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律师视点
当前位置:首页/ 维权/律师视点/详情

医生收红包 尴尬靠司法破解?

时间:2017-09-07 11:03:20来源:未知作者:冯立华 阅读: 163963

2015年7月30日,沈阳网以《医生收1万元红包即判有期徒刑》为题,报道了沈阳市检察院对医患红包现象的一些观点及做法。“一些医务人员利用开处方、主刀的权利,或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排期、病房分配时收取患者或患者家属的红包。还有一些医务人员收取医药厂家、代表的回扣。”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贺文武介绍说,医务人员的这种行为构成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早在2014年5月1日,国家卫计委就明确提出,要求二级以上医院与住院治疗患者签署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书。这个要求当时引起医疗行业的一片质疑,认为是对医生的侮辱。

收红包=受贿罪?

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受贿罪的定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定罪的标准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要求这几个条件同时具备。从医疗行业来说,医生在主体上可以划归“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职务上的便利指的是掌握的医疗资源,如床位、手术机会等。而为他人谋取利益,一般是指给患者优先使用这些医疗资源的机会。

是否犯罪看行为

医生收红包后的反应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情况:提供了优于其他患者的待遇。如提前获取住院床位、提前手术等。

第二种情况: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并没有特殊照顾患者。

很明显,第一种情况符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更符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条件,如果再加上“数额较大”,那么收红包的行为就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了。而第二种情况,由于不具备“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基本条件,而不能按犯罪处理。当然,这种行为会违反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可能会有纪律类的处罚,但是与犯罪不相干。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收红包行为司法都会介入。而司法机关似乎也只是想制止而非 制裁这一现象。至今尚未见到有医生因为收红包而获刑的新闻,似乎可以反映司法机关的这个目的。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new抗击新冠 医院接受社会捐赠七大要点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各医疗机构都积极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来,取得了一定效果和成绩。但在防控过程中,一些医疗机构也遇到了关于捐赠的相关问题,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刘凯律师整理了有关问题并进行了统一解答,供医疗机构参考。

    2020-03-05
  • new中医开西药符合规定

    现有法律并未明文禁止中医开具西药

    2018-01-18
  • 04-042019

    认知障碍老人的权利

    84岁的程女士,因“记忆力下降5年,睡眠差、情绪不稳2月”入院。既往4年膝骨关节病病史,需要借助拐杖或助步器。住院治疗明确诊断:阿尔兹海默病(轻度),经治疗睡眠改善。但最近程某情绪低落、心情比较差,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事件:老伴过世,程某只有一个儿子,程女士觉得每次儿子仅是形式上探望、探望时间短、没有感情交流;程某想出院,但房子被出租了,儿子认为

  • 04-042019

    患者权利和义务不容忽视

    律师观点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患者及家属闹医或霸院的案例一直难以得到控制,一方面反映医疗工作和服务质量不足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我国目前对患者权利和义务的立法与宣传不足;更反映行政执法缺乏依据,难以执法,以及该违法行为未成为社会一致遣责的对象,几乎为零成本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有的文件之中对于医师和医院的规范要求众多,以致社会各界包括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