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海钩沉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医海钩沉/详情

“拿没人讲的理将了 两位年迈患者的军”

时间:2015-10-22 16:52:00来源:未知作者:乔人立

blob.png

伦太太拒绝与社工交谈

伦先生情况一天天好转,心、肝、肾功能逐一恢复,血钾保持正常。他身上的管子一个个拔去,连着的机器一个个减少,越来越像个活人。然而,虽然他的肺炎和胸水已基本消散,呼吸衰竭却不能彻底纠正。每次试图减少通气机支持程度,伦先生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很显然,这是他肺气肿和重病后肌无力的综合表现,虽然可能恢复,但一般要6~12个月。我叫社工给伦先生找个能管理长期人工通气患者的护理院。

社工人员奔走一个星期,为伦先生找到两家可以接受他的护理院。一处是公立,完全接受社会福利,公共汽车可直达。另一处是私营,在社会福利以外,患者要自行负担一部分费用,而且较远没有公交车。伦太太已不能开车,计程车往返要50~60美元。不想看过两处护理院,伦太太却拒绝转院。社工护士轮番谈过,伦太太干脆拒绝和社工说话。

让人头痛的谈话

社工没辄,找我去说服伦太太。我是主管医生,又是ICU负责人,推脱不掉这场让人头痛的谈话。拖了几天后去见伦太太,先介绍一番伦先生的状况,然后强调伦先生治疗方案中已没有什么真正的医学问题。剩下的就是补充营养,调理恢复。总之,伦先生已不需要住在ICU,但普通病房不能管理人工呼吸,因此应该转院。

伦太太说想让伦先生在我管理下再恢复一段,好快点脱离通气机。

我解释说,短期内完全脱离机器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各处医生学术标准都是一样,那里一定有够格管理通气机的医生才会接受这样的患者。我告诉她,ICU都是重患者,待在这时间太长,也许反而会传染上病。

伦太太没了借口,变得非常沮丧,道出实情。原来伦太太年轻时是推销能手。伦先生坠入爱河,辞去工作,专为她开大棚车。老两口没儿没女,浪迹天涯,浪漫一生。不到六十,老人认为积蓄已足,提前退休。定居在圣玛台欧,租下一套顶楼大公寓,准备安享晚年。

不想硅谷经济奇迹,吸引全国全世界的高人潮水般涌来。湾区房价飞涨,房租跟着“腾飞”。退休的人坐吃山空,好在老两口的开销就是衣食住行,勉强还可应付。如今面临选择,伦太太不喜欢那公立护理院,不忍心把老伴儿送去。可要去私立,每月自付部分再加上往返交通,又是几百上千的额外花销。伦太太捉襟见肘,难以负担,因此犯难。

听了这话,那时同为硅谷无房户的我深有感触。然而,伦先生已在ICU住有6周有余,每天仅基本床费就超过1000美元。像这种稳定的情形,社会福利几乎肯定拒付,所有开支都会变成医院自己负担。我只好实话实说,告诉伦太太社会资源要大致平均分配,一个人无缘无故占用太多,可用于他人的就自然而然地减少。

伦太太听了这话,木呆呆地看着我,说:“我倒没想这一点。”

医生的无奈

家属会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世上投机钻空、假证真作、装疯卖傻,在美国社会福利大锅饭里混事发财的患者和医生多得是。缠不过这些无赖的人,我自己也昧心地给人开过假证明。看了伦太太的反应,我只觉得可叹,道理只能讲给懂理的人,因而约束的也都是好人。可惜我所处的位置又不能不这么说。

会后伦太太同意签字,当晚伦先生便转到私立护理院。第二天上班,不见了伦先生。每次走过一号床,心中都不勉愧疚,觉得我把伦老两口踢出门外。我小时候有次病重,母亲背我赶到医院。那医院墙上大书“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可押金不够,竟被拒收住院,几乎耽误。为此至今母亲余悸未消,提起那家医院便咬牙切齿。在美国,医院可以尽情发帐单讨帐催帐,但无论如何,如果患者不同意是决不能强制出院的。伦太太若坚持不签字,谁都无可奈何。我却点透红尘,拿没人讲的理将了两位老者的军,过了好长时间,仍不能释怀。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