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支原体感染全家老小齐中招,来势汹汹如何科学应对?

时间:2023-11-07 10:59:28来源:医师报作者: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 陈莹莎 阅读: 338774

全家老小齐中招,罪魁祸首就是它

       随着秋冬季的开始,流感势力开始悄然抬头,而另一边肺炎支原体感染也迎来了高峰。

       在发热门诊的一个下午,一位看起来忧心忡忡的妈妈进入陈医生的诊室进行复诊。“ 医生,我结果出来怎么样?我家宝宝支原体肺炎打了一星期针刚好,家里老人感染上也开始发热,我照顾她们结果自己前天也开始发热和咳嗽。我现在咳得胸口都痛了,我是不是也是支原体肺炎啊 ”

       “ 血常规白细胞4.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3%,CRP117.2 ”、“ 新冠阴性,流感阴性 ”、“ 胸部CT:两肺散在炎症、实变 ”, 陈医生一边听她讲一边仔细的浏览这位妈妈的CT影像,虽然肺炎支原体核酸(MP-DNA)结果还没出,但结合病史症状和现有的化验检查,支原体肺炎基本上没跑了!而且这个妈妈的支原体肺炎已经进展到了出现实变的地步。

image.png

       “ 虽然支原体核酸结果还没出,但根据你目前这些化验检查,多半就是支原体肺炎了,而且你这个肺炎还不算轻 ”,这位妈妈听完脸瞬间垮了下来,“医生我还要照顾家里人,你能不能让我快一点好起来,拜托了……”

       “ 你别担心…… ”陈医生向她进一步讲解了病情和后续治疗,为其开具了最便捷高效的的用药方案,再三叮嘱她5天左右一定要记得来门诊复查和关注核酸结果,同时要多休息不要太操劳。中间如果有症状加重,尽快来医院就诊。

       很快,5天后这位妈妈再次来到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进行复查,化验结果出来明显好了不少,她自己也觉得症状好多了。这位妈妈不但没有住院,经过一个星期的门诊治疗,她的支原体肺炎完全康复了。

       众所周知,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儿童作为肺炎支原体的易感人群,在幼儿园、学校往往容易出现肺炎支原体的聚集性感染。这些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小孩回到家后,与小朋友一起长时间生活接触的大人老人都有可能被传染,特别是免疫力下降的人群。

       这一波的肺炎支原体随着小朋友学校同学之间、家人家庭之间、同事工作单位之间的互相传播,就这样愈演愈烈。

今年的支原体感染为何来势汹汹?

       今年为何肺炎支原体感染如此盛行呢?

       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一直对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调查,发现这个病大约每隔4年就发生一次流行暴发。因为4年左右一次的周期性特征明显,所以它也被人称为“奥林匹克病”。

image.png

       根据北京儿童医院之前的检测到的肺炎支原体检测情况来看,上一次的大流行是在2019-2020年期间,到今年刚好差不多是4年时间,加上疫情期间防疫措施导致的人群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的降低,促成了今年肺炎支原体大规模的爆发。

肺炎支原体肺炎到底是什么?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致病微生物。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社区获得性肺炎,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往往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乏力、流涕、咽痛、咳痰等。发热往往以中高热为主,咳嗽一般较为剧烈,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听诊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

快问快答 | 全面了解肺炎支原体

       感染肺炎支原体是不是就是得了肺炎?

      不是的。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以肺炎命名的支原体。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可能没有症状,也可能仅仅是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也可能进一步引起肺炎。轻度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很多人都是可以自愈的。

       也就是说,引起肺炎,只是支原体感染众多疾病结局里的其中一种。

       近期支原体盛行,出现发热了我是不是应该第一时间去医院看?

       除外特殊患者,发病初期,建议先在家好好休息,可以根据发病症状使用一些家庭常备药如退烧药、止咳药等,后续视情况就诊。

       不管是支原体肺炎还是流感等感染,都需要一定的免疫反应时间。发病初期第一时间来到医院,早期化验往往不一定有明显的提示意义,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和时间的浪费。

        支原体感染患者哪些情况下需要警惕支原体肺炎/需要尽快就医?

        1.   反复高热4-5天及以上或发热超过一周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的患者建议到医院再次评估病情

        2.   频繁咳嗽,对症治疗2-3天后临床症状明显加重的患者

        3.   伴有气促、喘息、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之一的患者

        查出来支原体抗体阳性是不是就该去吃阿奇霉素?

       不是,建议在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用药。

       支原体抗体阳性,不管是IgM还是IgG阳性,都只能说明感染过支原体,但不能说明是近期感染。这个感染的时间有可能在一周内,也可能在数月以前。仅根据这个结果,是没有服用阿奇霉素的指征的,是否用药建议在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

       另外退一步说,即使是支原体感染,如果仅仅是上呼吸道感染(没有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如支原体肺炎等情况下),大多也是可以自愈的,不需要常规使用阿奇霉素。

       小朋友支原体感染会传染给大人吗?

       会。

       肺炎支原体广泛分布自然界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与感染支原体的小朋友一起长时间近距离生活的家人和一起学习的同学都有可能被传染。在家庭和学校(幼儿园,小学)发病有一定聚集性,特别是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务必戴好口罩不要掉以轻心。

       支原体感染后还可以上班/上学吗?

       支原体感染也好,支原体肺炎也好,都不属于法定传染病,所以不存在官方规定要求隔离x天才能上班/上学。

       从医生的角度,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建议感染患者带好口罩,减少疾病进一步在人群中传播。在体温恢复正常(不再发热)、咳嗽好转后,大家可以考虑正常工作/上学。

        感染过一次支原体肺炎后我还会二次感染吗?

       有可能。

       感染过肺炎支原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保护并不是永久性的,在保护性抗体低到一定程度后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然而对于再次感染的患者,并不一定会再次出现肺炎,也可能是无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支气管炎。

支原体肺炎该如何治疗?

       与细菌不同的是,肺炎支原体缺乏坚硬的细胞壁,使其能够改变其大小和形状以适应周围条件。也正因为如此,像青霉素、头孢类这些针对细菌细胞壁起作用的的抗生素对支原体感染治疗无效。

        成人篇

        除了常规的对症治疗,主要的抗菌药物选择如下:

image.png

       根据最新指南,阿奇霉素在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不再作为首选,取而代之的是呼吸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或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对于特殊人群,肝功能不全患者优先考虑左氧氟沙星;肾功能不全患者则可选多西环素或经肝肾双通道代谢的莫西沙星。对于孕妇,阿奇霉素则会更适宜。

       儿童篇

       最佳治疗窗口期为发热后5-10d以内。对于轻症患儿除抗支原体治疗外,不应常规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患儿应采取不同侧重的综合治疗(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同时也要注意混合感染的发生。

        1.  对症治疗

        退热、镇咳、化痰等治疗。

         2.  抗支原体治疗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仍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抗菌药物,主要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

        对于阿奇霉素不敏感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经过阿奇霉素正规治疗3天,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的):

       可以考虑更换为喹诺酮(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类或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存在幼年动物软骨损伤和人类肌腱断裂的风险,18岁以下儿童使用需药充分评估利弊后使用。四环素类药物主要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同样需要医生充分评估利弊。

        特别注意,以上药物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学会如何预防更重要

       目前还没有针对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作为一类呼吸道传染病,学会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养成戴口罩的好习惯,特别是高发季节避免逗留于人口密集区,如前往务必佩戴防护口罩;

       2.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3.   不管是既往感染还是未感染的人,都需提高免疫力: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4.   家有感染患者时,在家做好勤通风,佩戴好口罩,建议患者单独用餐,咳嗽或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掩住口鼻,减少飞沫传播。

       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于2004年建科,开设感染科门诊、肝病门诊、普内科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发热待查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各种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各种寄生虫的诊断和治疗;抗生素合理应用咨询。

 

责任编辑:王凤贺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