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医学教育/科普/详情

于泓教授:青春期健康与生活中的“催熟”隐患

时间:2024-05-11 17:15:33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阅读: 124846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荆冰 裘佳)刚过6岁的楠楠(化名)在幼儿园上大班,吃晚饭时,她指着自己的胸部,跟妈妈说自己“neinei”痛。第二天一早,妈妈就赶紧带她去医院做了检查。B超、测骨龄、抽血等,一系列检查下来,结果在楠楠妈妈眼里不亚于晴天霹雳:楠楠被医生初步判断为性早熟。

6岁性早熟?这超出了楠楠妈妈的认知。医生告诉她,为了明确性发育的严重程度、病因、帮助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等,需要进一步做性激素激发实验等一系列更为复杂、更为系统的检查,来确认是不是性腺轴已启动,是不是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快速进展期,即老百姓称之为“真的”性早熟!或者再观察大约3个月,看看“nei nei”的进展情况。楠楠妈妈选择了立即继续检查。在等待检查结果的这段时间,她焦虑得整夜难寐,经常半夜爬起来上网搜索,“让我意外的是,上网一查,发现很多这样的孩子。”

最终,楠楠被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已进入青春期快速性发育程序中了)。

5个孩子中就有1个!我国或有千万性早熟儿童人群

像楠楠这样的孩子在中国真的很多吗?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创会主任委员于泓教授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性早熟的研究与诊疗,她的回答是:“非常多。”

就在采访的前一天,于泓教授门诊还预约了两个孩子,一个是6岁女孩,乳房已经发育;一位是11岁男孩,主诉“消瘦”,但检查下来第二性征也已发育到中末期。最后,两个孩子均被确诊为性早熟。

正常情况下,女孩在11岁左右乳房发育,12岁半左右来月经;男孩发育一般比女孩晚1~2年,12岁左右出现睾丸继续增大、伴阴茎增粗,14岁半左右出现遗精。如果女孩8岁之前乳房增大,10岁之前月经初潮;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伴有阴茎增粗,12岁遗精,被认为是青春期性早熟。

事实上,性早熟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且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在《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中,女孩性早熟的诊断标准已经由8岁调整到了7.5岁。中国性早熟儿童的人群规模之大,已不容忽视。尽管性早熟的发生率没有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但根据既往一些研究,发生率不容小觑。

据于泓教授介绍,既往国外中枢性性早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在不适合的年龄已经开始工作了)发生率为0.6%~1%。中国上海、广州等地区的数字可能还要高一些,有过3%的报道。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22年末,中国0-15岁的人口数约为2.56亿人,以3%的发生率,性早熟人口数超700万。而于泓称,从医学角度,青春期健康与医学面对人群的年龄应覆盖胚胎期和青年期,即-1岁~24岁。换言之,实际性早熟的人群,或超千万。以于泓教授临床从业经历看,前来就诊的孩子中,性早熟的占比大约为20%,即5个就诊孩子中有1个最终会被确诊为性早熟。

高占比的主要原因是,青春期发育门诊就是专门看性发育、生长发育、神经精神心理行为发育的专科。庞大的人群背后,或许一场对儿童青少年造成的伤害正在悄悄进行。

自卑?长不高?性早熟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

在确诊为性早熟之后,楠楠妈妈对于女儿的未来充满了担心:“一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6岁就出现第二性征,担心她被其他同学另眼相看。另外是身高问题。她骨龄本来就偏大一岁,又有性早熟这个前提条件,后期她的身高可能会低于她的遗传身高。”对于楠楠妈妈的担忧,于泓教授表示,性发育超前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被家长忽略,尤其是表面超高的孩子,更容易被误认为“真高”。而其中可能就存在着潜在性早熟的孩子。

一旦发展到性早熟这样的疾病状态,都会从身心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首先,从性发育层面看,性早熟会导致性功能和生育的窗口期前移。她解释说,性腺的储备与生俱来,出生后,上一级生殖细胞(女孩:卵母细胞;男孩:精原细胞)逐渐分化为卵细胞/精子。成熟得越早、分化得越快,没有再生能力的储备就越快被消耗,衰老也就会早于正常人。

其次,正如楠楠妈妈所担心的,性早熟的孩子普遍身材矮小,容易低于正常孩子身高。而且身材比例也或多或少会出现问题。目前普遍采用骨龄评定的方法评估骨骺,骨骺闭合时间对身高起着重要作用。性早熟的孩子由于青春期提前,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提早大量分泌,可引起短时间生长加速,身高较同龄儿童高;但同时由于性激素的作用,自身骨龄老化速度明显加快,也就是说骨龄的增长明显超过实际年龄的增长,从而使骨骺提前闭合,生长的时间缩短,最终导致矮小。

性早熟的孩子躯体发生变化后,精神心理行为一定也会跟着变化,有性心理反应,寻求性体验等;还有一部分孩子情绪波动会非常大,甚至出现被家长送到精神科的荒诞病例。

此外,于泓教授还透露,最新发现,性早熟还可能影响儿童视力发育。她分析认为这很可能是由于视神经所处的位置,与下丘脑和脑垂体非常近,而青春期最主要的启动就是来自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同时人体过快的纵向生长,眼轴还没有跟上快节奏。

病从口入  家长莫让孩子当“小白鼠”

做了20多年青春期健康诊疗和教育的于泓教授发现,她在门诊接待的性早熟孩子人数已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其中有科普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觉醒,遗传、内在疾病、不健康的饮食以及外部环境等则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根本因素。

内在疾病如下丘脑错构瘤、Rathkes囊肿、松果体囊肿、生殖细胞瘤、甲减等,一旦发现建议积极治疗;而外在因素如环境污染,不合格的塑料制品等,都跟性早熟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部分塑料制品加热时,更容易释放出双酚A,而双酚A与性早熟的关联已经得到权威机构的证实。”

外源因素中,高脂高蛋白饮食、添加了“科技与狠活”的“饮料”等,因为与孩子关系最为密切,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她解释说,高脂食物富含胆固醇,而胆固醇是合成性激素的原料。脂肪细胞里有一种叫芳香化酶的物质,可把雄性激素转换成雌激素。此外,肥胖容易导致脂肪肝,而肝脏是性激素灭活的场所。肥胖也会对肾脏产生一些负担,会影响到性激素代谢。由此,肥胖可以导致性激素合成、转换、灭活、代谢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性激素在体内产生堆积。饮料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可能成为“催熟”的“主力”。尤其是不明成分的“复合”饮品和不明功效的“功能”饮品,更需要慎重选用。

“医生无论怎么用药,只能管内源性合成的物质,管不了外源吃进去的东西,所以必须管住嘴,这点非常重要。父母要做的,就是不要让你的孩子当小白鼠!”在医药领域,一种药品的上市,需要经过研发、实验、审批、生产,还要经过严格的1~4期临床试验,才能上市。而任何一种食品饮料的上市,通常都不会经历这样的试验。

远离性早熟,家长要“有心”

要想远离性早熟,针对孩子的饮食、生活方式和作息,家长都要做“有心人”。

最适合孩子的饮料是什么?“那一定是白开水或自制饮料!”于泓教授表示,如果孩子不爱喝白开水,家长最好亲自动手调制一些饮料,或者保证饮料的原材料天然、绿色、无添加。不吃或少吃催熟催长的食品。

孩子睡眠尤其要格外注意。有些家长习惯于点一盏夜灯,方便照顾孩子。殊不知,人体在进入睡眠状态时,会分泌大量的褪黑素。褪黑素的分泌可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血压下降,心跳减慢,同时也能让心脏得到休息,消除疲劳,同时还能抑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防止性早熟。光照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分泌出的褪黑素数量减少,尤其导致女孩体内的卵泡刺激素出现提前分泌的情况,从而使孩子提早发育。

在日常的生活中,除关注孩子性器官发育情况外,家长还要注意监测孩子的身高。“除去患有特殊疾病,大多数正常的孩子平均生长速度为每个月0.5 cm、每年6 cm左右,”于泓教授表示,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缓慢进展期(指从出生以后到第二性征出现之前的阶段)的孩子,最好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测量方法,记录孩子的身高,一旦孩子连续突然“蹿个儿”,最好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在于泓教授的门诊,不乏大骨龄的孩子,骨龄变化非常快,他们甚至要当做急症去处置,所以她提醒家长,性早熟不单纯是性发育的问题,还涉及到身高、体重、神经精神、心理行为发育。在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下,大多可以干预和治愈。作为家长,如果是健康的孩子,每年看一次专业医生;如果是亚健康的孩子,半年看一次;已诊断为性早熟的孩子,一定要3个月见一次专业医生。

于泓教授强调,青春期健康是一个崭新的专业领域,所以最好定期到青春期发育门诊就诊,以寻求专业的帮助,避免留下终生遗憾。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