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临床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临床指南/详情

《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即将发布(上接第17版)

时间:2017-09-07 16:37:34来源:未知作者:于伟 阅读: 73908

关注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

出现的特定问题

新指南以表格的形式非常直观地列出了肿瘤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关注的、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诊断初期、积极治疗期、积极治疗结束后、疾病进展期、生命终末期和居丧期)出现的特定问题和推荐为患者提供的心理社会肿瘤学服务。本次节选了这一表格中关于诊断初期的内容,在这部分表格中,呈现了在诊断初期肿瘤临床医护人员医生应关注患者哪些心理社会问题并如何提供相应的帮助(表1)。

blob.png

共情促进良好医患关系

增加患者满意度

1909年,Edward Titchener首次提出,共情(empathy)是“一个把客体人性化的过程, 感觉我们自己进入别的东西内部的过程”。临床医生在咨询开始阶段要使用开放式提问,给予共情和善于澄清患者话语里的线索,这样会更容易识别出患者的心理痛苦。虽然这项研究是在家庭医生中开展的,但是这些有成效的医患沟通技巧同样适用于肿瘤临床。

Lelorain的一篇关于医疗人员共情与肿瘤患者结局的系统综述显示,共情会增加患者满意度,减轻肿瘤患者痛苦。本综述纳入的研究基本都是从患者的角度来评价共情,缺乏来自医生的评价,这对理解医患间共情的全面性有所影响。

在一项评价医生的共情对患者焦虑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123例乳腺癌患者和87例非患癌女性)中,相比对照组,干预组会观看40 s“增强共情”的视频,视频里医生认可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支持和陪伴,澄清患者的情绪状态,触摸患者的手以使患者感到安心,研究结果表明,观看完“增强共情”视频的受试者,其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仅40 s的增强共情,却有显著改善焦虑的效果。这项随机对照研究澄清了共情对于焦虑的作用,但是研究样本局限于文化程度较高、收入较高的白种人,对于结论的推广性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一篇关于共情应对医患关系的综述显示,共情能力有利于医务人员做出有助于患者的适当反应,促进医患关系,利于患者的临床结局,是医护人员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果医护者能够给患者更多的情绪认知关注和共情反应,将有助于建立合作、和谐的医患关系模式。这篇综述主要是关于所有医患关系,但不是只针对于肿瘤患者。目前国内关于共情与医患沟通尚无实证性研究。

指南推荐,临床医生在与患者沟通中应该注意共情在开始时使用开放式提问,了解患者的感受,在交流中恰当的使用适合患者的非语言交流(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肿瘤患者的痛苦筛查

和综合评估

目前对肿瘤患者进行痛苦筛查的工具包括症状筛查、心理社会问题筛查及痛苦来源筛查。

美国医学研究所建议,痛苦筛查工具应综合识别引起痛苦的各种问题和担忧。所选筛查工具应该有效、稳定,并且对于临床工作人员来说简便易行,可通过临界值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痛苦,并能同时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躯体症状、情绪负担及社会问题等,且能评估患者上述症状的严重程度,这样能够动员其他专业的人员有效地对患者的痛苦状况做出应答。

blob.png

肿瘤临床工作人员应该保证对所有的肿瘤患者进行痛苦筛查,尽可能每次就诊应进行痛苦筛查,至少在病程的关键时间点应给予痛苦评估(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并应使用推荐量表对肿瘤患者的痛苦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表2)。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