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斤!不足6个月!龙凤胎宝宝连闯生死关……
“哇~哇~哇~”
凌晨四点,孩子的哭声打破了夜的寂静,杨先生立即起身,熟练地给娃换尿片,这套动作,他闭着眼都能做得很好。
而此时,妻子张女士带着小姐姐在隔壁房间。为了不相互影响,夫妻俩合理分工,超早产的龙凤胎宝宝,一人照顾一个。
喂奶、换尿布、洗澡、晒太阳、做排气操、监测血氧、检查体温、检查黄疸值、检查宝宝便便情况,给宝宝热敷囟门跟肚肚、检查鼻子呼吸道畅通情况……是他们每天的日常。
刚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NICU接回宝宝的第一周,妻子因为太紧张,只要血压仪一响就起来看,几乎是整夜不睡。连续两三个月,两人都没睡过一个整觉。
即便如此辛苦和疲惫,每次看着熟睡的宝宝,杨先生还是感慨,庆幸小玥和小九都还好好活着。
大家好哇~猜猜我们谁是姐姐谁是弟弟~
别看这姐弟两个现在胖乎乎的,乖巧可爱、颜值逆天,时间倒回到11个月前,他们刚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可不是这样……
肺、脑、消化系统都没长好
龙凤胎姐弟就急着来报到
2021年6月19日,是杨先生和张女士很难忘却的一天。
怀孕22周+6天正在保胎的张女士,突然感觉肚子不对劲。没过多久,在所有人都没准备好时,肚子里的两个小家伙就猝不及防来报到了……
是的,他们出生了!小家伙们初来乍到,姐姐小玥450g、弟弟小九480g,还没有一瓶矿泉水重,身体只有大人的手掌那么大,是目前已报道的全国同胎龄、双胞胎中体重最小的宝宝。
“太小了,实在太小了。”
杨先生第一次见到宝宝,是在产房门口的匆匆一瞥。当时看到转运暖箱里红红的小生命他都傻眼了,以至于医生让他给宝宝拍张出生照时,慌乱得连手机都找不到。
“才凌晨三点,我拿着单子就一路跑到窗口去缴费办理住院,那时感觉仿佛只要我跑得快一点,他们姐弟俩就能安全一点。”
呼吸、营养、感染……
关关难过,关关过!
22周+6天,在妈妈肚子里待了不到6个月的小玥、小九发育都极度不成熟,出生时甚至还不会哭。
像这样的超早产宝宝要活下去并不容易,需要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在出生黄金1小时内,两个幼小生命相继接受了多项操作治疗——
他们的皮肤近乎透明、自主呼吸微弱到甚至难以觉察,嘴巴只有“花生米”大小……即便如此,新生儿科医生依然在最短时间里娴熟地完成了气管插管,并在气管内注入救命药“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稳定呼吸,这是后续一切救治的前提。
经过新生儿科及产房医护的“温和”复苏处理后,宝宝住进了像“人造子宫”的保温箱。
由于宝宝不能自己吸吮,没办法靠嘴巴来摄入药物、汲取营养。而且宝宝的血管细如发丝,根本没办法承受常规穿刺,所以打通脐静脉通道这条“生命之门”是必要操作。
看着绣花针一样细的脐血管导管进入预期位置,回抽见血那一瞬间,在一旁的“护士妈妈”们都深深呼了口气。这意味着,两个宝宝接下来的营养有了基本保障。
救治超早产宝宝,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容错率”特别低。治疗就像走钢丝,每一步都必须完美。体温偏差1℃,会增加死亡率和后遗症风险;补液多10毫升,可能影响宝宝的生命体征……
因此,NICU医护团队为姐弟俩制定了详细的每日诊疗计划,依据宝宝的动态情况不断评估修正治疗方案。
住院126天,长胖了3倍多
小玥小九顺利出院!
精准的治疗方案、呼吸机使用及气道管理、肺保护策略、营养管理、母乳喂养……在NICU全体医护的呵护下,小玥和小九成功攻克了生命难关。
“我自己本身也是出生体重才2斤的早产儿,因为父母没有放弃才有今天的我。想想三十年前的医疗条件,我都能坚强活下来,所以我笃定孩子能战胜重重挑战。现在,他们真的都做到了!”
2021年10月23日,第一次抱着宝宝的杨先生激动地说。住院126天,小玥、小九终于回到了父母的怀抱,顺利出院。出院时小玥已经是个6.2斤的小公举了,弟弟小九体重也达到了4.2斤。
为了照顾好宝宝,杨先生和妻子从娃刚早产时就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期间,还去新生儿科NICU专门学习了早产儿的护理知识。
出院后,除了杨先生和妻子精心的照顾护理之外,小玥和小九每隔半个月会回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在高危早产儿门诊监测营养跟发育情况。
两个小家伙“你追我赶”,现在,小玥已经完全追上了同龄人成长的步伐,弟弟小九也在奋起直追。
5月12日护士节当天,他们在家人的陪伴下回到医院,探望和感谢当时照护他们的医护团队。
不断刷新记录
他们是早产宝宝的“守护神”
国外发达国家报道,胎龄22周的存活率仅10%-30%,全世界目前22周救治成功的超早产儿仅26例。而22周双胎超早产儿救治更是难中之难。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成功救治了一个又一个600克、500克、甚至400克,孕周24、23、22周的超低出生体重、超未成熟婴儿。每年收治的体重小于1000克或胎龄小于28周的超未成熟儿都在120例以上,最高达到每年150多例,抢救成功率高,达88%以上。
● 2015年成功救治全国首例孕24周、出生体重500克超早产儿“九爷
● 2016年成功抢救孕23+5周、出生体重560克的超早产儿,是当时国内抢救存活孕周最小的超早产儿;
● 2017年成功抢救孕23周、出生体重480克的超早产儿“早早”,是当时国内抢救存活出生体重最小的超早产儿;
● 2018年成功抢救孕23+6周、出生体重400克的超早产儿“小海草”,再次创下当时我国存活体重最轻早产儿记录。
● 2021年成功抢救孕22+5周、出生体重498克的超早产儿“大力”。
2021年新生儿科成功救治22周、小于500克的超早产儿4例。
但对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而言,能抢救多小、多早的早产儿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不断积累最艰难技术,提高早产宝宝的救治质量,让每个早到的宝宝都能好好享受世间美好。
宝宝顽强蓬勃的生命力
医护人员的专业救治
父母精心细致的护理和照顾
……
早产宝宝能够健康成长
这些缺一不可
如果肚子里的宝宝
有一天猝不及防地早早到来了
别灰心、别丧气
希望这些早产家庭的故事
也能够带给你们一些力量
最后祝愿小玥、小九
健康成长,一生都快快乐乐
也希望每个小朋友
都平平安安地到来
本文所涉及案例及照片内容,均已获家属同意授权后发布,谢绝私自转载和挪用到其他任何资讯平台,否则后果自负。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文字、图片、视频或其他内容涉及侵权或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修改,谢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通用技术集团举办 | 2025年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 暨第三期“ 通用健康大讲堂 ”
2025-05-12 -
new多措并举,福建省肿瘤医院打通医保政策咨询“ 最后一公里 ”
2025-05-12 -
new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入选国家卫健委“ 2024年党建引领全国公立医院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典型案例
2025-05-12 -
new国际护士节 | 匠心筑梦绽芳华,智慧护航守健康
2025-05-12
-
我的病人朋友——专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米彦军
2023-03-06 -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室召开“内镜治疗及内镜技能指导”入基层科普宣传,手把手志愿帮扶线上会议
2022-09-13 -
无陪病房,让病友感受“家”的温暖
2022-09-13 -
好好记录平凡却闪着光的日子
2022-09-13 -
做完无痛胃肠镜,我就后悔了……
2022-09-13
-
赣医大一附院“ 白鹭文化健康促进新模式 ”项目获评2024年国家级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
2025-01-03 -
南华附二医院2024年 “ 5·12 ” 国际护士节暨第十三届护理文化节系列活动顺利启动
2024-03-13 -
在心脏骤停6次中完成急救和心梗支架植入 28分钟里创造生命奇迹
2024-03-15 -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成为国家卫健委“中英卫生人才发展平台”首批成员单位
2023-09-19 -
既挂牌又出征! 通用技术宝石花医疗辽阳辽化医院成为辽阳市宏伟区区域医联体牵头单位
2024-07-19 -
做完无痛胃肠镜,我就后悔了……
2022-09-13 -
兰州大学健康管理中心被评为全国“三级医院健康管理医学科共创共建单位”甘肃唯一合作单位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