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深度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深度报道/详情

8·12天津爆炸事故医疗救援纪实(上接第2版)

时间:2015-08-20 15:54:44来源:未知作者:宋攀 陈惠 张艳萍 李彤彤 阅读: 118347

blob.png

第三天

爆炸事故中,天津市共有4000余名医护人员开展伤员救治工作。他们既是亲历者又是救护者。有的家庭受到重创却来不及整理就赶往医院,有的在医院通知之前就已自行前往参加急救。他们对爆炸事故有着多重感受。

【目击】

天津市眼科医院门诊楼2楼B超检查室外,一位十七八岁模样的男孩穿着一身病号服坐在轮椅上,横七竖八的伤痕刻在他的脸上,双腿膝盖下方绑着白色的绷带。男孩低头看着手机视频。

当画面移动到距离窗户右前方两三米的距离时,他突然激动起来,对陪伴的亲人说:“我就是在这炸的。”医院里秩序井然,不一会儿,他被亲人推进了检查室。

救治时间越快  感染越小

天津市眼科医院院长汤欣告诉记者,爆炸伤患者中,不少是在第一次爆炸后关窗户或好奇窗外事故时,被第二次爆炸震碎的窗玻璃扎伤眼睛。对这些患者来说,救治的时间越快,开放式感染的几率越小,后续的视力恢复也可能更好。

医生们深知这一点。眼科手术中心原本已预约安排好当天的100多台手术,为让爆炸伤患者尽快得到救治,医院第一时间与主管大夫、患者解释,将普通手术停下来,腾出更多的手术间。同时,立即召集不在班的手术室医生、护士、辅检、行政等40多位工作人员到位,全部开放手术前化验、CT、 X光检查;开通突发事件医疗紧急救治绿色通道,开辟事故救治专门的眼外伤病房,不收取任何费用。

凌晨2点多,第一批患者开始集中到达医院,经过相关检查,3点多手术即开始进行。不少患者的眼球已破裂,手术中医生尽可能地保住眼球。十几位病情严重的患者在13日上午十点多已经全部完成手术治疗。清创、取异物只是治疗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要在72小时内预防爆炸空气和玻璃带来的感染,第三步是进行挽救视力的二次手术。

【特写】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天津泰达医院有不少医护人员的家也受到“重创”。然而在这关键时刻,许多医护人员仍选择在第一时间投入抢救伤员的工作。

两天只睡了5个小时

天津泰达医院急诊科主任王晓杰的家紧邻“8.12”事故爆炸地点。8月12日晚,王晓杰被爆炸巨响震醒,家里的窗户掉了,屋里被巨大的冲击波毁的一片狼藉。

职业的嗅觉让她意识到爆炸的危害性,在1分钟内迅速与医院的陆芸院长取得联系,王晓杰立即赶到医院,指挥急诊科人员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

“清创、包扎、为伤员检查、转移伤员……大家一直处于时而快走时而奔跑的状态,从第一位伤员被送到医院到第二天下午,伤员逐渐减少,大家才有机会坐下来喝口水。”王晓杰回忆说,“直到8月14日凌晨1时才眯了一会儿,48小时中我们只睡了5个小时,忙的时候并不觉得困,反而感觉有一股劲在支撑着大家。”

“她应该去救更多的人”

泰达医院胸泌外科护士长杜幻是被巨大的爆炸声和震动惊醒的。“脑子一片空白,只觉得天特别红,楼在晃,我家在顶层18楼,窗户和门瞬间都没有了,紧接着又震了第二次,当时我已经趴在地上了。”杜幻回忆,“我穿着睡衣,赶快和爱人抱着1岁多的孩子跑下楼。” “我就想,无论如何得赶快赶到医院去。”

杜幻到医院后,换掉睡衣,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也受伤了,“相比其他伤员,这点儿伤算不了什么,我简单处理一下就上岗救治伤员了。”杜幻完全“忽略”了丈夫和孩子,后来她才知道,她的丈夫腿上有四处伤口,缝了20多针,孩子的脚也受了伤,缝了3针。

对于妻子的忽略,杜幻的丈夫没有责怪她:“这是她的工作,我能理解,她是医务工作者,应该去救更多的人。”

三医生执着坚守

爆炸发生后,国家卫生计生委立即选派医疗专家赴天津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选派技术经验丰富的骨科副主任医师李锋、副主任医师郭琰参与医疗救治工作。

两位医生在救援间隙发回消息:“目前看到,泰达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多为创伤,骨盆、四肢和脊柱骨折的患者合并头、胸和腹部外伤,集中在危重医学监护室,我们抵达后迅速开展巡诊和会诊,为伤者提供医疗救助。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

14日晚20:55,医疗救助的第二天,李锋、郭琰与泰达医院骨科主任韩慧一起走出了手术室。他们刚刚完成了第二台骨折伤者的手术。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