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详情

全方位 立体化关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

时间:2019-05-30 10:00:00来源:未知作者: 唐丽丽 宋丽莉 庞英 何毅 汪艳 张叶宁 李梓萌 李金江 阅读: 126179

世界肿瘤学者的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5月31日至6月4日在美国拉开大幕。全球肿瘤领域超过4万名医生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聆听最新的肿瘤诊治进展、探讨肿瘤知识传播教育策略。今年,在会前的投稿中,肿瘤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及症状管理再度热议。本报特邀肿瘤心理专栏主编唐丽丽教授团队对2019 ASCO年会上关于肿瘤患者心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blob.png

研究一  心理社会肿瘤学服务融入临床诊疗是必要的

意大利一项多中心研究采用阶梯楔形设计的聚类随机对照试验(SWD-RCT)对一项名为HuCare质量改进策略(HQIS)的新项目进行了效果评估。结果显示,HQIS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情绪维度有显著改善,特别是对于那些年龄较大,基础焦虑水平较低,社会需求被满足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显,且干预效果有延续性,在12个月时仍显著。(ASCO官网摘要号6515)

HQIS项目的特色是将心理社会肿瘤学照护融入到肿瘤临床常规诊疗当中,在常规肿瘤诊疗的同时,满足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进而提升对肿瘤患者的照护品质。

该研究共纳入762例被试者,并对实施心理社会肿瘤学照护的299例临床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3 d的课程培训。

评述:

该研究方法学亮点是采用SWD-RCT,目前国内研究者还较少使用此种研究设计。此研究设计适用于前期已进行可行性研究干预,已有证据证明干预疗效,在资源有限或其他问题导致干预不能在整体人群中立即使用时,该设计能够解决伦理问题和可行性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41%的受试者表现出高度焦虑,88%的受试者至少有一种心理社会需求,这说明了将心理社会照护融入肿瘤临床常规诊疗中的必要性。从研究结果来看,这样的项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照护品质,特别是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情绪维度,但对于生活质量的社会维度、抑郁情绪和总体生活质量的改善不显著。该结果显示,要想全面提升肿瘤临床的照护质量,具体将心理社会肿瘤学照护以如何种方式融入,谁来提供干预,提供何种干预,如何开展培训,还需要在今后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

文中未提到心理社会肿瘤学专业人员,如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如何配合肿瘤临床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心理社会肿瘤学专业服务。从心理社会肿瘤学专业人员的角度来看,抑郁患者和高焦虑患者应当接受更为专业的照护如规范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等等。因此猜测这可能是高焦虑患者在该项目中获益较少,以及该项目对抑郁情绪和总体生活质量改善不显著的原因之一。

研究二  改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另一种选择

来自日本国家癌症中心医院研究团队进行一项奥氮平5 mg联合标准止吐治疗预防顺铂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研究,结果显示,5 mg奥氮平联合阿瑞匹坦、帕洛诺司琼和地塞米松可被认为是一种新标准预防顺铂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疗法。(ASCO官网 摘要号11503)

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试验将接受顺铂治疗(≥50mg/m2)患者随机分配为奥氮平5 mg组和安慰剂组。两组患者在第1~4 d,联合阿瑞匹坦、帕洛诺司琼和地塞米松治疗。主要终点是完全缓解率(CR),定义为在延迟阶段(24~120 h)未出现呕吐和未使用止吐解救药物。最终共有710例患者进入研究,奥氮平组356例患者,安慰剂组354例患者。CR奥氮平5 mg组为79.1%(95%CI: 74.9~83.3),安慰剂组为65.8%(95%CI: 60.9~70.8;P<0.001)。最主要的与治疗相关的常见不良事件为嗜睡(奥氮平组43.1%与安慰剂组为33.0%)。

评述: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是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的恶心呕吐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也会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在标准的三联化疗止吐治疗阿瑞匹坦、帕洛诺司琼和地塞米松中加入奥氮平10 mg 已被推荐用于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治疗。

指南建议在有镇静风险的患者推荐5 mg剂量。在相关Ⅱ期研究中也发现使用奥氮平5 mg表现出与10 mg的等效活性,嗜睡的不良反应也更容易耐受。

该研究的亮点在于所使用的奥氮平剂量较之前研究低,只使用之前剂量的一半5 mg,结果显示止吐效果好,近八成(79.1%)患者未出现呕吐和使用止吐解救药物,嗜睡的副作用也只有不到一半患者出现(43.1%)。为肿瘤临床止吐药物的使用剂量给出了新的选择。这项日本的研究,为东方人群使用剂量给出了新的一些建议和选择。但是这个研究并未做与奥氮平10 mg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在止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比较,以及东方人群和西方人群在这个剂量上是否有差别。

研究三  正确认识治疗目标有助于患者渡过难关

来自Amanda L. Jankowski团队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族裔与治疗目标不一致性相关。(ASCO官网 摘要号11621)

研究调查559例进展期癌症患者使用治疗与预后认知问卷来评估癌症患者的治疗目标是否与医生的一致,并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痛苦。结果显示,存在不一致认知的患者比一致认为可以治愈的患者焦虑程度更高,而一致认为不可治愈的患者相比一致认为可以治愈的患者抑郁程度更高。

评述:

癌症患者对于治疗目标的正确认知不仅有助于治疗决策的制定,也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其中对于治疗目标的认知涉及医患沟通、患者知情同意、患者对于疾病预后的心-身体验与预期。已经有研究表明患者及医生对于治疗目标的认知往往存在不一致,但是尚缺少对于这种不一致的风险因素的研究。

该研究的亮点在于为肿瘤临床提供了心理社会学知识,即患者对于治疗目标的认知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痛苦,提醒临床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告知患者治疗目标的重要性,但是横断面的研究仅能提供一些初步的证据。进一步的研究建议针对目标认知不一致的患者,特别是患者自己认为不可治愈而医生认为是可治愈的患者与一致性认为不可治愈的患者间心理痛苦的差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则更有临床意义。

此外,开展纵向研究评估患者认知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其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可以更加深入的研究本问题,特别是存在认知不一致与认知一致存在变化的患者的研究。最后,本研究纳入了不同癌种的患者,很多研究证据表明不同癌种具有特殊的心理社会相关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不同癌种患者对于本研究问题的差异也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Amanda L. Jankowski团队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族裔与治疗目标不一致性相关。(ASCO官网 摘要号11621)

研究调查559例进展期癌症患者使用治疗与预后认知问卷来评估癌症患者的治疗目标是否与医生的一致,并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痛苦。结果显示,存在不一致认知的患者比一致认为可以治愈的患者焦虑程度更高,而一致认为不可治愈的患者相比一致认为可以治愈的患者抑郁程度更高。

(下转第15版)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