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吗啡医疗纷争案赢了

媒体搭台 专家引领 行业声援: 掀吗啡使用新篇章

时间:2017-09-28 10:16:00来源:未知作者:陈惠 阅读: 70034

blob.png

医师报讯(记者 陈惠)时至今日,《医师报》仍然能收到肿瘤界、法律界发来的针对“吗啡纷争案”的专业意见,读后心得;肿瘤界的各大会场都能听到关于“吗啡纷争案”的后续讨论……

8月21日,“再论‘吗啡使用的临床与法律问题’研讨会”在《医师报》社召开,“吗啡案件的圆满成功具有历史意义!应该把这个讯息广泛洒向人间!”89岁的中国科学院韩济生院士,为我国疼痛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在听取了大家关于吗啡案整个过程的汇报和分析时,一度潸然泪下。他深知这次胜诉包涵了太多的不容易和不放弃。

一纸诉状令人心寒

2016年,患者家属以“使用吗啡过量导致严重呼吸困难,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为由,将陆军总医院告上法庭。10天的悉心诊治换来的竟是一纸诉状,令人寒心的同时也产生畏惧。

更让更多医生难以接受的是,某司法鉴定所出具法医临床学鉴定意见书称,在患者危重情况下“医院超剂量、多次对患者使用吗啡注射液,导致患者死亡”。即司法鉴定医方“应用吗啡不够慎重”,存在过错。

该鉴定结果引发肿瘤界热议,当事医生认为当时使用吗啡是正确的治疗措施、程序规范,也对患者家属进行了充分告知。希望《医师报》能组织一场研讨,厘清原委。

研讨形成专业意见

2016年10月20日,由《医师报》社主办的“晚期肿瘤患者吗啡使用的临床和法律问题”专家研讨会举行。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刘端祺教授、时任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杰军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樊碧发教授等全国十余位业内顶级专家共同参与研讨。

首期报道刊发后,业界对吗啡的临床应用产生了热烈反响,分别从医学、人文和法律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医师报》连续7期近10个版面报道,形成专业指导性意见。

医方胜诉  再论研讨

2017年5月17日,法院判决:某司法鉴定所的法医临床鉴定意见不予采信,驳回原告要求陆军总医院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全部诉讼请求。原告并未上诉,这意味着一审判决结果成为最终审判结果。

8月21日,“再论‘吗啡使用的临床与法律问题’研讨会”在《医师报》社召开,来自医学界、法律界、传媒界的近40位嘉宾围绕吗啡案经验教训、吗啡临床应用、诊疗规范等方面,经历了5个小时的激烈思想碰撞。与2016年10月20日“晚期肿瘤患者吗啡使用的临床和法律问题”专家研讨会的沉重气氛不同,这次会议气氛轻松活跃。

正如《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介绍,自2016年“晚期肿瘤患者吗啡使用的临床和法律问题”专家研讨会之后,《医师报》持续一年多针对吗啡案件前后发布了20多次报道,有50多人次的专家参与撰稿,最近一篇文章在《医师报》官方微信平台上获得了超记录的4万医生的阅读。这场胜利又何尝不是一剂‘治疗医生心痛的吗啡’。”张艳萍说,案件带来的启示,应无限放大,提醒临床工作者能够大胆规范地使用吗啡。

吗啡案件已然成为医疗纠纷的典型案例,它的胜诉得益于医疗界专家的奔走呼吁、法官的公正、法院和媒体的担当等方方面面。

专家观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这一个战役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社会风气的转变,需要长期持续努力。医患互尊,风清气正!合理用药,社会受益!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樊碧发:若是判决成立,那么吗啡的医疗使用将倒退N多年,是不是要成为国际的笑话?吗啡医疗纠纷案的圆满结局,对国内有关阿片类药物在治疗疼痛患者的临床应用中起到了具有法律意义的保护作用。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王杰军:洗刷吗啡污名的工作还要继续做下去,要在医生群体里普及基本知识。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中心主任李金祥:如何规范化使用吗啡是医学界乃至社会都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案的胜利告诉大家,在治疗晚期肿瘤患者上,吗啡并不可怕,吗啡功不可没,本案的胜利将掀开吗啡使用新篇章。

山东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刘波:对吗啡临床应用的探讨,至少使三方获益:一是医生,今后医生在使用吗啡时有了更有力的后盾保障;二是法律界和法官,将来在评判医疗案件时,借鉴业内专家的意见至关重要;三是患者,医生不仅要做学术,还要向患者做科普宣教。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某庭长:医疗纠纷案件是所有民事案件中非常特殊的一类案件,对我们来说是重中之重,一方面是因为专业性极强,另一方面,需要在《侵权责任法》下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此次吗啡案件关系到今后如何应用吗啡、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可能要承担的风险等。因此,法院的判决具有示范性效果,不仅对医疗界产生影响,还带有很强的社会导向性,影响深远。

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陆军总医院原肿瘤科主任刘端祺教授:《医师报》是我们医师自己的报纸,我们想就此事发声,通过专业讨论、报道引起业内同行关注。对于吗啡案的胜诉备感欣慰,我感到那种医院“一上法庭就赔钱、一死人就输理”的不正常局面应该可以结束了。

blob.png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