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详情

《中国慢性呼吸疾病流行状况与防治策略》发布

时间:2020-06-01 09:44:50来源:未知作者: 张亮 阅读: 153492

6月21日,在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2018暨第十七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开幕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呼吸病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领域专家,联合编写的《中国慢性呼吸疾病流行状况与防治策略》(简称白皮书)报告发布。

image.png

“这部‘白皮书’是五家医学权威学术组织单位集体工作的成果,更加深刻、准确地说明中国慢性呼吸疾病流行状况。”该书主编之一、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指出,“对于慢性呼吸疾病的流行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尽管日常实践中有了解、有零散资料,如何勾勒中国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现况,需要更进一步的客观认识。”

“全面了解我国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现况与主要问题,是一切卫生政策、一切健康方略制定的重要基础。为评估我国慢性呼吸疾病状况,五家权威机构联合组织一批国内最有造诣的专家、组织最严格的医学情报信息检索,在严格循证医学分析下得出报告,一是慢病流行状况,从五大流行病学指标里,分别进行描述;二是慢病防控方略,这不仅是医学界的责任,更是社会各个方面统一行动。

有关专家、部门共同编写的这部‘白皮书’,相信会成为呼吸疾病防治领域具有历史意义的实践,是制定防控方略的重要根据,意义重大!”

中国CDC慢病中心 王临虹教授

合力建设中国慢病防控体系  实现慢性病死亡率降低目标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表明,我国居民慢性病死亡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6.6%,可见我国慢病防控形势之严峻。” 王临虹教授指出,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至2020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2030年较2015年降低30%的工作目标。

中国疾控系统中慢病防控体系已经形成,并在慢性病监测与流行病调查、人群综合干预与评价、疾病负担调查与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王教授指出,“慢性呼吸疾病防控作为慢性病防控的内容之一,尚没有足够重视,很多地区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控工作存在空白,疾控系统对于慢阻肺为主的慢性呼吸疾病认识不足,防控意识淡薄,监测与综合防控知识缺乏,专业人员的相关能力亟待提高。”

“应加强防治结合的慢阻肺综合监测与防控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测和防控能力,尤其要加强基层地区的队伍建设。”王教授指出,《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提出,完善包括呼吸疾病在内的慢性病监测评估体系。以地市为单位,基本摸清辖区内主要慢性病情况、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

戒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手段。医生,特别是呼吸医师应首诊询问吸烟史,对烟草依赖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必要时推荐到戒烟门诊进行专业规范化诊疗。总之,要建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呼吸专科、全科医学跨学科协作机制,提升医防协同的慢性呼吸疾病防控能力。

中国CDC慢病中心 方利文研究员

普及肺功能检查  开展慢阻肺综合干预

今年4月,《柳叶刀》杂志发表了由王辰院士等完成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首项成果,首次明确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为9990万人,印证了我国慢阻肺巨大的疾病负担和严峻的防控现状。

方利文研究员指出,“监测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查率和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率都非常低。肺功能检查和慢阻肺诊断能力明显不足,绝大多数慢阻肺患者没有得到诊治,基层医疗机构的慢阻肺诊断水平极低。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以国家项目推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慢阻肺诊疗水平,实行高危人群肺功能筛查首诊机制,在高危人群和职业人群中开展肺功能检查,将肺功能检查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等措施,不断提高肺功能检查水平,努力实现《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目标。”

“同时,应探索慢阻肺综合干预与管理模式,针对大众、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慢阻肺患者开展有效的综合干预,将慢阻肺患者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在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管理中,加强医防结合,探索并开展集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和干预指导于一体的慢阻肺综合干预与管理服务,实现对慢阻肺全流程的健康管理”。

中日友好医院  吴司南

白皮书科学性与权威性兼备

“为保证本报告内容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我们组织医学信息学专业人员对我国关于慢性呼吸疾病流行状况、影响因素、防治现状的文献进行检索、汇总、归纳,共收集包括国际组织及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权威统计数据、流行病学研究论文、国家卫生政策与法规在内的文献2300余篇。”吴司南指出,我们组织呼吸病学、流行病学及预防医学领域专业人员,根据证据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筛选,在每一内容要点上选择时间最新、权威性最强、数据质量最高的文献,最终确定了其中的171篇作为本报告所采用的主要文献,完成待审议稿的写作。

吴司南介绍,“之后,我们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从专业知识、科学证据、逻辑结构、行文体系等方面进行多次审议,由写作人员详细记录并逐条处理专家意见,最后对审议后的报告进行统稿修订。” 

2018年度

呼吸医师荣誉表彰

6月21日,开幕式上,林江涛教授主持宣布了2018年度“优秀呼吸医师”、“优秀中青年呼吸医师”、“优秀基层呼吸医师”三大奖项获奖名单。

image.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