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焦点争鸣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焦点争鸣/详情

七问日本《胃癌治疗指南》

不盲从 取其精华 促多学科协作

时间:2017-08-14 17:33:32来源:未知作者:徐建明 阅读: 803852

blob.png

日本第四版《胃癌治疗指南》已发布2年,该指南在引进一些新的证据的基础上,对七个临床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回答,这些解答对于临床开展多学科团队(MDT)的合作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近两年来,在国内的几次会议上,遇到一些外科医生,可能是因为看到日本出台的这七个问答,觉得有“指南”了,心里有底气了,所以开始介绍自己或团队对具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M1转移)的胃癌患者实施手术的“成功经验”。然而,这些专家可能未经过真正意义的MDT讨论,他们展示的“成功”的个案,可能会导致没有经验的外科医生盲从。作为一名消化道肿瘤内科的医生,有必要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对相关文献的追踪,阐述对七个问答的看法。

问题1:胃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有转移时,不作为胃切除的适应证吗?

指南推荐:局限No.16a2、b1的少数淋巴结肿大,不存在其他非治愈因素时,含伴有扩大清扫的外科切除的综合治疗可以选择性应用。

笔者思考:M1转移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手术治疗。在临床中,如果腹腔镜检查排除了腹膜转移,可根据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和大小、膨胀性生长还是局部浸润性生长、以及肿瘤生长速度的快慢,决定是否存在潜在手术的可能性。如果存在,应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术前新辅助化疗,观察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然后根据病灶是否能较长时间的稳定或缓解,再决定是否有进行根治手术的必要。

所以,对上述问题的答案应做一定的修改,如对于局限于No.16a2或b1的少数淋巴结肿大,不存在其他非治愈因素时,经过全身治疗后,如果转移淋巴结能获较长期的缓解,可选择包含伴有扩大淋巴结清扫的外科切除的综合治疗。

问题2:胃癌肝转移时有何治疗原则?

指南推荐:转移灶的个数少,不存在其他非治愈因素时,可采用包括外科切除的综合治疗。

笔者思考: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明显比问题1中的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要差。虽然现在影像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笔者认为临床对肝转移癌要进行手术切除,应该比上述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的手术更为谨慎,因为临床绝大多数患者在肝转移灶切除术后,生存期(OS)并无延长。只有很少数的病例,无论是同时性肝转移,还是原发灶切除之后出现的异时性肝转移,在接受肝转移灶的切除术后,患者OS才会得到延长。

所以,上述问题的答案应做进一步的限定和修改,如肝转移灶的个数少,不存在其他非治愈因素,经过全身治疗后病灶能获长期缓解时,可选择包括外科切除的综合治疗。

问题3:腹腔内冲洗细胞学诊断阳性(CY1)胃癌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原发灶能切除的CY1病例推荐什么样的化疗方案?

指南推荐:不存在其他非治愈因素时,可以采用包括标准手术的综合治疗。原发灶已被切除时推荐 S1 单独疗法。

笔者思考:此问题中的CY1不包括腹膜转移的患者。因为CY1患者腹膜转移的风险极高,以往的研究多数认为,手术达不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所以一般不主张行原发肿瘤切除+D2根治术。

近年来,由于全身化疗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发展,应用于术前、术中、和术后辅助治疗有一些阳性结果的报道。

所以,虽然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还不够充分,在排除其他非治愈性因素的情况下,对于CY1胃癌患者,可尝试胃癌根治性手术。但如果存在腹膜转移,即使是P1,患者的预后更差,应首选全身治疗和腹腔灌注化疗。

问题4:术后辅助化疗中或结束后早期(6个月以内)复发,可推荐哪些化疗方案?

指南推荐:尚无确定的方案,但6个月以内复发的病例行二次治疗时多选择非S1 单药的方案。

笔者思考:日本ACTS-GC研究和韩国CLASSIC研究,相继确定了单药S1和XELOX联合方案在Ⅱ、Ⅲ期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地位,所以S1为日本胃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

然而,我国肿瘤内科医生会结合上述两个临床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术后分期等因素选择辅助治疗方案。如年老体弱、Ⅱ期(Ⅱa,Ⅱb)多考虑S1单药;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者,多考虑XELOX方案。

问题5:严重腹膜转移不能经口进食或伴有大量腹水的病例,应推荐哪些治疗方法?

指南推荐:依全身状态慎重决定化疗的适应证。尽可能选择毒性小的 5-FU和紫杉醇。

笔者思考:此问答很符合中国肿瘤内科医生的临床实践。国内一般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既往治疗的方案,选择5-FU或紫杉醇单药或联合给药。只是在紫杉醇的使用上,国内多推荐每周给药的方案,这样可以在保证剂量强度的同时,有效降低毒性。

问题6:对高龄者肿瘤不能切除或胃癌复发患者推荐的化疗有何方案?

指南推荐:对全身状态好者推荐S1+顺铂,但要充分注意毒副反应。根据情况也可以用S1单药治疗。

笔者思考:此问答推荐的S1+顺铂方案主要是根据SPIRITS研究结果。高龄患者是选择联合治疗,还是S1单药治疗,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脏器的功能和生理年龄来决定。

另外,临床需注意原发灶切除与否对顺铂方案的耐受性,尤其是近端胃癌在根治术后对顺铂的胃肠道毒性反应。

问题7:HER2阳性胃癌患者进行二次化疗时推荐哪种化疗方案?

指南推荐:推荐紫杉烷类抗癌药或伊立替康。未用过曲妥珠单抗的患者,二次化疗的方案应用紫杉醇(每周1次)联合曲妥珠单抗或有效。

笔者思考:对于HER2阳性胃癌,ToGA研究已经确认了氟嘧啶类药物+顺铂联合曲妥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地位。对于胃癌的二线治疗,紫杉醇或伊立替康得到多数国家的认可。对于一线未使用过曲妥珠单抗治疗的 HER2阳性胃癌,尚无充分证据。目前在临床中,对于一线未使用过曲妥珠单抗治疗的 HER2阳性胃癌,往往在二线与化疗方案联合使用。

微信图片_20170713101602.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new液体复苏过量 OR 不足 如何平衡?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进展研讨会在线上召开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急性胰腺炎( AP)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也是易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 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其中,重症胰腺炎(SAP)被称为“生命杀手”,死亡率高,让人谈之色变,如能早期积极有效处理对预后有明显的的改善。 《 重症急性胰腺炎预防与阻断 急诊 专家共识 》 指出, 在胰腺炎早期 ( 特别是前 12~24小时)液体支持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尽早阻断由于毛细血管渗漏等导致的组织灌注下降,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11月17日,由《医师报》胰腺炎专栏主办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进展研讨会在线上召开,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王刚教授主持会议并表示,研讨会由大会主席、清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北京长庚医院王仲教授发起,围绕《重症急性胰腺炎预防与阻断急诊专家共识》中液体复苏推荐内容,结合最近热门的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WATERFALL研究,邀请多学科专家一起参与讨论,探讨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希望能为临床带来一些启示。 警惕患者液体过负荷 WATERFALL 研究关键点值得商榷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倪海滨教授指出,该研究在液体复苏 checkpoint 值得商榷 。 第一, 今年发布的 《 重症急性胰腺炎预防与阻断 急诊 专家共识 》 中提出 , 轻中型急性胰腺炎应关注转化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在临床诊治中应 6 ~ 8 h 进行相关指标的评估。而该研究中急性胰腺炎的评估时点在 24 h 后 , 是每 24 h 评估一次,不能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普遍应用。 第二, 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是炎症反应导致的毛细血管渗漏,因此早期液

    2022-11-21
  • 08-302022

    “芳香温通”理论在冠脉动脉微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探析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研究显示,在具有心肌缺血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非阻塞性病变的患者中,CMVD的发生率约为45%~60%,可见CMV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冠状动脉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不同于心外膜下冠状动脉,治疗冠心病的传统有效药物难以作用于CMVD。 中医对CMVD的认识 古代文献并无“冠脉微血管疾病”之说,但根据CMVD的症状,亦可归为“胸痹”、“心痛”的范畴。国医大

  • 08-302022

    “芳香温通”理论在冠脉动脉微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探析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研究显示,在具有心肌缺血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非阻塞性病变的患者中,CMVD的发生率约为45%~60%,可见CMV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冠状动脉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不同于心外膜下冠状动脉,治疗冠心病的传统有效药物难以作用于CMVD。 中医对CMVD的认识 古代文献并无“冠脉微血管疾病”之说,但根据CMVD的症状,亦可归为“胸痹”、“心痛”的范畴。国医大

  • new远离皮疹、瘙痒困扰 AD长治才能久安!

    2021 年开始,中国康复医学会专家发起,设定 5 月为 “ 特应性皮炎( AD )关爱月 ” ,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 AD ,掌握 AD 的诊疗知识与技能,助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4 月 30 日,在

    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