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远离痛风的“健康处方”,请牢记9个字!
特邀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田新平教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蔡小燕教授
近年来,我国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医学界将高尿酸血症这一痛风的“罪魁祸首”称之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据估计,2010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已高达1.2亿人[1]。但是,大众对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认知程度却远远不及传统的“三高”,很多人对痛风的认识还停留在“忌口”的层面上,甚至被网络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虚假健康信息“洗脑”。那么,对于大众来说,痛风到底是什么病?怎么做才能真正远离痛风呢?今天,让我们和专家一起解开“谜之痛风”的神秘面纱。
痛风,渐入民间的“帝王病”
痛风曾被称为“帝王病”,在历史长河中,有不少的帝王和名人都患有痛风,如亚历山大大帝、腓特烈大帝、忽必烈、牛顿、达尔文等。是什么原因让曾经“偏爱”帝王将相、历史名人的痛风,如今渐入民间成为威胁到每一个人的疾病呢?为此,我们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痛风,痛风到底是怎么来的?
痛风原因及危害,来源 大河健康报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蔡小燕教授说:“痛风的‘痛’很好理解,就是发作时关节异常疼痛。‘风’是指痛风的发作像风一样,发作很突然,症状持续一周左右又缓解了,疼痛来得快、去的也快。痛风的发病机制跟人体内嘌呤(嘌呤的氧化产物是尿酸)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有关。所以,痛风的发病机制简单来说,就是人体内尿酸生成太多或者排泄障碍,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太高而引起的一组疾病。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尿路结石、痛风性肾病、关节畸形、骨质疏松等疾病,此外,痛风还与其他代谢性疾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卒中等关系密切。
曾经的“帝王病”如今已在民间“盛行”。根据我国风湿病大数据研究显示,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痛风患者较少。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巨大改变,高热量、快餐食品的大量摄入使得我国痛风患病人数大量增加,平均患病率达1%~3%[2]。现在的老百姓,跟过去的帝王将相一样,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美食美酒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此一来,我们得痛风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痛风的发病受遗传、环境、饮食、生活方式、年龄、性别等诸多因素影响,从整体上来看,痛风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主要由于女性绝经前有雌激素的促尿酸排泄作用,几乎没有痛风的发生,但绝经后女性痛风发生的比例和男性没有差别),北方的痛风发病率高于南方,沿海地区、山区高于内陆城市。此外,发病人群明显年轻化,以前多集中在40~50岁,现在20~30岁的人群中就有很多人患病,甚至还有部分儿童患者。在我国,痛风的男女发病诱因有很大差异。根据“国家风湿病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男性患者最主要为饮酒诱发(25.5%),其次为高嘌呤饮食(22.9%)和剧烈运动(6.2%);女性患者最主要为高嘌呤饮食诱发(17.0%),其次为突然受冷(11.2%)和剧烈运动(9.6%)[2]。
痛风诱因
既然高嘌呤饮食是诱发痛风的主要诱因,那什么是高嘌呤饮食呢?蔡小燕主任解释道:“嘌呤是人体内能量供应、代谢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物质,它最终的代谢产物是尿酸,为了避免痛风的发作,所以我们应该限制如动物内脏、鱼贝类、浓肉汤、啤酒等含有高嘌呤成分的食物摄入量。
预防痛风,从一开始就做对
在了解了痛风到底是什么病之后,人们对于痛风的相关认知还会存在一些误区,这对于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痛风都是不利的。因此,预防痛风,我们要从一开始就做对。
误区一:痛风高发于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内陆城市和农村无需在意。
关于大众对于这点的认知,田新平教授强调:“既往的观念认为痛风高发于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内陆城市和农村较低,所以内陆城市和农村居民对于痛风的防范不是很在意。虽然目前中国痛风各个省市及农村的发病率有较大差异,但痛风的发病率在总体上是在快速升高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人的饮食习惯中,高蛋白、高嘌呤、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且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运动量的减少,都促使了痛风发病率逐年攀升,而且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也已趋于普遍化及年轻化。农村受医疗条件和认知的限制,防治痛风的力量更为薄弱。由此可见不论内陆或者沿海,城市或者农村,人们对于防范痛风的认识都需要加强。
误区二:痛风要“忌口”,海产、所有肉类、豆类都不能吃。
为了预防或治疗痛风,有些人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严以律口”。对此蔡小燕主任解释道:痛风患者的确需要控制饮食,因此提倡多吃低嘌呤食物,适量中嘌呤食物,少吃高嘌呤食物。但对于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并不需完全的“严以忌口”,因为高嘌呤食物只是痛风发作的一个危险因素,食物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是身体所必需的,只要摄入量在正常范围内对身体是有益的。高尿酸/痛风患者需要戒烟酒,动物内脏、高嘌呤海产、牛羊肉等红肉类食物少吃。豆类及豆制品既可以提供丰富的植物蛋白,且对血尿酸水平影响少,可以吃。含糖类饮料要适量。除此以外,突然受冷和剧烈运动等因素同样会诱发痛风。
嘌呤含量 | 食物类别 | 食物清单 |
超高嘌呤食物 嘌呤含量>150毫克/100克 | 动物内脏 | 肝、肾、脑、脾、肠等 |
部分水产品 | 带鱼、鲶鱼、鲢鱼、沙丁鱼、凤尾鱼、基围虾等 | |
部分汤 | 浓肉汤、浓鱼汤、海鲜火锅汤 | |
中高嘌呤食物 嘌呤含量在75~150毫克/100克 | 各种畜肉 | 猪肉、牛肉、羊肉、驴肉等 |
禽肉 | 鸡肉、鸭肉等 | |
部分鱼类 | 鲈鱼、鲤鱼、鲫鱼、草鱼等 | |
甲壳类 | 牡蛎肉、贝肉、螃蟹等 | |
干豆类 | 黄豆、黑豆、绿豆等 | |
中低嘌呤食物 嘌呤含量在30~75毫克/100克 | 绿色嫩茎叶蔬菜 | 菠菜等绿叶菜,芦笋等嫩茎 |
花类蔬菜 | 白色菜花等 | |
嫩豆类蔬菜 | 毛豆、嫩豌豆等 | |
部分水产品 | 三文鱼、金枪鱼等 | |
大豆制品 | 豆浆、豆干、豆腐、腐竹、豆皮等 | |
低嘌呤食物 嘌呤含量<30毫克/100克 | 奶类 | 牛奶 |
蛋类 | 鸡蛋等 | |
浅色叶菜 | 大白菜等 | |
根茎类蔬菜 | 土豆、芋头、白薯、木薯等 | |
茄果类蔬菜 | 西红柿、茄子等 | |
瓜类蔬菜 | 冬瓜等 | |
部分杂粮 | 小米、荞麦、燕麦等 | |
水果 | 葡萄、苹果、草莓等 | |
精米白面 | 米饭、馒头等 |
误区三:痛就治,不痛就不治疗。
对于痛风患者,目前最大的误区就是“痛就治,不痛就不治”。对于此观念田新平教授介绍:“通常由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比较痛苦,可能会前往医院治疗,但往往会忽视发作间歇期的管理。其实痛风发作间歇期的管理是减少痛风再次发作、预防脏器损害的重要部分。如果不重视间歇期的管理,痛风石(尿酸结晶)会沉积到肾脏引起慢性肾病、尿毒症;高尿酸血症的持续存在,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如冠心病、心梗、卒中、糖尿病等。”因此,临床医生要及时告知患者,发作间期管理的重要性。除了患者以外,大众也应该及时了解预防痛风的科学知识,及早纠正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从一开始就远离痛风的“泥潭”。”
误区四:痛风一辈子也无法治愈。
有些患者在确诊患病后,十分担忧和悲观,觉得痛风是“一辈子也无法治愈“的疾病。对此蔡小燕主任认为:“痛风的反复发作,给大众留下了“痛风一辈子也无法治愈”的印象。实际上,在众多风湿病中,痛风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获得治愈的。一般认为,如果血尿酸水平维持300 umol/L(有痛风石)或360 umol/L(无痛风石)以下超过数月甚至数年[3],体内沉积的痛风石逐步溶解消失且不再发作,就算是临床治愈了。以后通过自身调节,控制好饮食,维持尿酸水平长期达标,甚至可以逐步停药。
预防痛风健康处方:多喝水、管住嘴、别冻腿
在逐步解开了“迷之痛风”的病因、诱发因素及人们对于痛风的几种误区之后,蔡小燕主任为大家定制一个预防和治疗痛风的“健康处方”-多喝水、管住嘴、别冻腿!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权威专家聚首银城!急诊重症学术盛宴传递前沿理念
2025-05-18 -
new开启中医药现代化新征程,第五届匠医国药创新发展大会召开循证领航
2025-05-16 -
new如何优化农村高血压与糖尿病管理路径,我国专家亮出一份“新答卷”
2025-05-16 -
new中国中药协会微循环用药专委会换届,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前行
2025-05-14
-
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6 -
“医呼百应 专家下基层” 中西医结合护航慢病防治
2025-04-19 -
兴国县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1 -
“针”心“针”意除囊肿,锦旗感恩表深情
2025-04-14 -
APASL 2025北京盛会即将启幕,大会主席魏来教授带您看亮点
2025-03-25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