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癌症生存者心理社会负担(上接第21版)
年轻乳腺癌患者面临生育抉择难题
以色列学者Efrat Dagan等对以下三大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能力的处理,试图保留生育功能以及复杂医患对话存在与否的意义。第二,乳腺癌生存者对妊娠和分娩的决定,在这种背景下,患者渴望生育同时恐惧患病后妊娠形成矛盾。第三、关于乳腺癌生存者的身体形象、女性特征和性功能,及对其配偶和母亲角色的影响。
年轻乳腺癌女性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生育、夫妻关系与家庭计划。这些问题的抉择将使乳腺癌患者和生存者面临复杂的困境,对病后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该项研究旨在对年轻乳腺癌患者和生存者的疾病及治疗对生育的影响进行研究。
研究采用现象学方法,通过社会人口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16例年龄≤38岁诊断为乳腺癌并需要化疗女性的资料。访谈内容包括受试者的生育情况、医学背景以及由于疾病和治疗对生育能力所造成的潜在损害。受试者妊娠及生育计划的信息均包含在内。研究结果显示了四个关键问题:
☆ 妊娠与分娩之间的紧密关系就像生命与疾病、损失一样。其涉及不孕不育问题的处理,包括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每个女性可能存在生育风险。
☆ 这些女性往往放弃生育,对患病后妊娠感到恐惧。
☆ 在“女性病”的影响下,女性气质、性能力和身体形象方面均受到损害。
☆ 在精子库方面,个别患者经历了困境和危机。
研究意义
这项研究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性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1)在社会、人口和文化分层的研究人群,引进年轻乳腺癌女性的“声音”,并明确信息和支持需求的差异。(2)开展定量研究,评估以色列女性接受或不接受保留生育功能咨询的人数。(3)肿瘤科医生对患者生育的态度。
临床意义
该研究揭示了需对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给予支持,包括对育龄期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提供信息、指导和支持。此外,还需要对性功能、治疗不良反应、感情状态以及因疾病和生育能力丧失所造成的身体形象损害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建议。
乳腺癌患者及配偶
情感表达与心理困扰相关
瑞士学者Linda Charvoz等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表达情感与心理困扰相关。此外,患者表达情感与手术相关躯体症状存在关联,提示或应明确患者及配偶的情感表达是否会影响疾病进程和结局。
表达情感是评估亲属医疗或精神状况的情感态度的一种方式。批评、敌意、情绪亢进均包括在表达情感概念内。表达情感与症状频率、严重程度及患者对疾病的管理/调整之间的关联,体现在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或哮喘等疾病。这项研究旨在讨论表达情感与乳腺癌之间的关联。
该项纵向研究招募42例乳腺癌女性,让其及配偶完成一组调查问卷,评估心理问题(BSI-18)、对配偶的态度(FAS)和双方关系满意度(RAS)。此外,女性需填写QLQ-BR23(EORTEC)以评估治疗相关症状。最后,每位受试者在5分钟内谈论其配偶及双方关系,以评估情感表达(FMSS)。
初步结果显示,患者配偶对其消极态度、双方关系(高情感表达)与患者躯体症状、抑郁和焦虑水平之间存在关联。评估手术相关躯体问题量表以及评估抑郁、焦虑和躯体症状的亚量表结果表明,高情感表达比态度积极(低表达情感)女性得分高。
此外,高情感表达女性配偶的抑郁、焦虑和躯体症状评分也较高。
研究意义
该研究显示,来源于精神科的情感表达概念可以适用于其他的医疗状况。此外,该研究调查患者及配偶的情感表达,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只注重配偶的情感表达。
临床意义
这项研究的结果将有益于对患者及配偶进行心理干预。患者的心理困扰与高情感表达存在关联,故可对高情感表达女性(专注于自己态度和情感认知的角度)和(或)高情感表达配偶进行双重干预。
夫妻间自我表露或不能减轻抑郁症状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Mariet Hagedoorn教授等的研究显示,在改善癌症适应性过程中,配偶间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需求及回应性个体差异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夫妻间自我表露的需求程度不同,建议需求强烈的一方寻找社交网络中的其他人或者咨询专业人员袒露自我。医生也应考虑到夫妻二人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差异,对其进行治疗调整。
该研究中64例结直肠癌患者及配偶接受癌症相关内容谈话。研究者对参与者自我表露的想法、情绪及健康配偶的回应性行为(如理解、确认、关心等)进行数据统计,在确诊后3个月和9个月作问卷调查(包括情感表达需求和抑郁症状等)并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显示,夫妻间自我表露并不能减轻抑郁症状。同时,对于自我表露较少的患者,配偶的自我表露甚至对于夫妻双方来说都是有害的;而对于情感表达需求较高的患者,如果配偶回应性行为缺乏,多会产生不利影响。
【医生职业】
低年资专业人员成长促进未来学科发展
澳大利亚Claire Wakefield等5位专家的报告从低年资专业
人员(Early Career Professional)和国际公认的该领域专家的不同角度,为心理社会肿瘤学方面发展成功的研究和(或)临床职业生涯提供了诸多建议。
心理社会肿瘤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被认可,这一领域工作者的兴趣也随之增加。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领域,可以为专业人员早期职业生涯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并产生强大影响。这也意味着,许多低年资专业人员正在开辟新的路径发展各自的领域。在这个学科,低年资专业人员尚无明确的职业发展轨迹,工作伊始经常面对艰难的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挑战。鉴于此,IPOS董事会表示采取投资策略来支持这些刚“入行”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由5位IPOS低年资专业人员主讲的研讨会,介绍IPOS的低年资专业人员组形成并讨论未来支持和促进职业发展的方向;评估现有低年资专业人员资源,并与参会者探讨未来资源开发问题。
结果发现,热衷心理社会肿瘤学的专业人员,包括研究者、临床实习生、初级研究员和教职人员,都需要更多的支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此)在他们选择的专业领域获得额外的培训和技能发展,开展工作的资金,促进与导师和同事关系的机会。
研究意义
促进低年资专业人员在心理社会肿瘤学发展,将会为该学科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临床服务。对于心理肿瘤学作为癌症领域一支继续更广泛发展,初级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特别是有潜在创新思想的人员在该领域持续增长,其热情、智慧、技术整合能力和其他优势至关重要。
临床意义
从躯体肿瘤预防到支持治疗干预,研究在发展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良好支持治疗、技能娴熟的心理社会肿瘤学研究者和临床医生队伍的壮大,有助解决全球癌症患者、生存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社会心理需求。
心理社会肿瘤学研究的职业生涯面临挑战
澳大利亚学者Phyllis Butow表示,从事心理社会肿瘤学是一个艰难但很有价值的职业。研究竞争激烈,临床工作亦非常有压力。制定明确的发展策略有助于指引工作,才能确保个人和工作满意度。
建立职业已然具有挑战性,而与心理肿瘤学相关的职业有其特有的挑战,包括:系统问题,如建立被团队其他人员接受和尊重的多学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个人工作问题,如开发跟踪记录和处理一些悲伤的情景;个人问题,如确保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基于定性研究和个人经验,报告者讨论心理肿瘤学职业道路的挑战、收获、机会和障碍,并呈现一系列场景进行小组和观众讨论,从而找到对策。讨论内容围绕:如何最大限度追踪记录并形成可见性研究环境,管理时间,与同事沟通,患者/研究参与者应对悲伤、死亡和痛苦,自我欣赏和保健,平衡工作与生活。
研究意义
肿瘤学卫生专业人员(临床和研究)的工作满意度、压力和职业耗竭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其将从更加严谨、基于理论基础的研究方法中获益。
临床意义
对于职业生涯,分享障碍、挑战、收获和推动因素将是一个有益的开端。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第四届中国肥胖大会(COC2025) 开幕 形成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体重管理“中国方案”
2025-08-22 -
08-212025
第一届精准营养创新大会在上海举行
-
08-202025
医务人员执业健康保障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
07-112025
创新技术守护老视患者精彩“视”界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2022年度珠江肝胆专科医疗联盟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2-09-27 -
“胰”起向未来!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干预方式专题研讨会线上召开
2022-05-31 -
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是时代所需!2022年度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2022-01-11 -
詹启敏院士:便捷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服务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1-11-29
-
生物治疗:修剪枝蔓 力促健康成长
2017-09-22 -
第四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专题
2020-09-06 -
聚焦房颤“前沿与创新”,共同推动房颤事业发展|第21届心房颤动论坛(7.7·大连)开幕
2023-07-10 -
聚中国智慧,绽放慢乙肝临床治愈新梦想
2023-05-16 -
“三潮汇聚 勇立潮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深圳发表演讲
2023-07-18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专家提醒:未病先防 积极合理接种疫苗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