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卓哮论坛直播间|共话呼吸:呼吸健康规范化诊疗全国系列会议

卓哮论坛直播间 | 哮喘管理与同质化提升:共创最优治疗方案

时间:2024-07-23 10:57:48来源:医师报作者:玉辉 则伯 阅读: 165998

呼吸系统疾病因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在当前呼吸系统疾病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背景下,《医师报》携手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隆重推出“卓哮论坛直播间——共话呼吸:呼吸健康规范化诊疗全国系列会议”。7月17日,卓哮论坛直播间集结了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哮喘的前沿管理策略、最新指南解读、吸入装置的科学选择,以及临床实践中的应对之道。

图片1.png 

在本场直播会议中,聚焦于哮喘管理的多维度探讨成为了主旋律,目标直指患者群体的同质化管理,以提升哮喘诊疗水平,进而减轻社会疾病负担。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张旻教授表示:“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专家精彩授课和观点分享,无疑在推动哮喘管理理念与实践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张旻呼吁:“在临床决策中,我们应让所有医疗工作者在药物选择时,充分考量吸入装置的便捷性、药物的有效性以及依从性等多方面因素。”她强调:“我们的目标始终如一——以最少的药物获得最佳的控制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减轻疾病对社会和个人的负担。”

GINA2024看哮喘治疗未来:郭禹标教授解析创新要点

图片2.pn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禹标教授对《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024》进行了全面解析,强调新版指南在哮喘管理上的创新与突破。他指出,GINA2024不仅更新了哮喘的诊断、评估与治疗策略,更特别聚焦于青少年与成人哮喘的初始管理路径优化,以及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有效控制哮喘症状。

郭禹标特别强调用药依从性管理在新版指南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指南建议优先选择能有效减少急性发作并控制症状的药物,同时考虑吸入装置的便捷性与患者操作的简易度,以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管理哮喘。

针对青少年和成人哮喘患者,GINA2024更新了“Track1”和“Track 2”的初始治疗路径,优先推荐使用含ICS的药物,而非按需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确保更有效地疾病控制。对于18岁以上患者,茚达格莫(含莫米松、茚达特罗、格隆溴铵)作为固定剂量的三联疗法,因其一天一次的给药方式,简化了治疗流程,显著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成人和儿童哮喘缓解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框架更新,引入了病理生理学完全缓解的概念,这有助于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更精准地定位治疗目标,实现哮喘症状的持久缓解。”郭禹标说。

林英翔教授:从患者需求出发,探索药物吸入装置的可及性

图片3.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林英翔教授围绕“比斯海乐助力哮喘患者的个性化管理”这一主题,对吸入疗法在哮喘治疗中的核心地位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详尽阐述。她强调,吸入疗法作为慢性气道疾病治疗的基石,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在患者依从性方面仍存在重大障碍。

林英翔指出,吸入疗法因其直接作用于肺部,具备起效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优点,已成为慢性气道疾病一线基础治疗。然而,吸入疗法的效能与患者能否正确使用装置紧密相关,而这一点正是当前治疗中的薄弱环节。

据统计,我国哮喘患者依从性差的比例高达49.8%,且吸入药物的依从性甚至低于口服药物。林英翔强调,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需综合考量装置特性、患者吸入技术、装置的环保性及患者的偏好。比斯海乐装置凭借其操作简便、无需手口协调、易于携带等特性脱颖而出。她特别提及其独特的共悬浮技术,该技术可提高药物的肺部沉积率,优化治疗效果。此外,比斯海乐的低碳排放和易于存储的特性,符合现代环保趋势,进一步增强了患者依从性。

林英翔表示:“在哮喘管理中,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并确保患者正确使用的重要性。通过提高患者依从性,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急性发作,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斯海乐以其卓越的性能和患者友好性,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选择。”

胥韦教授:从诊断到依从性管理——胸闷型哮喘的综合治疗策略

图片4.png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胥韦教授分享了一例胸闷型哮喘患者的诊疗案例,该患者为32岁男性,因反复胸闷症状于20243月初前来哮喘门诊就诊。患者自述一年前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尤其清晨更为显著,伴有夜间憋醒和呼气阻力感,无明显哮鸣音、咳嗽、咳痰、胸痛、反酸或烧心现象。20234月,外院检查显示患者有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激发试验阳性,特异性过敏原测试阴性,因治疗后效果不佳转至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经详细检查,并结合病史,该患者被诊断为胸闷型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通过茚达格莫吸入粉剂每日一次,辅以短期孟鲁司特钠治疗。三周后复诊,患者胸闷和呼气阻塞感显著改善。

胥韦指出,提高患者依从性是哮喘管理的关键,尤其是在哮喘急性发作中,依从性差占75%。依从性随时间下降,新诊断初期依从性较好,但随症状改善或用药不便而逐渐降低。依从性管理需涵盖患者教育、原因分析、装置选择培训及自我管理策略。  

讨论环节:哮喘管理患者依从性是关键

图片5.png 

在西北地区,哮喘患者数量不容小觑,然而经济条件与教育水平的局限性,使得许多患者往往在病情恶化至危急阶段才寻求专业医疗援助。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魏海东教授深刻揭示了哮喘患者管理的特殊性和面临的严峻挑战。“西北地区的重症哮喘患者比例偏高,且患者对病情的忽视和间歇性自行停药,严重干扰了治疗的连续性和成效。”魏海东直言不讳。

面对挑战,西北地区的医务人员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期提升哮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医疗服务。魏海东还表示,通过本次活动,他对GINA2024更新、哮喘管理新进展以及吸入装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比斯海乐吸入装置和茚达格莫药物的印象深刻,认识到该装置操作简便、一天一次给药的便利性。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立琴教授分享了她在日常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哮喘管理难题,特别强调了患者依从性与吸入装置使用方法的重要性。

“患者依从性不佳是哮喘控制的一大障碍。”吴立琴指出,在临床实践中,吴教授经常遇到患者反映药物无效或使用不当的情况,这通常与吸入装置的特性紧密相关。她特别赞扬了茚达格莫药物吸入装置的两大优点:直观的药物确认与舒适的吸嘴设计。该装置允许患者直观地确认药物吸入情况,这对于难以配合或老年人群尤为重要。此外,长吸嘴设计使得吸入过程更为顺畅,尤其适用于难以掌握吸入技巧的患者。

结语:数据显示,国内哮喘患者有近6000万,其中中重度患者占比约25%。哮喘疾病具有易复发、难根治、变应原多等特点,是长期困扰广大患者的一大难疾。当前哮喘治疗及用药现状凸显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患者管理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尚不充分、药物装置设计未被满足需求以及疗效进一步提升受限等。“卓哮论坛直播间——共话呼吸:呼吸健康规范化诊疗全国系列会议”作为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标志性举措,凝聚了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一流专家。以期通过深度研讨,为哮喘与慢阻肺的管理与治疗勾画新的蓝图,从根本上减轻疾病的社会与个人负担,推动国民健康水平迈向新高度。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