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深度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深度报道/详情

常见“炎症”性疾病的细胞学形态特点

介入呼吸病学玫瑰系统

时间:2015-08-20 15:22:30来源:未知作者:冯靖 阅读: 140153

近年来,介入呼吸病学快速发展,成为现代呼吸病学最活跃的分支之一。呼吸系统肿瘤性疾病需借助介入方式诊断,更需借助介入方式治疗;实际上,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介入手段的要求则更加直接与迫切。本文阐述了快速现场评价(ROSE,又称玫瑰系统)中常见“炎症”性疾病的细胞形态学变化。

blob.png

化脓性感染

(1)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症细胞浸润;                         

(2)上皮细胞增生、退化、变性、坏死、甚至形成“核丝”;

(3)伴背景无结构坏死物或嗜酸性黏液。

感染伴机化

(1)具有化脓性感染或其他感染的相应特点;

(2)同时具有巨噬细胞为主的非特异性感染性炎特点;

(3)具有慢性炎症的典型特点,即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混杂并存;

(4)如机化晚期阶段,可见纤维丝、纤维结构或纤维母细胞。

病毒或非典型致病原感染

(1)包涵体:细胞核中心或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细胞核包涵体为主,较大,胞浆包涵体较小,包涵体周围有“亮晕”,所谓“细胞核嗜酸性包涵体,周围带晕”;

(2)上皮细胞增生,细胞核增大。如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核可增大至30μm,包涵体巨大,可达10μm;

(3)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症细胞浸润。

肉芽肿性炎

(1)组织细胞、类上皮细胞、上皮样细胞为主,混杂并存。组织细胞:多边形或不规则圆形,胞浆丰富,淡染,细胞膜菲薄,或者“脱浆”;类上皮细胞:肾形、月牙形、鞋底样,细胞膜菲薄,脱浆为主;上皮样细胞:狭长杆状或黄瓜状,两端钝园,细胞膜菲薄,脱浆为主;

(2)朗格汉斯细胞:多个类上皮细胞融合,双核或多核,环状排列,胞浆丰富。

坏死性炎

着色不均坏死背景或伴黏液,坏死组织无结构,可见其中混杂破碎细胞残核碎影;可见吞噬细胞核。

巨噬细胞为主的非特异性感染性炎

(1)巨噬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胞浆丰富,大量空泡形成泡沫样,部分细胞间界限不清;

(2)细胞膜菲薄,部分撕破拉长,部分脱浆,形成组织样细胞;

(3)胞浆内吞噬大量颗粒样物,可为菌体、尘粒、坏死物、破碎细胞细胞器等。

机化性炎症

(1)上皮细胞增生、退化、变性、坏死、甚至形成“核丝”;

(2)伴背景无结构坏死物或嗜酸性黏液;

(3)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混杂并存;

(4)纤维丝、纤维结构或纤维母细胞;

(5)慢性机化坏死相对少见而多见纤维样结构;

(6)巨噬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胞浆丰富,大量空泡形成泡沫样,泡沫相对“干净”,菌体、尘粒、坏死物、破碎细胞细胞器等较少,部分细胞间界限不清。

病毒感染或支原体肺炎等非典型病原非特异感染

巨噬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胞浆丰富,细胞核和细胞浆均可见较多空泡,细胞膜菲薄,胞浆内无明显被吞噬物,形成“干净胞浆内的透明空泡”。

结核性改变

具备肉芽肿性炎特性;通常也具有坏死性炎特性;同时具有“淋间类细胞(组织细胞)亚群”特性,即淋巴细胞浸润,其间可见组织细胞、类上皮细胞、上皮样细胞混杂并存。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