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中西 精准管理:三部指南/共识共推高血压防治新格局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疗路径》《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3版)》和《高血压患者高容量负荷的评估和管理专家共识》三部重要指南/共识的更新和发布,标志着我国高血压管理进入了“融合中西、精准管理”的新阶段。
9月12日,在“华夏互联网与高血压AI医学创新大会”期间,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组织制定的《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疗路径》正式发布。
发布仪式现场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该路径将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出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管理的‘优势互补、标本兼治’核心理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马晓昌教授指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特色学科。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首次增设中医药章节,突显了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也彰显了中西医融合的必然性和广阔前景。”
近年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制定多部指南/共识,推动高血压诊疗向规范化、精准化和整合化发展。本次会议还将发布《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3版)》、《高血压患者高容量负荷的评估和管理专家共识》,旨在进一步提升高血压管理水平,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发布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主持。
高血压管理面临多重挑战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1.6%,控制状况不容乐观——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超过95%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头晕、头痛、失眠等临床症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源源教授强调:“高血压不仅表现为血压升高,还常伴随头痛、失眠、耳鸣、视力模糊等全身症状。这些残余症状会增加患者焦虑,加速疾病进展,因此必须全方位管理,实现血压达标、症状缓解和靶器官保护多重目标。”
高血压还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2019年中国高血压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259.99万例,较1990年增长112.72%。早期控制高血压,降低高血压导致的疾病负担,迫在眉睫。
优势互补 标本兼治 开辟整合医学新路径
近年来,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领域成效显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首次增设了“中医药在降压治疗中的应用”章节,表明中医药的地位与价值已获得循证医学和现代指南体系的认可。
孙宁玲教授介绍,路径制定汇聚了中医、心血管及高血压领域多位专家的智慧,基于中国高血压现状和调查结果,参考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临床研究进展,经多轮修订而成。“很多人对中药应用存在误区,此路径旨在让医生更好地将中西医真正融合,尤其帮助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实现中医药的合理使用。”
陈源源教授介绍了该路径的亮点内容。
构建完整的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陈源源教授指出,该路径适用于正常高值血压需要药物治疗者以及1级高血压及以上患者;有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特别适合伴有头痛、头晕、失眠、焦虑症状的患者。
指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多重优势。路径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除限盐、合理膳食等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外,推荐药食调理、传统功法和情志调节等中医养生方法。在药物治疗方面,西药主要包含6类降压单药及单片复方制剂(SPC),中药则推荐具有平肝潜阳等功用且有循证证据的中成药。
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路径。陈源源教授解释,建议血压正常高值或一级高血压伴有症状的患者进入路径。所有患者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未达标者可根据意愿和症状选择单独使用西药或中药。症状明显者,可优选具有相关适应证的中成药。她还补充道:“中药可单用或联合西药,尤其适合症状较为明显、希望综合调理、不愿服西药或西药不良反应明显的患者。”
多管齐下 共筑高血压管理完整体系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组织制定十部指南/共识。
今年分会将继续更新《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3版)》,系统阐述降压药物分类与使用原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权威依据。指南将结合中国循证证据更新推荐建议,纳入近5000篇国内高血压研究文献,更适合中国患者群体。
此外,《高血压患者高容量负荷的评估和管理专家共识》将进一步推动高血压分型管理理念落地,强调对高容量负荷这一特殊表型进行精准识别和管理,实现从“千人一方”到“个体化治疗”的转变。
在媒体提问环节,专家们一致认为,路径发布仅是起点,推广落地才是关键。孙宁玲教授强调,虽然基层使用中成药降压已很普遍,但用药方案还不够规范,这正是此次路径想要解答的问题,未来需要通过技术化培训和项目推动路径落地。马晓昌教授指出,近年来中医药历经了从经验科学到证据医学的巨大转变,取得了响当当的高质量循证依据,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的合理应用。陈源源教授表示,该路径有助于基层医生更准确地使用中药,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良地教授提出,改善症状是中医药推广的重要抓手。未来该路径的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收集临床数据,并通过长期随访验证中医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作用。
结语
多部指南/共识相互补充,将有效提升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构建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完整体系。期待此诊疗路径能够在临床广泛应用,真正实现患者“血压达标、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综合管理目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北大口腔专家团队赴凤县开展义诊活动,助力基层口腔健康提升
2025-09-12 -
new融合中西 精准管理:三部指南/共识共推高血压防治新格局
2025-09-12 -
new一带一路甘新青三省区睡眠医学研讨会在兰举办 共促区域睡眠健康事业发展
2025-09-08 -
new直播预告 | 传承国药经典 弘扬御药精神 细说苏合香丸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2025-09-07
-
摄影故事征集 | 将心内科的瞬间温暖绽放
2020-12-01 -
规范管理,推进实施——中国VTE防治大会暨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年度进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9-10-22 -
雄安论坛|图片花絮②
2018-11-19 -
雄安论坛 图片花絮
2018-11-14
-
e路有你 联抗慢病丨2021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收官
2021-09-24 -
福建:龙岩市第一医院3名最美逆行者出征!请平安归来!
2020-01-26 -
规范管理,推进实施——中国VTE防治大会暨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年度进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9-10-22 -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最新发布:有效生物安全防护指南--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试行第一版)
2020-01-30 -
新冠疫情下的“影像幻影”——放射技师一线战斗纪实
2020-02-24 -
2020姑息大会开幕|凝心聚力,推动中国支持与康复诊疗事业勇攀高峰
2020-10-20 -
摄影故事征集 | 将心内科的瞬间温暖绽放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