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临床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临床指南/详情

奥运会上“兴奋剂”的那些药

时间:2016-09-09 17:02:52来源:未知作者: 武汉市儿童医院药学部 余学钊 阅读: 292905

里约奥运会顺利的落下帷幕,当各国运动员都在为各自拿到的冠军而庆祝时,然而有一些东西总绕不过去,那就是兴奋剂。因为兴奋剂事件,每届奥运会都会有运动员因兴奋剂被停赛或禁赛。那么到底“兴奋剂”是怎样一种存在?是不是所有的兴奋剂都像听起来那么可怕?

1960年第十七届奥运会上,一名丹麦自行车运动员在比赛途中暴死,经解剖,发现是因服用了兴奋剂所致。此后,国际奥委会做决定,对参赛选手一律进行兴奋剂检查。1962年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通过一项反对使用兴奋剂的决议。 1967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成立。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首次公布了8种禁用药物,随后10月12日至27日在墨西哥城举办的第十九届夏季奥运会上,第一次正式进行了兴奋剂检查发生了两起事件。保加利亚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一类的药物被除名;瑞典队在现代五项比赛中获团体第三名,但因发现队中的一名运动员饮酒,经检查发现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了规定的程度,于是也被剥夺了全队的比赛名次。

实际上,人们通常所说的“兴奋剂”并不仅仅指那些能让运动员们兴奋起来的药物,包括禁用物质和禁用方法两个方面

那么奥运之痛——兴奋剂到底是什么?

 一:刺激剂

刺激剂是最早使用,也是最早禁用的一批兴奋剂,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兴奋剂,因为这一类兴奋剂对神经肌肉的药理作用起到真正的“兴奋作用”。这类药物一般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如苯丙胺和可卡因等,可以增强耐力和力量。还有一种可以刺激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比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士的宁等。

苯丙胺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显著兴奋作用的合成药物的原型。所有苯丙胺该化学结构的药物都可引起深度精神作用,包括警觉性、主动性和信心提高,欣快感、疲劳感减低,语言增多,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增强。最常见的是过度兴奋,有不安、失眠、震颤、紧张 和烦躁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脑内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急剧大量增加所致。苯丙胺静脉注射具有成瘾性,而被列为毒品。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加拿大帆船选手洛恩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前苏联田径运动员麦地那因服用苯丙胺醇这个药物,而取消奥运成绩,就是属于该类药物。

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的作用。对全身各部分血管的作用强弱不同,收缩或者舒张也不同;对皮肤、粘膜和内脏的血管呈现收缩作用;对冠状动脉和骨骼肌血管呈现扩张作用等。临床主要用于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静脉注射立即生效,但作用仅维持数分钟。奥运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用这类药物的兴奋剂事件。里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以率真幽默的性格吸引了大批粉丝,她在接受采访时脱口而出的“洪荒之力”更是为人们乐道。其实,这种力量来自肾上腺素。当然这个是属于自身所产生的肾上腺素,并不是所谓的“兴奋剂”。

麻黄碱是可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也可通过促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对α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在中枢神经方面,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产生精神兴奋、失眠、不安和震颤等。属于奥委会规定的“兴奋剂”之一。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美国游泳运动员,在夺得400米自由泳后,检查出来有用过麻黄碱而被剥夺奥运金牌的资格。而后伊朗举重运动员和1984年奥运会的日本排球运动员都是检查有用过麻黄碱而取消奥运成绩。新世纪后,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罗马尼亚体操运动员杜拉坎在获得全能体操金牌后,兴奋剂检测出来有伪麻黄碱的成分,剥夺奥运金牌。

士的宁是由马钱子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能选择性兴奋脊髓,增强骨骼肌的紧张度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连续参加3届奥运会的巫丹被查出尿检呈阳性,导致轰动一时的“巫丹服药事件”, 更是让中国女排哭成一团后来查明巫丹是服用了含禁药成分的止咳药就是含有士的宁的成分这个事件直接导致后期女排国际比赛成绩一蹶不振。

二:麻醉止痛剂

  这类药物能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抑制疼痛的产生,包括哌替啶类的杜冷丁 、安诺丁、二苯哌己酮等,以及阿片生物碱类的吗啡、可待因、海洛因等。

    历届奥运会上,用这个类兴奋剂的事件比较少见,目前资料有显示的是在1976年冬奥会上,捷克斯洛伐克冰球运动员有一列用可待因这个“兴奋剂”的事件。

三:合成类固醇

类固醇类是广泛分布于生物界的一大类环戊稠全氢化菲衍生物的总称。类固醇包括固醇胆汁酸胆汁醇类固醇激素强心苷和皂角苷配基以及蟾蜍毒等这类药物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具有增加肌肉量和增强力量的作用,也有加快训练后恢复的作用。类固醇可以触蛋白质的合成,刺激肌肉的生长,在和运动共同作用下可以使举重运动员在进行仰卧推举和蹲举时的负重分别平均增加约15磅和30磅。在30年代,科学家们在对动物实验中发现合成代谢类固醇有利于骨骼肌的生长,之后健美运动员和举重运动员开始服用,最后发展到很多体育项目都开始服用合成代谢类固醇现今,类固醇在体育项目中被广泛采用,严重影响到体育比赛的结果和公正性。

自从奥运会有“兴奋剂”检查项目以来,历届都会有用服用这类药物的例子。所以这类的药物是属于奥运会“兴奋剂”的重灾区。并且这类药物可以经过很多化学结构的修饰,很多时候根据当时的技术手段检测不出来这类药物的存在。其中最有轰动效应的事件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美国百米女“飞人”琼斯,在100米,200米等项目上连续夺得金牌,让全世界观众大开眼界,可能是由于当时的检查手段检测不出来具体的药物,直到后期,琼斯自己承认服用“兴奋剂”药物,奥委会取消她奥运会所有的奖牌。琼斯也因为滥用“兴奋剂而被捕入狱第一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最近复查“兴奋剂”,结果俄罗斯田径运动员大部分因为检测阳性而取消奥运成绩和奖牌,甚至剥夺了俄罗斯运动员参加里约奥运会的资格。这都是类固醇类药物“惹的祸”。

固醇会永久破坏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男性不育和女性声带变粗等后果。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尝试使用这药物,会影响男性健康

  四:利尿剂

利尿剂本身没有兴奋作用,通常运动员会使用利尿剂在赛前减轻体重,或者冲淡尿液中其他违禁药品的含量,已达到掩盖违禁用药的作用。所以该类药物也是属于国际奥委会禁忌的药物之一。这类药物主要是在举重运动员因为对体重方面的限制,为了比赛前达到减轻体重的效果,用得比较常见。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保加利亚56KG级和62KG级举重运动员因为服用速尿这个药物,分别被剥夺奥运奖牌。同样也是举重,2004年雅典奥运会也是因为这类药物取消两个举重运动员的成绩。

五:β受体阻断剂

这类药物以抑制性为主,在体育运动中运用比较少,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等,有心得安、心得平、心得宁、心得舒和心得静等。类药物是1988年国际奥委会决定新增加的禁用兴奋剂。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朝鲜射击运动员,金正日苏,连续夺得50米手枪和10米气手枪的银牌和铜牌,而后期药检阳性,就是服用了普萘洛尔这个常用于治疗心脏方面的药物,被剥夺奥运奖牌。国内游泳名将孙杨,也是因为心脏方面的问题,而误服这类的药物,被禁赛几个月。

:内源性肽类激素和血液兴奋剂

内源性肽类激素包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红细胞生成素。2008年北京奥运会,西班牙自行车选手,因为用了促红细胞生成素这个药物,取消比赛成绩就是属于内源肽激素类。

血液“兴奋剂”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原来是用异体同型输血,来达到短期内增加血红细胞数量,从而达到增强血液载氧能力。这类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进入20世纪 80年代,发明了血液回输术。有报道血液回输引起的红细胞数量等血液指标的升高可延续3个月。1988年汉城奥运会正式被国际奥委会列入禁用范围。

 

我们最熟悉的“兴奋剂”——咖啡因,在奥运会是合法的。但是在2004年以前大剂量的咖啡因,被世界反兴奋剂协会列为禁药。不过现在已经解禁,所以运动员不需要为喝浓香的咖啡而提心吊胆。

 随着科技的进步,兴奋剂的检测手段也不断的更新,检测方式不断的发展,相信未来药物“兴奋剂”问题对竞技比赛的影响会越来越少,体育赛场会更公平。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