉嗓音疾病诊治与康复”“敏息炎清 鼻韵和畅-中西合璧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的诊疗”“中西医联合防治哮喘”“新药研发与临床研究质量提升策略”等学术专题会议,涵盖了呼吸与耳鼻咽喉健康领域的中西医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临床中医外治疗法、智慧医疗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等多方面内容,并邀请业内中西医专家就相关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00.jpg

000.jpg

0000.jpg

青年力量·病例竞技展现新锐风采

大会期间,开展了“金银杯”与“六神杯”病例竞赛决赛。围绕哮喘、慢性咳嗽、急性咽炎、耳鸣耳聋等病例展开比拼。参赛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思维,提出个体化诊疗路径,展示了新一代医生对“同一气道,同一策略”理念的实践探索。

评委专家对参赛病例的创新性和临床实践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并强调病例竞赛为青年医师提供了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有效促进了中西医诊疗经验的深度融合与传承创新,为呼吸与耳鼻咽喉疾病防治水平的提升注入新活力。

44.jpg

继往开来·中西医协同落地生根

近年来,在国家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引领下,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协同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化,专委会工作从学术探讨、凝聚共识,也逐步迈向项目化、机制化、标准化的实践阶段。本次会议汇集了呼吸和耳鼻咽喉健康领域众多专家的力量,希望在理念上能够达到相互认同,把中西医融合落到临床实践的每个环节——把“理念”转化为可执行的路径,把“研究”转化为可推广的成果。

图片38.jpg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