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发布
目标温度持续时间应至少24 h,核心温度控制在32~36℃
心脏骤停是全世界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罹患数百万人。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是其唯一救治措施,但救治成功率低,出院生存率<7%,神经系统损伤是其主要致死和致残原因 。“治疗性低温” ,国内习惯称为 “亚低温”是为了减轻患者神经系统损伤而进行诱导的轻中度低温(32~34℃),是心脏骤停患者经过CPR恢复自主循环(ROSC)后进一步脑复苏治疗的最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唯一被临床证实能够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和神经功能恢复的方法。心脏骤停后目标温度管理(TTM)就是应用物理方法把体温快速降到既定目标水平,并维持在恒定温度一段时间后缓慢恢复至基础体温,并且避免体温反弹的过程 。
在国外,TTM已经成为心脏骤停患者ROSC后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应用。所以希望通过制定心脏骤停后TTM专家共识让更多的国内同行将TTM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服务于心脏骤停患者。为此相关急诊医学专家就此制定了《心脏骤停后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具体推荐要点如下。
★ 不论是否是心原性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患者如果经过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后仍昏迷,均应尽早进行目标温度管理。
★ 目标温度管理时低温脑和全身性保护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脑代谢、保护血脑屏障等多方面。
★ 目标温度管理没有绝对禁忌证。严重的感染以及感染性休克、难以控制的出血、顽固性休克均是相对禁忌证。
★ 目标温度管理的根本是温度控制,国内外常应用体表降温和血管内低温温度管理系统。
★ 目标温度管理开始越早越好;但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经过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后,不推荐常规即刻输冷盐水低温治疗。
★ 对于心脏骤停后进行的经过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后,核心温度应控制在32~36℃之间一个恒定的目标温度。
★ 目标温度的持续时间应至少24 h。
★ 复温速度应该控制在0.25~0.5℃/h,复温后也应该把核心体温控制在37.5℃以下,至少维持到复苏后72 h。
★ 关注目标温度管理诱导期、维持期、复温期各时间段目标控制管理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并发症风险等。
★ 在进行目标温度管理时应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和积极的对症处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专家解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李春盛教授介绍,临床上通常将低温划分为四种: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 (28~32℃)、深度低温 (17~27℃)和超深度低温 (0~16℃)。
低温应用于临床已有200多年历史,常应用于颅脑手术和颅脑外伤患者。最早关于低温治疗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是在20世纪50年代,Wiliams和Sepncer 报道了4例心脏骤停患者因接受低温(30~34℃)治疗而获得较好的预后。
但随后的研究多以中深度低温治疗为主,且存在严重并发症,导致该方法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少。
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试验发现,轻中度低温 (32~34℃)治疗也可以改善神经功能预后,且不良反应较深度低温明显减少。
李春盛教授表示,2002年两项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轻度低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报道之后,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在2003年推荐 “对于初始心律是室颤的院外心脏骤停成年患者,ROSC后但无意识的应降温到32~34℃并持续12~24h;这样的降温也利于院内的心脏骤停”。
类似建议写入《201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年 Holzer 在报道一例 ROSC后仍昏迷患者进行的低温治疗中首次提出了TTM概念。
2013年一项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进行 TTM的前瞻性大样本 RCT研究发现目标温度33℃和 36℃两组患者有相似的病死率和 180d神经功能预后。
《201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和协同指南一起发表的 “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高级生命支持工作组的推荐声明”建议:ROSC后仍昏迷患者进行TTM,目标温度控制在32~36℃之间的一个恒定值。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2-172025
八家学协会共同发布心脏置入式电子设备合理应用标准,用好心电设备 守护心律健康
-
new《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正式发布
2023-04-09 -
03-132023
2023年春季成人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
【编者按】 自 2023 年春季以来,流行性感冒发病在我国各地呈上升趋势,本病属于中医“疫病”“时行感冒”范畴,中医药在减轻、消除流感症状、缩短病程方面疗效显著,为有效防治当前春
-
newCACA技术指南精读巡讲
2023-02-13
-
CACA技术指南精读巡讲
2023-02-13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发布
2019-07-26 -
简单路径 打通高血压指南实施最后一公里
2019-02-21 -
全程管理 让艾滋病患者在有效治疗下长期、有质量生存
2018-12-23 -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解读
2018-11-13
-
2023年春季成人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
2023-03-13 -
《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正式发布
2023-04-09 -
【指南与共识】女性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2022-08-02 -
CACA技术指南精读巡讲
2023-02-13 -
良性前列腺增生指南权威解读:重视全病程管理,让指南走向基层服务临床!
2022-06-25 -
重磅!9部全国肿瘤放疗质控指南在深发布(附指南下载地址)
2021-12-27 -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解读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