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信息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信息之窗/详情

【即时报道】新时代哮喘治疗决策:从典型到非典型哮喘、从诊断到治疗、从科研到临床、从共性到个性

时间:2020-09-12 14:52:20来源:未知作者:​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青委会 阅读: 109567

9月12日上午,第四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哮喘分论坛召开,本会议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周新教授、新华医院郭雪君教授、瑞金医院万欢英教授和同济医院余莉教授共同主持。论坛内容涵盖从轻症到重症、从诊断到治疗、从研究到临床经验、从个体到整体,多维度深层次做了讨论。

首先,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教授介绍了《重症哮喘的个体化治疗》。他表示,重症哮喘的发病率并不低,相关危险因素复杂,社会负担重教授指出,基于表型和生物学标记物的未来重症哮喘治疗能够给这一治疗困境带来希望和曙光期待新型吸入药物、单克隆抗体和热成型术为代表的新药物新技术的科创新成果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赖克芳教授是慢性气道疾病方面的权威专家,尤其擅长慢性咳嗽的诊治。此次会议中,他介绍了《咳嗽高敏感性的类型与检测方法》,详细讲解了国内外常用的评分及临床量表,分析了诱发咳嗽的因素,列举咳嗽敏感性的检测方法及开展经验,探讨了在慢性咳嗽诊断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指出咳嗽年轻化现象值得关注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王长征教授做《轻度哮喘:维持治疗还是按需治疗?》报告。教授强调了在临床实践中应当准确定义轻度哮喘,对依从性好的患者仍应首先推荐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维持治疗,减少临床症状,避免治疗不及时导致的疾病进展。同时,王教授提醒应当注意防止“按需使用”扩大化,尤其避免中重度患者采用“按需治疗”。最后王教授指出,炎症指标对指导轻度哮喘的意义仍不确定,期待进一步科研进展。

上海中山医院金美玲教授介绍了《变态反应性肺曲霉病的队列研究》,分享了国外和本人病例研究,为这一少见慢性气道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初步探索和实践经验。金教授特别指出,50%以上的变态反应性肺曲霉病的患者都曾经被误诊或漏诊,难治性哮喘患者应当检测烟曲霉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球蛋白E,及时判断是否罹患变态反应性肺曲霉病。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旻教授致力于研究小气道功能障碍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作用。因此这次会议中,她带来了报告《哮喘中小气道真的沉默吗?》,聚焦合并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哮喘患者的诊治进展,基于大量原创性临床研究数据,介绍了如何早期准确识别轻症及不典型哮喘患者,给予个体化治疗,实现改善症状的同时减少疾病负担。

上海长征医院唐昊教授做《气道重构的研究进展》报告,重点介绍了哮喘气道重构的病理和机制,提出气道重构与炎症相关,即使在哮喘早期也存在重构,因此应当在哮喘治疗全程中关注气道重构,并关注不同年龄和不同炎症表型的气道重构差异,以满足个体化治疗的需求。

上海瑞金医院时国朝教授团队的黄春容教授《微生物菌群与哮喘发生的相关性》做了深入解读,提示肠道和气道菌群紊乱与哮喘发生率以及哮喘类型相关,分析可能的免疫机制,并介绍肠道菌群和气道菌群之间的相关影响,带来了前沿知识及全新治疗理念。

最后,上海哮喘学组组长,同济大学邱忠民教授就《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问题和对策》做了精彩的报告。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但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度较低,误诊漏诊可能大。邱教授结合胃食管返流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研究展望所做了全面报告,与会者获益良多。

哮喘分论坛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畅所欲言,济济一堂。全方面多维度的深入探讨了哮喘诊治的诊治现况、研究进展和后续展望。与会者学习热情高涨,拓展了临床及科研思路,获益匪浅。

图片1.png

会议主持

图片2.png

会议主持

图片3.png

邱忠民教授就《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问题和对策》做精彩报告

图片4.png

赖克方教授介绍咳嗽高敏感性的类型与检测方法

图片5.png

林江涛教授介绍重症哮喘的个体化治疗

图片6.png

王长征教授谈轻度哮喘的治疗

图片7.png

张旻教授讨论哮喘中的小气道病变及其作用

图片8.png

金美玲教授分析ABPA的队列研究

图片9.png

唐昊教授谈气道重构的研究进展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