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新变革 促策略
CSCO血管靶向专委会候任主委、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李凯教授做“血管靶向从单靶点到多靶点——多管齐下、可缚苍龙”的报告。李教授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向大家展示“过度”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且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促进间质转化;提出“有无避免过度治疗的特效治疗方案”,李教授提出,基因组学背景下寻找相互协同作用的潜在靶点是今后的研究热点,即:动态跟踪、考验疗效;关注“因治而变”;“双领域、多靶点”合理搭配抗血管生成药物;筛选优势人群。
济南军区总医院王宝成教授围绕血管因素、肿瘤因素、肿瘤微环境的变化、传统耐药机制等四个方面梳理了抗血管生成治疗产生耐药的原因。提出思考与对策,即多种方式的联合治疗、开发新型制剂、调整用药时间和剂量以及联合免疫治疗,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如何精准选择抗血管靶向药物治疗”。诱导血管生成是肿瘤的十大特征之一,因此,抑制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重要策略。潘教授围绕“如何选择获益人群”展开重点阐述,认为:一线、维持治疗疗效更佳;用于NSCLC(非小细胞肺癌)野生型人群获益显著。为进一步提高血管靶向药物的临床疗效,血管靶向药物与免疫抑制剂联用研究正在进行,目前Ⅰ期结果显示两者联用的药物安全性是可控的。
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做“多靶点药物:何去何从?”的报告。多靶点药物有双重抑制功能即:抗血管生成+抗细胞增殖。周教授围绕多靶点药物在肺癌中的应用给大家介绍了多项临床研究:联合应用、单药应用及用于胸部其他肿瘤,其中,安罗替尼已经证实给NSCLC带来生存获益。周教授指出,靶向耐药后的治疗、多靶点联合免疫治疗可能是未来的应用方向。
CSCO血管靶向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做“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近况和治疗策略”的报告。韩教授介绍了血管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化疗联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PFS和OS;一、二线治疗NSCLC已有血管靶向药物获批,但三线药物仍为空白。
韩教授提出三个血管靶向药物的未来研究方向:与靶向治疗联用、与免疫治疗联用、三线单用。韩教授提出,血管靶向药物的研究难点在于缺少生物标记物,难以精准的定位获益人群以及血管靶向药物同样存在耐药情况。这些都是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者的未来研究方向。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钱朝南一直致力于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研究,向与会者展示了肾透明细胞癌的癌细胞在乏氧等恶劣环境中可以被诱导成为CD31+的未分化血管,继而进一步发展成为血管生成拟态的血管。调控这一转化过程的基因有103个,这一组特征基因经TCGA数据库比对,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如肾乳头状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肺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同时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相关。
(徐可可 报道)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中组部、团中央第25批宁夏博士服务团巡回义诊活动走进宁夏石嘴山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惠及基层群众
2025-05-24 -
new专家研究发现:关键枢纽基因NEXN有助于抑制腹主动脉瘤扩张
2025-05-24 -
newCSCO小细胞专委会换届,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晓晴当选主任委员
2025-05-22 -
new中国卒中溶栓治疗进入新时代
2025-05-21
-
心系老区 优质医疗资源延伸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超声医学分会红雨工程系列巡讲“绘心声”—江西站圆满落幕
2025-05-20 -
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6 -
“医呼百应 专家下基层” 中西医结合护航慢病防治
2025-04-19 -
兴国县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1 -
“针”心“针”意除囊肿,锦旗感恩表深情
2025-04-14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