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阐释人才三大特质
要做事 善做事 以法度做事
4月13日,第十六届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该论坛是展示呼吸病学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吸引了中青年呼吸学者的广泛参与。
论坛独具特色地安排了“临床科研选题设计”及“手术实际操作”的培训,邀请众多呼吸学界大咖为中青年呼吸学者授业解惑。开幕式上,王辰院士专程发来视频致辞,对“人才的特质”进行了阐述。
王辰院士认为,人才首先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事业的追求,一定要有“要做事、善做事和以法度做事”的特质,“要做事”是指真正的发自骨子里的积极主动地要做事;“善做事”是指在艰苦卓绝的困难面前,能够用创新的积极的办法把事情做成,“能人所不能”;“以法度做事”是指不能有任何贪赃枉法的行为,按照法度,按照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去做事情——这些是对人才的要求。
王辰院士强调,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轻言放弃。一般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找外界理由安慰自己,而人才则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例如“这事是我没办好”“我还有很多的办法,有很多的创新办法”“我的努力还不够,我吃的苦不够,我一定要把这事办成”——这些是人才的特质。
另一个特点是,人才在听到一番对自己有借鉴意义的话时,听到一种先进性经验时,一定会抓住不放,将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也是人才和非人才的显著区别。
王辰院士希望,呼吸学界的中青年学者都能成为“人才”,承担起推动呼吸学科发展的重任,以及呼吸疾病防治的历史使命,成为给广大呼吸病患者带来福祉的青年人才。
中青年医师感悟
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
人才从来不抱怨
对于年轻医生而言,首先是愿意做事,愿意成为一名医生。如果总觉得当医生又苦又累,没有成就感,那么你可能在职业选择方面出了问题。
我认为人才与一般人的区别,就是人才从来不抱怨,他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且他把这些困难和挫折当成难得的经历和进步的动力。太多的抱怨不仅很难提高个人素养,其负面情绪还可能会影响整个团队。
王辰院士谈到“以法度做事”,即要有规矩,要按照诊疗常规操作。医疗界很多诊疗常规都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不能因为怕麻烦就忽略。一个优秀的团队,都是有规矩的团队。
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应颂敏教授
机会是人才创造出来的
新时代下,当前学科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呼吸学科亦是如此。目前,我们真正掌握的核心技术相对而言仍是少数,很多时候还是在跟跑的路上。慢慢的,我们开始与国外一流大学、一流医院、一流学科并跑,当然,我们希望在某些领域能够领跑。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很多行业都迎来这样的机会,但是机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一定是人才创造出来的,正如王辰院士所说,只要愿意做事的人都是人才。
年轻人要愿意做事,而且在愿意做事的前提下做成事,做成好事。这就需要大家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医院、科研机构或者基层单位,都需有雄心壮志,需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以此迎接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上海肺科医院徐金富教授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我们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每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对于一名医生来说,避免受到太多繁杂因素的影响,集中精力做实事、专注于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尤为重要。
不敢妄言成为“人才”,但要让自己有所成,就需要有理想和抱负,不管理想和抱负有多高和多远。从确立小目标开始,然后朝着既定的小目标去努力。在这个努力过程中,不甘寂寞踏实做事,厚积薄发。低调做人和高调做事的有机结合,最终必然水到渠成。
参会人员认真听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熊维宁教授
敢于做事 勇于创新
关于“善做事”,我有两点理解:一是不怕困难,勇于迎难而上。要想成功,困难必不可少。如果碰到困难就停滞不前,则不能称之为“人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应该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二是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如果只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和研究,无疑是辜负了众人的期望。要在充分掌握前人研究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之上,勇于做大胆的、科学的假设,以新思路来解决临床问题。以创新精神将事情做好,这样才能体现青年医生的独特气质,更好地引领医学科学的发展,为我国呼吸疾病防治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海市胸科医院孙加源教授
以研究的态度做临床
年轻人都想做事,但更重要的要善于做事。
当前有的年轻医生感觉工作压力大,这些在所难免,但我们更应转变思路,将压力化为动力。还有人认为临床与科研无法兼顾,其实临床研究和临床工作是统一的,医生开展的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也来自临床工作的灵感和需求,不妨尝试把部分临床工作按照临床研究的形式进行,如此一来,医生在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积累科研数据,并进一步转化为指南、共识,更好地惠及更多患者。
我始终认为,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日积月累,坚持如一,终有一天可以得到质的飞越,从一名年轻医生成长为该领域的专家。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所有的努力都是成功砝码的累积,直到质变飞升。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志义教授
人才应勇于承担
“人才”不仅能做事,而且更勇于承担做事,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进而言之,呼吸学科“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创新性思维,能开展创新性研究。我们每一个呼吸医师都应以此为目标,为学科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牟向东教授
精益求精 止于至善
每位呼吸科医师要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和自己的学科,要想做事、能做事、善做事,做成事。
呼吸科医师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呼吸学科本身,凡是和呼吸科相关的诊治方法皆可为我所用;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将基础、临床、检验、放射、病理、重症、介入、胸外等全部(或部分)纳入呼吸科的整体发展规划,同时还要把大学科、多学科、交叉学科、医工结合等精髓发扬光大。
呼吸科医师既要守土有责,又要能征善战。要以斗争求团结,还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合作的团队,统一的战线。既要遵守规则,还要不断创新。既要尊师重道,又要不畏权威。既要善于发现临床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又要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推动发展。
对于每个病例,呼吸科医师既要遵从指南,又不为羁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9-292025
青海省人民医院打造肝包虫病SELECT一站式诊疗团队
-
new聚焦儿童发热热点问题,呼吁构建中西医融合的科学诊疗照护新体系
2025-09-22 -
new深圳南山启动重点人群肝癌筛查 打造肝癌全流程管理体系
2025-09-13 -
09-082025
多元守护眼健康,创新技术产品亮相CCOS2025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2022年度珠江肝胆专科医疗联盟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2-09-27 -
“胰”起向未来!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干预方式专题研讨会线上召开
2022-05-31 -
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是时代所需!2022年度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2022-01-11 -
詹启敏院士:便捷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服务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1-11-29
-
生物治疗:修剪枝蔓 力促健康成长
2017-09-22 -
第四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专题
2020-09-06 -
聚焦房颤“前沿与创新”,共同推动房颤事业发展|第21届心房颤动论坛(7.7·大连)开幕
2023-07-10 -
聚中国智慧,绽放慢乙肝临床治愈新梦想
2023-05-16 -
“三潮汇聚 勇立潮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深圳发表演讲
2023-07-18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专家提醒:未病先防 积极合理接种疫苗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