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详情

络病学研究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与发展之典范

时间:2019-03-07 12:47:06来源:未知作者:尹晗 阅读: 67833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尹晗


络病研究古已有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明确提出“络”的概念,奠定了络脉与络病的理论基础。从东汉张仲景到清代叶天士,多位中医名家都对络病研究发展提出了里程碑意义的总结,然正如著名医学家叶天士“遍阅医药,未尝说及络病”的感叹,络病研究在发展的长河中未能得到延续,这也是创新发展中医络病理论成为历史留给当代医学家的重大课题。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研究团队经过40年络病学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引起国际医学界广泛关注。

2月23日,第十五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召开之际,《医师报》记者专访了多位中华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省地级络病分会主任委员,请他们结合络病理论4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地方分会发展情况,畅谈络病学发展的感想与期望。

image.png

专访安徽络病专业委员会主委 戴小华

络病学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image.png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戴小华教授认为,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关于络病学说的记载分散在众医家的方略、典籍中,至清代叶天士完善了络病的治疗方药,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病机理论。而吴以岭院士则在此基础上,围绕络病理论进行充分挖掘,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络病理论。同时,吴以岭院士还把络病理论与现代临床疾病的产生与发展密切地关联起来,研发出了一系列满足当下临床需求的药物。不仅推动了我国中医药理论的创新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丰富了临床慢病防治和急危重症治疗手段。

戴小华说:“我们现在有了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10个创新专利中药,但绝不会到此为止。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这一代中医药人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钻研,研发出更多有较好疗效的新药。理论的挖掘也好,理论的创新也好,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公众,更好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也只有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才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

戴小华表示,正如吴以岭院士所说,40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40年实际上也只是刚刚起步,未来的空间还非常大,因为人类在疾病面前,永远会遇到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而如今,我国中医药从业者的队伍还相对比较小,无论是对于络病理论的推广还是中医药的发展,还要将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中医药从业者身上。戴小华说:“未来,我们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国家战略。戴小华也欣喜地看到,络病学已经在国内多所医学院校的本科阶段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开设选修课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但也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宣传推广,让络病理论在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阶段占领更多的阵地,这样才会让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对中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专访江西络病专业委员会主委 刘中勇

越来越多的西医开始接受络病理论

image.png

江西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中勇教授表示:“络”就像是河流与渠道,对人体发挥着渗灌濡养作用,不仅具有现代医学微血管作用,而且还涵盖了部分神经内分泌、免疫机能。络病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症和外感重症之中的病理状态,通络则可以有效提高疑难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刘中勇认为,络病理论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息息相关,近年来开展的一些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结合得非常好。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络病理论从大血管疾病到微血管疾病均有涉及,这对于我们更加系统、更深层次了解疾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他说:“如今,越来越多的西医专家都能够很好地接受络病理论。比如‘孙络-微血管’病变就是中西医结合领域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刘中勇认为,络病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要紧密贴合我国大医改的形势,将络病诊疗下沉到基层。不仅要在三甲医院开展,而且要到二级医院,以及广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不仅让广大基层医生深入了解络病理论,更能让最广大患者获益。他介绍,江西络病专业委员会多次开展基层巡讲及继续教育,还在江西中医药大学本科开展《络病学》课程,积极培养下一代络病学研究者。

在谈到对络病理论发展的期望时,刘中勇说:“我希望将络病理论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进行良好互动,形成良性循环,并通过有效的宣传推广使更多的医学生和中医药从业者投身络病理论研究事业中,最终形成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队伍,使络病理论及其临床研究成果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专访新疆络病专业委员会主委 安冬青

络病理论的研究没有边界,也没有距离

image.png

新疆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冬青教授表示,络病理论,古已有之。而在吴以岭院士带领下的全国的络病学研究,不仅在理论层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将对络病学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安冬青说:“在今天第十五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主论坛上,吴以岭院士的主题演讲谈到了创新和发展。对于创新,我觉得一方面是理论的创新。第二就是通过对络病学的研究,让我们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把中医的理论结合到辨证实质中去,将治则治法用到药物中去,再用现代的医学科学来诠释这些药物的机理,并用这些机理回馈到对于疾病的治疗中去,这可以说是络病理论对中医药事业,乃至对世界人民的贡献。”

安冬青表示,吴以岭院士带领的络病研究团队在全国开展了大量工作,让每位中医药从业者都对中医药的发展充满信心。新疆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初衷就是要让中医药从业者不仅见证中医药的发展,还要成为发展的参与者。她说:“要让吴以岭院士和他的络病团队带领我们参与到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去。”

新疆络病分会于2013年成立后,在安冬青教授的带领下,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最好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以及肿瘤领域的中西医专家都加入到了络病专委会,在中医药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尤其是在络病理论的发展方面积极开展了学术活动,做了大量工作。

6年来,新疆络病专业委员会不仅基于络病理论开展了大量学术交流,还走进社区,开展义诊和健康教学活动,让络病学研究成果为社区患者所用。此外,分会还定期到各地州开展“络病学研究及其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作用”“连花清瘟胶囊临床应用”等专题讲座,让更多基层医务工作者了解络病理论及通络药物临床应用。安冬青表示,无论是理论的研究,指南、共识的分享,学术的培训,药物的临床治疗规范,还是对广大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方面,分会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通过6年的运作,新疆各地州也相继成立了络病专业委员会。让更多的医务工作者从临床工作中发展落地,从试验中发展落地,从药物的研究中发展落地。

安冬青说:“新疆很大,新疆也很远,但对于络病理论的研究没有边界,也没有距离。”

image.png

image.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