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生死时速25分钟!山西长治市中医医院深夜抢救高血压危象患者,技术与仁心守护生命防线

时间:2025-09-15 18:04:08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作者:张华 刘翔 杨蕾 阅读: 32921

       近日凌晨,长治市中医医院急诊大厅内,一场与死神竞速的抢救战在冷白灯光下悄然打响。55岁的史先生因高血压危象被紧急送医,240/169mmHg的凶险血压值、突发的室颤危机,让值班医护团队开启了25分钟的“生死时速”,最终以精准处置与温情守护,将患者从生死边缘拉回。

       凌晨急诊:凶险病情打破子夜宁静

       凌晨3时许,长治市中医医院急诊大厅静得能听见灯管嗡鸣,冷白灯光在瓷砖地面铺成薄霜。当载着史先生的平车推入抢救室时,监护仪的尖锐报警声瞬间打破沉寂——屏幕上240/169mmHg的血压数值,让从业十余年的值班护士王宁指尖骤然收紧,“这是我见过最凶险的高血压危象”。

       此时的史先生眼睑肿胀几乎遮住瞳孔,全身呈凹陷性水肿。为避免血压测量误差影响诊疗判断,王宁半跪床边,左手托住患者浮肿手腕,右手精准将袖带对准肱动脉复测;护士田文静则敏锐捕捉到患者下意识抓挠颈部电极片的动作,轻声安抚后迅速更换低致敏电极片,这一细节被护理部主任评价为“专业与关怀的完美结合”,为后续抢救筑牢基础。

       千钧一发:多学科协作化解骤停危机

       凌晨4时50分,抢救室里的紧张氛围骤然升级——监护屏上突然出现尖锐的室颤波,患者生命体征濒临崩溃。王宁几乎没有思考,立刻跃上抢救床展开胸外按压,“01、02、03……”清晰的计数声中,按压深度始终精准控制在5—6厘米,为心脏复苏争取关键时间。

       呼吸急诊主治医师梁凯峰同步面临关键抉择:患者气道严重水肿,若使用常规7.5号气管导管,极可能造成气道撕裂。凭借丰富临床经验,他果断选择6.5号细导管实施插管,这一决策后来被证实成功保护了患者气道,为后续治疗打通“生命通道”。在医护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室颤危机在短时间内得到化解,患者心跳逐渐恢复平稳。 

       温情守望:细节护理护航康复之路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ICU百叶窗时,护理团队的守护仍在延续。护士常婷婷紧盯去甲肾上腺素泵速,0.01μg/kg/min的细微调整都被精准记录;护士长冯苗苗用“股票走势图”向家属通俗解释血压变化,“我们要让血压像平稳着陆的股票,避免大幅波动”;团队成员还反复演练翻身动作,既防止患者出现压疮,又保护除颤后的胸壁。 

       当史先生成功脱离呼吸机,因无法说话而在床单上反复划动手指时,护士李波立即递上沟通图册,患者颤抖的指尖最终停在“谢”字上,瞬间让病房陷入温暖的寂静。康复阶段,康复科护士吴丽曦创新使用“糖尿病肾病饮食转盘”帮助患者调整饮食,急诊科此前优化的抢救车布局,更让肾上腺素抽取速度提升1.3秒,这些细节里的“护理智慧”,成为患者康复的重要支撑。

       生命回响:技术与仁心书写医患温情

出院前夕,糖尿病专科护士李晶用橡皮筋为史先生演示血管压力原理:“您的血管就像过度拉伸的皮筋,后续一定要规律控压。”史先生突然问道:“那天晚上,是不是有人一直握着我的手?”

       原来,在25分钟的抢救过程中,王宁、田文静等至少三位护士轮流握住他浮肿的手——这双手既是生命体征的监测点,更是传递温暖与信心的桥梁。“当时就想让他知道,我们一直陪着他。”参与抢救的护士回忆道。 

       如今,暮春风光穿过医院连廊,紫藤花架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铜牌熠熠生辉。这场深夜里的25分钟抢救,不仅是长治市中医医院医护团队专业技术的集中展现,更以“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不忽略每一个细节”的仁心,书写了医患携手守护生命的温暖篇章。


责任编辑:杜焕朝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