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纸短情长,锦旗与感谢信背后的“ 双向奔赴 ”

时间:2025-10-10 09:16:01来源:医师报作者:王帅 阅读: 361

       在医院这个承载生命重量的地方,总有那么一些瞬间,能穿透忙碌与焦虑,直抵人心最柔软之处。它们藏在一封封手写的感谢信里,映在一面面鲜红的锦旗中,更留在每一句真诚的“谢谢”之中。这些看似寻常的片段,真实记录着医患之间的信任、尊重与温情。

一场“ 因祸得福 ”的救治

       近日,一位64岁的患者在河北医大三院“ 码上说,马上办 ”平台写下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流露着劫后余生的喜悦与感动。该患者因酒精性肝损伤伴严重黄疸、凝血功能差,一度被外院下达病危通知。抱着一线希望,转入河北医大三院消化内科。

       医疗团队迅速制定保肝去黄方案,两天后患者的黄疸明显消退。在肝损伤情况稳定后,因为患者长期饮酒,属于癌症高危人群,科室李上医生建议他进行胃肠镜检查。起初患者认为自己肠胃并无不适,不需要做胃肠镜检查。经过再三沟通,患者最终同意。

       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肠镜发现一枚直径3厘米的结肠早癌息肉。“ 再晚一些,后果不堪设想。” 科室主任王军民亲自操刀,为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彻底切除隐患。患者术后三天即可进食,一周出院。出院之际,患者感激地说道:“ 一次住院解决两大问题,河北医大三院消化内科技术高、责任心强,让我重获新生!”

一次“ 加做 ”的CT

       9月4日下午5时,医学影像科依旧一片繁忙。一位家属焦急地出现在CT检查室门口,希望为病情严重、行动不便的患者“加做”一次检查——患者次日即将手术,时间刻不容缓。

       医辅人员王冀平第一时间查看情况后,迅速反馈给当班技师李博涵。李博涵立即与家属沟通,确认紧急需求后,科室当即协调资源,在不影响其他患者的前提下启动绿色通道,迅速安排CT扫描。过程中,医务人员耐心向等待中的患者及家属解释情况,也获得了众人的理解与支持。

       检查顺利完成,家属连声道谢。次日秋雨绵绵,他们特意送来锦旗。这不仅是一声谢谢,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是对医学影像科团队高效协作与人文关怀的最佳褒奖。

一份20天的坚守

        一位20岁的外地大学生,暑假期间因臀部肿物切除术后伤口感染,持续一个月未愈合。家属慕名找到甲乳疝外科冯文静护士长。冯文静细致评估伤口,制定科学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以极大的耐心向患者与家属解释护理流程,一点点化解他们的焦虑。历经20天精心治疗与护理,学生的伤口终于愈合,得以在新学期正常返校复课。

       临行前,患者和家属特意赶来医院,将一面锦旗交到冯文静手中。此时,正值河北省第十一期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在河北医大三院进行,来自各地的学员都看到了这一幕,他们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临床课,更是一次深刻的人文教育。

一支医护团队的守护

cccc9542-fe64-4ecb-bbea-ac7e0a9dd115.png

       2025年7月至8月,一位心衰患者在河北医大三院心脏血管外科住院期间,得到了多科室医护团队无微不至的守护,成为患者康复路上最坚实的力量。

        心脏血管外科李召彬医生,精准制定治疗方案,不厌其烦地解答疑问,始终以耐心和微笑缓解患者的焦虑;心血管二科陈涛医生,这位患者的“ 老熟人”,早在2019年就曾为患者实施过心脏支架介入手术,此次为患者进行搭桥手术更是精准稳定,令患者倍感安心;还有心脏血管外科乔军玲护士,她在患者术后多日未能排便、痛苦难忍时,毫不犹豫亲手为其使用开塞露,缓解不适。患者动情地说:“ 她把我当作亲人一样照顾,让我真正看到了白衣天使的模样。”

       这支团队用技术与关怀共织希望,让“医患同心”这四个字,有了最动人的诠释。出院之后,患者特意送来亲手所写的感谢信,字句恳切,承载着无尽的感动与敬意。

       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背后蕴藏着最真挚的情感表达,有“ 救命之恩 ”的刻骨铭心,有“ 细节之暖 ”的反复提及。透过这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河北医大三院人的医者担当,更是他们用专业与关爱在患者心中播下的希望种子,是医者仁心与患者信任碰撞出的永恒光芒。



责任编辑:李辉
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