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罗布次仁:雪域高原的“病人宝贝”
在面对《医师报》记者的采访时,他说,“我热爱这份工作,所以我更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在挑战中成长,在探索中前进,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019-07-17 -
new 北京爱尔眼科医院:公益是最长久的事业
“做公益,让我们了解中国还有许多需要救助的人群;做公益,让我们了解社会的力量之大,许多爱心人士以及社会团体奔波在救助的路上;做公益,让基层医生补充业务能力不均衡的短板;做公益,让我们丰富羽翼,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李绍伟感慨。
2019-07-17 -
new 张武林:把技术的种子 播种在新疆
“坚持将这些平凡的小事做下去,一定能有大的改变。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张武林的信念,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2019-07-17 -
潘秀红:医患应像亲戚般走动
“和患者相处,唯有用心相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用人心换人心,才会得到患者全身心的信任。”潘秀红告诉记者,医患需要建立的不仅仅是医患关系,还有亲戚关系,要像走亲戚那样走动,不定期的复查才能控制好疾病。
2019-07-17 -
临床创新要胸怀对生命的崇高敬畏
2014年3月28日,这是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凌斌教授一直津津乐道的日子。历经了多年的思考和研究,这一天,他将一度风行国际的腹腔镜下“电动粉碎子宫肌瘤”手术这项西洋舶来品公开赋予了“中国创新”,正式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保护。
2019-07-11 -
07-112019
朱冬冬:保持敬畏之心
“今天是母亲节,首先祝科室的医护妈妈们节日快乐。”朱冬冬接着说道:“咱们也要想想救治过的因医疗意外去世的患者,他们的妈妈是怎么过母亲节的?”
-
07-112019
殷海涛:推进肿瘤综合诊疗
每年的11月15日,现任徐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主任的殷海涛教授都会由衷地为自己“庆祝”一下,不论多忙,不论什么形式。因为,7年前的这一天,他为自己的医者之路做了一个至关重要、几乎决定了一生职业生涯的抉择。
-
中医魅力传承 做专业导航员 杜惠兰
两岁的小女孩,昏迷了两天两夜。一口小棺材都已经预备下,但孩子的母亲没有放弃,找到一名中医大夫用针灸治疗,就这样,孩子奇迹般被救活了。
2019-07-11 -
控制好疼痛 就控制了姑息治疗的「半壁江山」 张力
从20世纪80年代的“红处方”算起,我国姑息治疗事业至今已走过了近40载光阴。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张力教授眼中,这40年可以简单归纳为三个阶段。
2019-07-11 -
“眼科大师”谢立信院士的中国眼科梦
为弘扬“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卫生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眼科广大医务工作者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先进事迹,由《医师报》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和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寻找最美眼科医生”活动已连续4年记录这些美丽而温暖的眼科医生以及眼科团队,从爱心、责任心、公益心等角度,打开“最美眼科医生”的新视角。
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