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 共商中西医结合之策
讨论嘉宾
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 高思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黄启福
福建中医药大学原校长 杜建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主任 付肖岩
1956年,我国第一次提出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但两个同样庞大的理论体系如何结合,在具体疾病上怎样运用,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标准。一方面临床上涌现出一些中西医结合的经典案例,证明中西医结合是1+1>2的强强联合,另一方面,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中西医的审视也在不断变化,我们邀请专家来探讨中西医究竟该如何结合,才能达到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患者最大获益的健康模式。
高思华:理念融合与技术共用
中西医医学思维模式的融合,技术共用,一起面对社会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从西医的发展来看,西医诊断手段是把先进的设备仪器运用到医学中,成为其发展的工具,延伸了西医的研究,启迪了思路,不断引发西医对人体生命科学的认知,所以西医的理念才能够不断更新、成熟。中医将这些技术手段和工具单纯的“拿过来用”,用西医的诊疗手段,化验、检查、病历等,再体现一些中医的辨证理论,我认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应该将重点放在理念的结合。西医针对的是具体的疾病,中医理念专注的是人,中医药没有专门治疗哪一个疾病,而是对人进行调理,人体调理好了,病就好了。以糖尿病治疗为例,西医的糖代谢紊乱,中医对应的是水谷精微,脾的运化吸收问题;西医认为高血压与压力等其他疾病有关,并有血液高凝倾向,中医对应的是肝郁、血瘀;西医认为糖尿病与人体激素分泌相关,中医理念中,激素失调、代谢障碍等与肾密切相关;中医认为糖是体内正常应该被组织消化利用的精气,不应从小便排出,尿中带糖表明肾固摄精气能力下降。依照上述理论,中医治疗糖尿病,需要肝脾肾同调。所以我认为,中西医结合应该有中医的辨证方案,结合西医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及西方认知,最终拿出一套依据个体患者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中医还是西医?无论用什么样方法进行治疗,都是针对人的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中西医的长处集中,短处回避,把两种思想融合到一起,才是中西医结合应该走的正确道路。
黄启福: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中医
中西医结合是有生命的,中西医并重,协调发展,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中医,医与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重在转化。
中医是老马,西医是壮马,那么中西医结合就是小马。小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因为它会不断的生长发育壮大。在我看来中西医结合有很强的生命力。
以物质代谢为例,西医物质代谢的研究已经非常明确,中医的物质代谢从宏观来讲,分为三条。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构成了身体的整体物质代谢,上焦主入,中焦吸入精气,产生了中气,中气就是气化物质,三焦的核心就是气化。
中医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看到细胞的能量代谢。所以应该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辅助进行中医基础、临床与药物治疗。结合科学发展中医,从科学角度来找出中医治疗疾病的机理和作用,中西医结合要注重基础,不能脱离临床,临床要关注疾病的发展状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转化。
临床有很多中西医结合的优秀成果,对待中西医结合,更为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传承,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建立我们的自信,为我国养生、大健康服务。
杜建:创造一个新的医疗体系
中西医都是科学,是两个不同的科学体系,中西医结合就是将两者的理论体系结合,引入现代科技的检测技术,就可能会创造出新的理论,创造出一个新的医学体系。
美国出版的《食物、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的预防》一书的“癌的形成过程”一章中,详细阐述了细胞、营养与癌症的关系。研究指出,营养成分的改变易导致癌症的发生,如果能够干预这一段的演变,进行营养干预,就能改善细胞凋亡、DNA受损等情况。
受这本书的启发,我们现正在做中医食疗和癌症的关系研究。西医的营养学与中医的食养还有一定的差距,中药五行相生相克,要考虑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比如肿瘤放化疗后,如果是阴虚,就不能吃温热的食物,如果寒凉就要温补。该研究依据我国最新发布的营养学国标,西医的研究结合中医药的干预,再从西医角度评估其对细胞凋亡与DNA修复的作用,这就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的思路。
通过以上例子,说明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现代的营养知识,食品的营养成分分析,结合中医食疗的五味和相生相克理论,达到一个整体的平衡,达到预防肿瘤的发生与治疗的目的。
付肖岩:增加现代医学学习比重
现代医学不仅包括科学,还包括人文,所有人类智慧的精华都应该被用来诊断人类的疾病,这个疾病不单指生理,还应包括心理,中医也不例外。
应将西医称为现代医学,现代医学是兼容并包的,并不排斥传统医学。目前临床上中西医结合主要依赖现代医学的支持进行发展,以诊断为例,如临床上遇到腹痛患者,胃、肠、肝、胆、胰腺,心脏、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的疾病都可能导致腹痛,对应的疾病可能有很多种,疾病的诊断只能依赖现代的医学检测方法。现代医学并不排斥中医,同样的,中医学也不应该排斥现代医学带来的更精准的诊断。
按照目前对中西医结合的要求看,对从业医生要求非常高。理想的状态是中西医结合医生不仅掌握深厚的中医技术,还应掌握现代医学方法,再来做中医研究,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很难达到。所以我们期待有更为规范、有效、易掌握的方法,不单是临床医生,同时患者也能够接受的中西医结合方式。
目前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应用并不理想,很多的中医医院作为中西医结合的载体,经营的并不好,很多中医院校的学生,没有高质量的临床实习基地,只能到县一级医院实习,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不利于中医人才的培养。
中医学未来的发展,现代医学部分一定要加强,同时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合作。
首先我们要正视目前的困境,其次临床医生中西医结合时会面临各种选择,从诊断来看,不应该排斥现代医学,治疗方面同样有西医和中医。临床医生要全面掌握中西医的知识,多学科、多科室协作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2-172025
八家学协会共同发布心脏置入式电子设备合理应用标准,用好心电设备 守护心律健康
-
new《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正式发布
2023-04-09 -
03-132023
2023年春季成人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
【编者按】 自 2023 年春季以来,流行性感冒发病在我国各地呈上升趋势,本病属于中医“疫病”“时行感冒”范畴,中医药在减轻、消除流感症状、缩短病程方面疗效显著,为有效防治当前春
-
newCACA技术指南精读巡讲
2023-02-13
-
CACA技术指南精读巡讲
2023-02-13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发布
2019-07-26 -
简单路径 打通高血压指南实施最后一公里
2019-02-21 -
全程管理 让艾滋病患者在有效治疗下长期、有质量生存
2018-12-23 -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解读
2018-11-13
-
2023年春季成人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
2023-03-13 -
《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正式发布
2023-04-09 -
【指南与共识】女性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2022-08-02 -
CACA技术指南精读巡讲
2023-02-13 -
良性前列腺增生指南权威解读:重视全病程管理,让指南走向基层服务临床!
2022-06-25 -
重磅!9部全国肿瘤放疗质控指南在深发布(附指南下载地址)
2021-12-27 -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解读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