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山西省卫健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 专家详解秋分养生与疾病预防

时间:2025-09-22 19:39:55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作者: 阅读: 44469

       9月22日,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新闻发布会,聚焦秋分时节民众关心的中医养生、疾病预防、体重管理等健康热点,邀请多位领域专家现场解答记者提问,为公众送上针对性健康指导。

       发布会上,山西省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张莉首先解读秋分养生要点。她指出,秋分作为昼夜平分、寒暑交替的关键节点,“燥”与“凉”是核心气候特征,降水减少、湿度下降导致“秋燥”明显,气温波动与早晚温差也会直接影响身体状态。她强调,秋分养生需遵循“顺应节气、动静结合”原则,饮食以“润”为主,穿衣以“稳”为要,可通过饮食调节、科学穿衣、穴位按摩等方式助力身体平稳换季,降低呼吸道疾病风险;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更需注重细节防护,顺应秋季“收敛养肺”规律,提升自身正气。

       针对秋季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的问题,山西省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张康玉分析了三大诱因:一是秋季温差大,儿童呼吸道黏膜调节功能未成熟,难以适应冷暖变化,抵抗力下降;二是气候干燥使呼吸道黏膜变干,纤毛运动能力减弱,易受病菌与过敏原侵袭;三是秋季鼻病毒、腺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传播活跃,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增多,过敏体质儿童易诱发相关疾病并继发感染。她同时给出预防建议:科学穿衣,根据温度与活动情况及时穿脱;增强免疫,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与蛋白质的  食物,补充维生素D;养成良好习惯,每日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避免儿童被动吸烟。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内10病区主任董晋则针对秋季冠心病患者增多的现象作出解读。他表示,秋季气温下降、气候干燥、温差大,易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血压波动,加之秋景引发的情志不畅,均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他详细介绍冠心病典型症状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紧,持续3-5分钟;若出现持续性胸部压迫感、左肩部放射性疼痛、全身冒冷汗等症状,且持续超30分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需立即保持安静并呼叫120。预防方面,他建议做好保暖、保持饮食清淡与情绪平和、适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冠心病家族史人群需按时服药,必要时加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 

       秋季过敏性鼻炎患者增多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由山西省人民医院和平院区急诊科主任牛凯讲解。他提到,秋季杂草花粉致敏性强,“雷暴哮喘”便是花粉被雷电打碎成微粒后进入气管诱发。预防需从五方面入手:减少户外活动,关好门窗并使用空气净化器、加湿器;佩戴防护目镜与口罩;使用花粉阻隔剂保护鼻黏膜;外出后及时换衣、用生理盐水洗鼻;关注气象预警,备好西替利嗪、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急救药物。此外,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炼(选择花粉浓度低的时段)可增强抵抗力,他同时提醒,过敏性鼻炎难以根治,需科学治疗,切勿滥用网红鼻喷雾剂或感冒药。

       最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彦针对健康减肥给出专业建议。她指出,“减少主食甚至不吃”“只吃水果不吃饭”等常见减肥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前者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肌肉流失、酮症风险,后者会引发营养失衡、免疫力下降、肝脏负担加重。健康减肥需做到六点:坚持吃早餐,保证三餐规律;选全谷物为主食,增强饱腹感;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优选鸡蛋、牛奶、鱼虾等;适量摄入优质脂肪,如橄榄油、坚果;多吃蔬菜(每日500克,深色占一半)与适量水果(每日200-350克,两餐间食用);控制总热量,保证合理“能量缺口”。同时,还需规律进餐、细嚼慢咽、清淡饮食、少喝含糖饮料。


责任编辑:杜焕朝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