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儿童发热热点问题,呼吁构建中西医融合的科学诊疗照护新体系
2025年9月20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委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西融合研究发展委员会、中西融合大讲堂共同策划的“宝贝港湾新闻会客厅”在第五届中西融合儿童健康大会上举行。本次活动得到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妇女儿童关爱工程的公益支持,以“打破儿童发热认知鸿沟,共建科学诊疗照护体系”为主题,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副总编王君平主持,邀请了多位中、西医及药学专家,与到场的新闻媒体记者展开深度对话。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在儿童发热的诊疗与家庭照护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宝贝港湾新闻会客厅”特别聚焦儿童发热热点问题,旨在通过跨学科对话,呼吁推动建立从医院到家庭、从城市到乡村、从西医到中医、从内治到外治的立体化、规范化儿童发热诊疗与家庭照护体系。
建立科学照护标准,弥合医患“认知鸿沟”,加强基层诊疗建设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委会申昆玲主委指出,在儿童发热诊疗中,医生的专业判断与家长的治疗期待常常存在差异。许多家长因“发热恐惧症”而迫切要求用药,这背后反映出规范的儿童发热家庭评估与照护标准的缺位。她强调,应尽快建立科学的儿童发热家庭评估与照护规范,帮助家长合理判断病情、正确护理与用药。
她同时提醒,城乡之间的诊疗水平差距依然突出,不仅基层儿科资源不足,分级诊疗也尚未落地到位。应持续加强基层儿科能力建设,通过培训与医共体协作提升水平;同时制定明确的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标准,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儿童发热诊疗服务网络。
物理降温要适度,科学护理和中西医协同诊疗是关键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委会马融主委指出,许多家庭在护理儿童发热时依赖物理降温,但普遍存在误区。例如退热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常被认为“越冷越好”,但事实上不仅难以发挥真正的退热作用,反而不利于儿童康复。尤其是广为应用的退热贴,实际上退热效果有限。
他强调,儿童发热护理的核心目标应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而非单纯追求体温下降。除了合理使用中、西药物外,还可科学应用中医外治法。比如中医的“退热贴”属于穴位贴敷疗法,与单纯的物理降温贴有本质区别。当患儿尚不符合解热镇痛药使用指征时可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或在高热使用退烧药的间隔期,解热镇痛药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往往能减少“体温反弹而无法用药”的困境,使退热过程更平稳。
他同时指出,社会上仍存在中医药被视为“辅助”的误解,本质上是对中西医两种医学范式的认知偏差。西医强调精准靶点、起效迅速,而中医则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为核心,优势在于防治结合、综合改善、促进康复。他呼吁,中西医应坚持“并重”、“协同”的定位。此外,也要用现代科学语言与循证研究阐释中医药价值。
儿童解热镇痛药使用存误区,呼吁构建全链条用药安全保障体系
江西省儿童医院陈强教授指出,在儿童发热的对症治疗中,解热镇痛药的不合理使用仍较普遍。家庭常见的误区包括:发热后马上用药,忽视体温分级和原发病治疗;剂量和方法错误,随意加量、缩短间隔或交替用药;此外,许多家长把发热等同于细菌感染,擅自合用抗菌药物。临床处方中,也存在适应证把握不当、剂型选择不合理、忽视禁忌与合并用药风险等问题。他强调,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院内处方—药店售药—家庭用药”全链条补齐短板。各级学术组织应制定通俗易懂的标准化用药指引;医院要加强药事服务和用药指导;最后,应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让西医同道更多了解中医药,为家长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选择。
与此同时,面对“育儿博主声量大、专业医生科普声音弱”的现象,医生和学术机构也要善用短视频、直播等新传播形式,既保持专业性,又增强影响力,与社会传播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发热用药认知。
以循证研究与标准化路径研究,推动中医外治法在儿童发热中的科学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雪峰教授指出,中医药在儿童发热管理中强调整体调节与扶正祛邪,临床应用时需以辨证为基础,根据不同证型,需选用不同的用药。而中医外治法如小儿推拿、穴位敷贴和药浴等,因操作简便、儿童接受度高,已成为改善发热患儿舒适度的有效手段。目前,尽管这些方法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但仍需通过高质量循证研究明确其疗效与适用范围,并建立标准化临床路径,例如按体温分层和病情分级,明确外治介入的时机与方式。同时,应加强中西医协作与家长教育,推动外治法的规范化和安全使用。
儿童退热药研发迎“适儿化”创新,家庭用药须避重复与错配
天津药物研究院张铁军教授介绍,我国儿童药研发正在加快,近年来在剂型、口感与安全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口服溶液、颗粒剂、口崩片以及外用贴膏等“儿童友好型”剂型日益丰富,解决了吞咽困难与依从性差的问题。尤其是1.1 类创新药小儿牛黄退热贴,通过规范临床研究证实了疗效与安全性,为儿童发热提供了安全、有效、便捷的新选择。
本次“宝贝港湾新闻会客厅”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对话,集中回应了儿童发热诊疗与家庭照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展现了中西医协同、医药学科联动的共同愿景。儿童健康关乎民族未来,唯有汇聚学术、临床、药学与社会各界之力,推动标准、科研与科普三位一体并进,才能真正为我国儿童构建起安全、科学、温暖的诊疗与照护新体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聚焦儿童发热热点问题,呼吁构建中西医融合的科学诊疗照护新体系
2025-09-22 -
new深圳南山启动重点人群肝癌筛查 打造肝癌全流程管理体系
2025-09-13 -
09-082025
多元守护眼健康,创新技术产品亮相CCOS2025
-
new第四届中国肥胖大会(COC2025) 开幕 形成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体重管理“中国方案”
2025-08-22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2022年度珠江肝胆专科医疗联盟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2-09-27 -
“胰”起向未来!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干预方式专题研讨会线上召开
2022-05-31 -
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是时代所需!2022年度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2022-01-11 -
詹启敏院士:便捷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服务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1-11-29
-
生物治疗:修剪枝蔓 力促健康成长
2017-09-22 -
第四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专题
2020-09-06 -
聚焦房颤“前沿与创新”,共同推动房颤事业发展|第21届心房颤动论坛(7.7·大连)开幕
2023-07-10 -
聚中国智慧,绽放慢乙肝临床治愈新梦想
2023-05-16 -
“三潮汇聚 勇立潮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深圳发表演讲
2023-07-18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专家提醒:未病先防 积极合理接种疫苗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