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定西市中医院全力打造优质高效中医品牌医疗服务

时间:2023-06-01 19:27:47来源:医师报作者:汪仁凤 阅读: 160855

星河流转,四季轮换,每一天都有很多故事在发生,而医院就像是一个微缩的“世界”,见证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收纳着故事里的真实情节,汇聚着温暖人心的感动瞬间。市中医院里一幅幅鲜艳的锦旗,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是医院以“六抓”为载体,深入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服务环境,持续提升中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定西优质高效的中医品牌医疗服务的有力见证。

3.jpg

一抓项目建设,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紧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这个发展机遇,锁定“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这个目标,争取中央预算资金、政府专项债劵资金2.3亿元,建设门诊综合楼45200平方米;争取各类资金9000万元购置了DSA、1.5T核磁、64排CT等大型医疗设备1500台(件);医院床位从250张增加到607张,顺利晋级三级医院;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接协商,创建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助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医疗服务环境和硬件设施全面提升。

二抓人才引育,优化中医药队伍。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完善了人才管理激励机制,把人才引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采 用“招”“引”“聘”“评”“带”等多种策略和方法,广纳贤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8名,聘用医护人员125名,进一步优化了中医院人才队伍;选派380余名业务骨干到北京、青岛、福州及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全力提升业务骨干能力和水平;绩效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激发了人才活力、挖掘了人力潜力,人力资源战略计划成效显著。

1.jpg

三抓学科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树立做强优势专科,培育重点专科,扶持薄弱学科的思路,坚持“中医要领先、西医不落后”,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2个,省级重点专病专科4个,县级重点学科3个;建成国医大师李佃贵传承室,全国名老中医崔公让、刘宝厚、胡国华,省级名中医王福林、王钢、孙其斌等7个工作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青岛市中医院专家工作站2个;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小儿脏腑点穴推拿手法工作室2个;建立了针灸推拿、儿科、皮肤科、药学、骨伤科研究室5个;培养了一批拥有较高知名度和技术优势的特色专科,基本完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的学科建设格局。

四抓联盟建设,构建中医药整体发展格局。对标“国考”和等级评审,各科室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开展3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配套上线中医药辅助诊疗系统,中医药处方占比逐年递增。与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青岛市中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与兰大二院建立甘肃省放射影像技术联盟,与开封市中医院糖尿病科、省二院整形美容科、兰大一院儿科、省中医院肛肠科共建专科联盟;与省中医院神志病科、省中附院风湿骨病科建立紧密型专科联盟,构建全面整体发展的中医药格局。

五抓能力建设,促进中医药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中医药技术和方法,从临床医疗为主向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拓展。大力推广针灸、推拿、蜡疗、拔罐、刮痧、银质针、内热针、小针刀和三伏贴、三九贴等中医适宜技术,“治未病”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规范开展临床教学工作,强化在岗人员中医药再学习、再教育,全面推进32种膏方制作、15种中药养生茶、养生汤剂的应用。

22.jpg

六抓文化建设,强化医院运营管理。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业务、数据、管理协同一体化、数字化管理,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大部制管理模式,促进医院规范化、精细化、现代化发展。同时,作为定西市青少年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了国医馆、中医药文化展示区、交流区,全方位宣传中医药文化。持续开展中医“六进”活动,将市区12个居民小区列入“中医药科普宣传服务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膏方文化节等惠民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治未病”理念,普及健康养生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了人民群众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了中医院在全市中医药行业的“龙头”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杜焕朝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