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深度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深度报道/详情

透过魏则西事件 看生物治疗生死劫

时间:2017-10-19 11:01:59来源:未知作者:本报记者 张雨 阅读: 91974

魏则西,一个被滑膜肉瘤夺取年仅21岁生命的大二青年。或许就连他逝去的灵魂都没有想到,他的离世竟触痛了我国医疗卫生界众多的敏感神经,甚至是整个社会敏感的神经。

无论是科室承包、百度竞价排行、莆田系还是生物治疗,每一个问题都是那么严峻。抛开其他问题不谈,本文只讨论生物治疗。

由于魏则西将“DC-CIK”这种生物免疫治疗技术视作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抱以了最大希望。然而事非人愿,这显然不是压死魏则西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成为了压死生物治疗、科室承包、百度竞价排行、莆田系等的最后一根稻草。

单就生物治疗本身而言,在“魏则西事件”后,无论是网友还是一些媒体都开始质疑这种并不是很主流的治疗技术。其中更不乏“生物治疗就是个大骗子”、“生物治疗一点用都没有”等言论。

“真的好痛心啊!怎么能这么说呢?”来自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李宁教授在听到这些言论的时候被震得瞠目结舌,“生物治疗技术现在很多医院都在开展,虽然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但我们周围确实不乏成功的案例,甚至有肿瘤治愈的。”

事件还未平息,5月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关于规范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和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违规医疗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同时,根据此次会议重申的内容,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在2015年施行最新规定中,属于临床研究,不能进入医疗临床应用。目前全国30余家曾宣传开展“免疫细胞治疗”的医院,过半数医院表示已暂停相关的治疗项目。

对于生物治疗,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对于生物治疗,国家监管又该如何开展?一项新兴的技术,正要迎来春天之时,却遭受当头一棒,生物治疗的未来在哪里?


blob.png

魏则西事件发酵:一位生物治疗受益者的无助

张凯(化名)是来自广东的一名肝癌患者。当得知由“魏则西事件”发酵的关于生物免疫治疗的讨论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紧急叫停,他义愤填膺。

“不能因为魏则西一个人的死,拿全国成千上万患者的性命来开玩笑。科学不能因为死了一两个人就停止不前了。”

张凯在2013年做了肝部肿瘤切除,但3个月后又复发了。当时他真的有些绝望。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尝试了生物治疗,没想到奇迹真的出现了。在经过几次治疗后,肿瘤复发点越来越少,现在可以说已经基本痊愈,甚至连原本的乙肝也变成了阴性。

“我原本的体重是130多斤,生病后身体消瘦了20多斤,现在已经又恢复到130多斤的体重了。而且我现在工作、爬山都不太受影响。”张凯告诉本报记者。

或许正是由于张凯是生物免疫治疗的受益者,面对一些公众对于生物免疫治疗的诋毁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叫停,才有些不能接受。

“大家应该相信科学,也要正视科学。不要片面地认为生物治疗能够完全治愈所有肿瘤,甚至所有疾病,这是不现实的。生物治疗只是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节点,也是为了未来能够彻底攻克癌症的一个实践。

但绝对不能说,生物治疗或免疫治疗或细胞治疗,对于肿瘤一点作用都没有。现实中,我们确实有很多的患者因为生物治疗提高了生存率、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甚至也有部分彻底治愈了肿瘤。”

针对于魏则西所患的滑膜肉瘤,很多权威专家已经做过系统的科普与分析,是一种特殊的、少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生存率很低,临床上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应对办法。

“对于这样一种疾病,在应用生物治疗失败后,我们就去否定生物治疗,这样合适吗?”张凯显得有些无奈。

接受记者采访当天,包括张凯在内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做治疗的很多患者被告知“不能抽血”了(不能进行治疗了),这让大家都很失望。

“这真是最大限度地打击了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科学的事,怎么能因为遇到一点问题就完全停掉呢?”张凯很是不解。

虽然张凯现在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但每个月还是需要做两次不同类型的生物免疫治疗。“现在生物免疫疗法被叫停了,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肝癌会不会再复发。”张凯有些无助。


去or留,that is the question

网友之所以会发出关于生物治疗负面的言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魏则西生前在网贴中的一段话:

“这个技术在国外因为效率太低,在临床阶段就被淘汰了,现在美国根本就没有医院用这种技术,可到了国内,却成了最新技术。”

“这种技术”指的就是魏则西应用的DC-CIK技术。

“首选可以肯定的是,DC-CIK在美国是一二十年前的技术,早就已经不用了。”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口腔生物学与医学科肿瘤免疫学实验室主任Anahid Jewett博士告诉记者。

但国内专家并不这么认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夏建川教授指出:“近几年,细胞免疫治疗在欧美、国内都是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不存在‘被国外淘汰’、‘虚假疗法’之说。” 

更具说服力的是,日本专家在《Lancet》发表文章指出,随机临床实验证明肝癌术后应用CIK细胞治疗能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18%;韩国专家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胃肠学》上发表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肝癌术后或微创治疗后应用CIK细胞治疗能使肝癌无复发生存时间延长14个月。


blob.png

生物治疗:

肿瘤的最后克星?

但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因为DC-CIK这一种技术就否定所有生物治疗技术。近年来CAR-T、NK、PD1、TCR-T、CTL4-Ab等诸多生物免疫治疗的研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开展得都如火如荼。

“生物免疫治疗有可能是最后攻克肿瘤的方法。有些早期肿瘤早期切除便能痊愈,而在肿瘤转移复发已经没有办法手术时,生物治疗则可能是最终的解决手段。”全军造血干细胞研究所陈虎所长早些时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科学》杂志将肿瘤免疫治疗确定为2013年度十大最重要的科学突破的榜首。在夏建川看来,生物免疫治疗完全有可能成为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方向。

夏建川曾谈到,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一定会朝着联合治疗的方向发展,将现有的常规治疗(手术、放疗、化疗)与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四种治疗手段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这种结合多学科优势的肿瘤联合治疗将会是未来肿瘤治疗发展的趋势。

“如果说乔布斯的苹果手机给世界的通讯带来了一场革命,那么目前发展起来的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及其他相应免疫治疗手段,则改变了以往人们治疗肿瘤的传统理念,同时这种肿瘤免疫治疗技术也改变了华尔街金融市场的走向。”夏建川谈到。

(下转第4版)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