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处理的现状与困境
免疫治疗目前指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通过恢复机体免疫平衡来发挥自身抗肿瘤作用。与化疗比较,免疫治疗改善了患者总生存,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治疗手段。然而,免疫治疗的药物仍然具有毒性是目前免疫治疗临床应用过程中急切需要注意的问题。
免疫治疗毒性管理的问题现状
免疫治疗药物上市快,同类产品多 国外有六款PD-1/PD-L1抑制剂,国内八款PD-1/PD-L1抑制剂上市;(未上市的国产同类产品更多,有超过20种国产PD-1/PD-L1抑制剂正在进行I-III期临床试验;国内适应症逐渐增多。
免疫治疗适应人群在不断扩大 虽然免疫治疗的有效患者仅15%,但临床治疗过程中适应症的患者近20%~43%,这主要得益于联合治疗的广泛使用。
指南/共识的发展比较滞后 虽然现在有多部指南发布,例如ESMO指南、ASCO指南、SITC共识、NCCN指南及CSCO指南,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
免疫治疗的困境
治疗前的特殊人群筛查。特殊人群不仅仅是风险人群,包括:(1)既往有特定病史的人群,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2)既往有特殊处理的人群,例如器官移植患者、联合免疫治疗患者、重启免疫治疗患者、根治性放疗患者等;(3)有特殊状况的人群,例如老年患者等;(4)存在风险因子的人群。
毒性的鉴别 毒性的鉴别因涉及的器官不同,管理有所不同。肺毒性需要与多种情况相鉴别,有时候肺毒性需要考与合并感染、获得性感染相鉴别。心脏毒性需要考虑既往基础性疾病的影响,注意与亚急性心肌损伤相鉴别。
重症及难治性毒性管理的困境 目前没有重症及难治性毒性管理的确切定义。
免疫抑制剂应用 虽然大部分患者初始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效,但大多数患者会发展为抵抗,这时候需要及时更换或补充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使用,包括用药指征、类型、时机、剂量、联合用药和浓度监测等是免疫治疗毒性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环。
毒性机制和干预研究 免疫治疗的毒性发生机制和疗效机制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同一个受累器官,组织病理学表型可能有差异;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可能分为淋巴细胞浸润,或者抗体介导型,或无菌性炎症;皮肤相关不良反应,比如斑状丘疹淋巴浸润丰富、苔藓样/牛皮藓表现出混合浸润的特点、而大疱性反应是有抗体介导的。
毒性管理的多学科合作 毒性涉及的器官多,情况多变,因此多学科合作非常重要。各单位要及时建立院内或区域性的多学科毒性管理小组,及时、高效、持续识别和处理免疫治疗导致的毒性,尤其是重症毒性、难治性毒性和多器官毒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罕见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好似一把“双刃剑”,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的同时也有可能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irAE)。其中皮肤、肝脏以及胃肠相关irAE 最为常见。除了这些常见irAE外,还存在一些
2021-06-24 -
new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处理的现状与困境
免疫治疗目前指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通过恢复机体免疫平衡来发挥自身抗肿瘤作用。与化疗比较,免疫治疗改善了患者总生存,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治疗手段。然而,免疫治疗的药物仍然
2021-06-24 -
new免疫治疗:掌握“保效”与“保命”的分界线
免疫治疗在中国已展开临床应用已经有3年多,在最初的阶段,大家更多的是关注免疫治疗是否对患者有效,有哪些适应症可以使用免疫治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良反应的出现,大家开始
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