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 从无声到有声的蜕变
从A型超声、B型超声、M型超声、多普勒超声再到介入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医学技术沿着从一维到多维、从解剖结构到功能成像的道路,已经走了半个多世纪。虽然其相对一些传统学科还较为年轻,但在整个医学领域的作用绝对能用举足轻重来形容。
“超声技术经历了从诊断到治疗、从体表到腔内、从术前到术中的发展演变,其特有的实时显像特点,可以说是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主任何文教授表示。
技术进步带来超声医学作用凸显
医师报:超声医学在整个医学领域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何文:地位不可替代,正在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
“由于受到科技条件所限,超声医学并不像那些传统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超声医学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尤其是近10年来,其发展更是令世人瞩目。”何文告诉记者,临床各个科室的医生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大部分都要首先考虑超声检查,并且大部分疾病都能够通过超声检查来确诊。由此可见超声医学地位的重要性。
超声医学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技术的进步使得超声医学的作用更为突出。
以超声造影技术为例,它可以了解组织的微循环情况,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超声造影的引导下,大大提高了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并且可以精确地评价消融治疗的疗效;超声造影还可以评价斑块中的新生血管,为预测和预防斑块的破裂提供依据,临床也能因此提前干预,防止斑块破裂,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此外,超声技术在术中也有很好的拓展。何文介绍道,在肝胆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等领域,很多外科医生都依靠超声技术为术中的定位判断提供依据。“这一点很好地展现超声医学在临床、手术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
不仅如此,超声医学在治疗方面也逐渐开始有所作为。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等疾病均可以在超声的引导下,通过导管将囊液抽出来,再注入硬化剂,10分钟便可治愈。“以前只能通过手术途径解决,不但费用高,更给患者带来痛苦。这种治疗方式已被业界所接受,但还未达到普及的阶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推广。同时,肿瘤的消融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疗效,引起了广泛关注。”何文解释道。
过于分散为超声医学最大掣肘
医师报:当前我国超声医学领域面临哪些问题?
何文:人员过于分散、发展不够均衡、技术亟待普及。
我国在超声医学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就全国整个超声学科发展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何文指出,目前超声医学在各个医院中还处于过于分散的状态。很多学科都在开展超声医学,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专业、不规范、不标准,进而可能会影响到临床的诊断,甚至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有些科室开展超声检查的医生并非超声专科医生,从法律角度而言,存在超范围执业的问题。”这一点,何文最为担心。此外,“兼职”做超声医生的“不专”,无论从学科发展还是医生个人发展层面,都没有好处。
其次,超声医师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医师水平参差不齐。何文表示:“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前提。虽然在一些大医院,超声医学已经可以为临床提供足够的诊断治疗依据,并且有些也已经开始开展超声诊疗项目,但对于基层医院而言,这些基本是奢望,在有些基层医院甚至连超声科还未建立。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由于超声技术更新换代很快,一些基层医院的超声科医生已经无法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因此在培养医生诊疗能力的同时,还应大力普及新技术的应用。“这不仅是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过程,更是造福老百姓的过程。”何文说。
超声医生要打“合作牌”
医师报:超声医生在与临床医生配合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何文:沟通交流、配合到位。
据何文介绍,我国目前有超声医师13万人,但实际数字远不止于此,再加上分散在各专科的超声医师,总数超过20万人。如此一支庞大的队伍,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说处处都需要和临床医生打交道,因此与临床医生的配合便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何文表示,一方面超声医师需要经常向临床介绍超声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以此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更为合适的检查方法,因此便要求双方要有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作为超声医师需要了解临床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技术,这也便于超声医师提高自身的诊断能力。因为超声医师不光是看图识字,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做出明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超声医师和临床医师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随访等方面的密切配合非常重要。对于一些手术患者,我们可以通过随访了解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其他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项目。”何文另外提到,肝胆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常常需要超声医师在术中为他们精确定位,评价手术切除的疗效,判断术中是否存在并发症等,这些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之多。这些方面的沟通、交流、配合都非常重要。
超声科研路径:基础+临床
医师报:超声医学的科研是一种怎样的科研?
何文: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科研一直是超声科以及整个医学领域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推进超声医学以及整个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
在何文看来,超声科的科研需要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因为通过动物实验等基础研究可以确定不同疾病的超声成像特点,以及进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估;而临床研究则可以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归纳总结不同疾病的超声成像特点以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何文认为,“超声科医生的科研可以有很多路径,可以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提出科研的思路和研究的方向;亦可以结合自己所在医院的现状建立项目;从小处做起,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往往这样的设计更具有使用价值。”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从规模到价值:医疗健康领域深化改革的关键答卷
医师报聚焦两会期间医疗健康领域关键议题,围绕改善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健康科普标准化建设、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等角度,系统呈现改革中的最新探索与实践,为推进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25-05-12 -
new科研、临床、科普三位一体,推动医疗高质量发展
医师报聚焦医疗健康领域相关议题,汇聚多位呼吸、泌尿学科以及基层医院管理者,围绕绩效考核、基层医疗能力建设、科普、癌症早筛、人工智能等方面内容,全方位探索促进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2025-05-12 -
new破局攻坚!打造有温度的全民健康防线
2025-05-08 -
05-082025
破局攻坚!打造有温度的全民健康防线
-
国际妇女节专题丨郭晓蕙:保护甲状腺 切忌“听风就是雨”
2024-03-05 -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
2024-01-04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⑨ | 吴华:迎难而上 在摩擦力中前行
2023-03-29 -
【热点】17岁女孩吸食笑气中毒,坐轮椅回国治疗……神内医生说:这个流行于酒吧等场所的东西害人不浅!
2017-07-07 -
闫慧敏教授:加强小儿胃肠道疾病防治 重视中医药应用!
2023-04-14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现实版“飞越疯人院”
2017-07-28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