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甘肃首家!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省中心医院)上线“剖宫产陪伴分娩”服务

时间:2024-04-02 11:02:27来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作者:宣传统战部 阅读: 214481

1842年3月30日,美国医生Crawford Long用乙醚作为麻醉剂,为患者切除了颈部的肿瘤,标志着近代麻醉学的开始,麻醉学科开始创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每年的3月30日被定为“国际医生节”,而我国自2017年起将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周定为“中国麻醉周”。今年3月25日至3月31日是“2024年中国麻醉周”,主题为“生命至重,大医精诚——深究病因讲麻醉,诚心实意帮患者”。

在今年中国麻醉周期间,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麻醉手术科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目的是让社会公众更多了解麻醉,了解麻醉(手术室)医护的工作。活动之一就是开展省内首例“剖宫产陪伴分娩”。

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已经开展了顺产家属陪护服务。但剖宫产产时陪伴却很少有医院实施。主要原因是大家担心会影响手术室的感控管理,其次手术中突发情况很多,可能会影响手术团队的决策。对于孕妈妈而言,一个人被推进手术室,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无助、紧张情绪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能有家人陪伴,那是医护多少句安慰话都无法替代的。

魏女士虽然早已做好剖宫产准备,随着手术时间临近,心里越来越忐忑。听说可以“剖宫产陪伴分娩”时,心情非常激动。3月29日上午,她和爱人一起进入手术室。在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期间,他的爱人和手术室护士长傅文婷一起学习了规范洗手和戴无菌手套,因为一会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和手术室护士一起给宝宝处理脐带。

640 (10).jpg

麻醉非常顺利,LDR张丽莉主任医师开始手术,准爸爸在手术床头陪着孕妇。

640 (6).jpg

刚出生时的全家合影。

640 (7).jpg

麻醉医生为魏女士实施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

640 (8).jpg

魏女士的爱人激动地说“太震撼了,没想到甘肃省妇幼有这么好的服务。孩子哭的一霎那,感觉自己全身都在颤抖,太需要这种陪伴了。”“平时只知道麻醉医师特别忙,太不容易了!不只是负责手术时的无痛和安全,术后镇痛都安排好了。”

640 (9).jpg

剖宫产产时陪伴看似只是医疗服务流程的调整,其实更是对手术室感控管理以及麻醉手术团队能力的考验,是关注患者(孕妇)及家属需求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助产机构,每年有2万1千余例新生儿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出生,目前能实现95.2%的顺产孕妇在分娩镇痛下轻松分娩。麻醉手术科和产科团队将进一步优化流程,争取早日全面实施预约制剖宫产陪伴服务。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更人性化的服务,让陇原女性能有更安全、更好的分娩体验。


 科室简介:


麻醉手术科是医、教、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承担临床麻醉、科研、基层业务指导、教学等工作,是全国产科麻醉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分娩镇痛指导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国家紧缺人才麻醉医师培训基地。产科麻醉、重症孕产妇麻醉抢救及新生儿、儿科麻醉技术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现两院区共有净化手术室47间。医护人员154名,其中麻醉医生54人(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7名,住院医师20人),麻醉护士18名,手术室护士82名。年开展各类住院手术3万余例。开展无痛人流术、无痛宫腔镜检查、无痛辅助生殖取卵术、儿童无痛胃肠镜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各类舒适化诊疗近5万例。在省内率先开展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技术。目前年开展分娩镇痛1万1千余例,分娩镇痛率超过95%。2015年开展小儿心脏外科麻醉及体外循环技术。2016年开展麻醉医生进驻产房业务,进一步保障产妇分娩安全。2016年被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产科麻醉学组授予“全国产科麻醉培训基地”称号。2017年3月起开设麻醉(镇痛)门诊。2018年,成为国家麻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9年,成立甘肃省首家麻醉手术科小儿支气管镜中心。2020年,成立全省首家麻醉手术科小儿镇静镇痛中心,年开展各类儿童镇静超过5000例,填补了省内空白;同年在省内最早使用新生儿支气管封堵器开展新生儿胸科手术,开创了该技术的省内先河。已举办多期《高危产科麻醉及分娩镇痛新技术培训班》、《妇产科、儿科麻醉医师能力提升班》、《全省妇产科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培训班》。2017年6月成功举办无痛分娩中国行活动。2018年6月起启动无痛分娩甘肃行活动。在全省14市(州)开展分娩镇痛推广及产科安全培训。推动甘肃省分娩镇痛率从不到1%上升至超过30%。2023年7月被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授予“全国产科麻醉及分娩镇痛优秀基地”称号。

640.png

责任编辑:杜焕朝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