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详情

生命似蜡烛 燃烧并荣耀(上接第14版)

时间:2015-09-03 14:50:00来源:未知作者: 杨进刚 董杰 牛艳红 阅读: 137294

blob.png

联合论坛

中国STEMI再灌注治疗和网络系统建设受关注

近年,中国学者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会议上,ESC 2015年会上,ESC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联合主办了研讨会,主题为“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和网络系统的改进”,研讨会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主持,中欧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对STEMI再灌注治疗,及国家STEMI治疗网络建设等共同进行了探讨。

中国心肌梗死治疗情况不容乐观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傅向华教授报告,中国心肌梗死诊治情况不容乐观。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蒋立新教授  China PEACE研究数据显示,2001-2011年,中国STEMI患者住院率增长了4倍,城市和农村STEMI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高。

此外,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选择十年间也发生巨大变化,溶栓治疗比例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45%降至2011年的27.4%,直接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逐年增长,从2001年的10.2%增长至2011年的27.6%。

中国介入技术过硬 但介入比例相对较低

“中国年PCI手术量居全球第二,2014年中国共完成50万多例PCI术,其中88.4%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居全球第一,充分反映了中国PCI技术过硬。”傅向华感慨,尽管中国PCI技术过硬,但STEMI患者直接PCI率却远低于其他国家,中国STEMI患者行直接PCI比例仅为5%。”

对于中国STEMI诊疗存在的不足, 傅向华认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医生与患者对STEMI的认知均不足;其次,急诊处理效率不高;最后,再灌注治疗比率偏低。        

傅向华教授指出,鉴于中国国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推荐溶栓与PCI相结合的STEMI治疗模式。溶栓治疗能为患者提供更早的心肌再灌注,而PCI能提供更彻底、更持久的心肌再灌注。

傅教授也强调,早期溶栓治疗并不意味着完整再灌注已经实现,仍需要进一步行PCI以实现完全的再灌注治疗。

国家级STEMI治疗网络建设更为重要

China PEACE研究显示,2001-2011年十年来,依旧有超过一半的STEMI患者到医院就诊太晚,失去再灌注治疗的机会。对于STEMI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联合论坛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岩教授认为,为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国家级STEMI协同救治网络系统的建设,远比再灌注治疗技术更重要。

系统的建设需要社会、政府、医疗急救系统和医院间协同合作,同时应实施评估和反馈机制。

中国已开展急性心梗救治项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领衔开展了中国急性心梗救治项目(China STEMI Care Project),本次会议上,张岩教授对该项目进行了简要介绍。该项目计划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2014年),在14个省份的53家医院展开,关注STEMI患者院内诊疗流程优化;第二阶段(2015-2018年),在全国15个省份200家开展PCI治疗的医院,以及400家未PCI的医院中进行,逐步建立STEMI的区域协作网络;第三个阶段,在全国范围推广前两个阶段的成果与经验。

今年启动的第二阶段旨在通过政府支持,医院急救系统和医院间加强协作,不同等级医院间合作的模式,建立STEMI区域协作网络,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胸痛中心认证项目实施,提高STEMI患者再灌注率。

此外,还将推广和加强院内STEMI绿色通道建设。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和医生培训,将每年的11月20日定为国家心梗救治日。

热点聚焦

常午睡者收缩压平均降低6 mmHg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或许还应包括适当午睡。

希腊学者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控制良好的中年患者中,午睡时间较长者血压比不午睡者控制得更好。

该研究显示,午睡1 h的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血压比不午睡者降低4 mmHg,前者需要服用的降压药物也少一些。

主要研究者Manolis Kallistratos在会上指出,午睡可使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平均降低6 mmHg。“6 mmHg虽然是个小数字,但血压下降6 mmHg,心血管事件风险最高能降低10%。”他说。

午睡对血压的影响还能持续到晚上。该研究显示,午睡时间较长的患者夜间血压呈良好的杓型。Kallistratos认为,这可能与交感“过度运转”减弱有关。

该前瞻性研究纳入386例高血压患者,平均61岁,平均血压129/76 mm Hg,即血压控制良好。这些受试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基本上超重,57%合并血脂代谢异常,27%合并糖尿病,31%吸烟。

校正多重因素后,每天午睡≥1 h的高血压患者平均24 h动态血压比不午睡的患者降低5%。午睡≥1 h者的平均日间和夜间收缩压分别降低5 mmHg和7 mmHg。

不过,有专家认为,该研究结果需谨慎解释。毕竟这项研究仅仅是观察性研究,事实上也不可能让患者随机选择午睡和不午睡。而且,受试者血压本来就控制良好,也许在血压控制不好的高血压患者中情况会不同。

血压偏高或偏低者均应警惕抑郁症

苏格兰Bhautesh Jani教授报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血压很高或较低的人若同时存在抑郁症状,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升高,包括心肌梗死、心衰,甚至死亡。

研究显示,与无抑郁症且血压正常的人相比,有抑郁症、收缩压很高的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83%。研究者还意外发现,有抑郁症、收缩压较低的人出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增加36%。

这项研究共纳入35 537例有心脏病、糖尿病或卒中的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受试者被分为5个组。

4年随访期内,11%的受试者至少发生1次心血管事件。从单个因素看,收缩压处于160~240 mmHg或80~119 mmHg均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HR分别为1.28和1.15),有抑郁症的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增加22%。

Jani指出,这项研究提示,若患者的血压很高或较低,临床医生应询问患者是否有抑郁症状,若存在抑郁症状,应同时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和抑郁症状。

来自爱尔兰的Ian Graham教授指出,该研究充分证明“抑郁症患者是心血管高危人群”。至于治疗抑郁症是否能降低心血管风险,目前尚无证据。对于有抑郁症状的人,临床医生不仅要充当社工和临床心理医师,还要当好顾问。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